韩国染整业考察观感 yd8602
原载:浙江印染信息与技术2006/10;83-87
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于2006年8月21-26日组织赴韩国染整业考察,协会理长胡克勤带团,参团的有省内外企业14家,共26人。在韩国考察期间,参观并听取了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的介绍,并参观了七家印染企业(其中四家棉布印染、一家针织印染、二家筒纱漂染,有四家厂是部分团员参加考察)。通过考察参观,使我们对韩国染整企业生产技术现状有了实际的认识,对其技术研发机制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1、 韩国技术研究院
——中小企业技术支持的强大后盾
1·1关于韩国技术研究院
韩国生产技术院是以实用化技术为研发重点,引领企业生产技术革新的研究机构,它由国家投资并给予资金支持。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它为中小企业开发实用技术、开发市场导向技术、破除中小企业存在的技术障碍、攻克技术关键,随后将完成的研究成果、在试验工场已获得成功的技术,提供给中小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援,向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移与扩散,实现中小企业的技术实用化,从而提高国家技术竞争力。
1·2 为企业培训大学毕业生
生产技术研究院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为企业培训人才。从大学毕业后进入企业的大学毕业生,尽管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还难以适应企业生产管理的需要。靠他自己从实践中摸索,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还难免会走一些弯路。生产技术研究院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初进企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在我国还缺乏这种培训机制。
1·3 生产技术研究院的组织结构
生产技术研究院下设若干个研究分院,如:新材料研究分院、环境能源研究分院、自动化机械技术研究分院等,其中纺织纤维材料研究分院是其中之一,在它的下面又设印染加工研究中心、产业用纤维研究中心、服装毛衣技术中心等五个研究中心。
纺织纤维研究分院着重致力于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印染加工技术、时尚服装技术三大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重点开发纳米纺织原材料、医用纺织品、军用纺织品、数码服饰、电子裁缝技术、工艺的IT化、绿色环保纤维、高功能着
色剂等高附加值、综合性纺织科技技术。
2、数字化技术是韩国染整业技术领先的关键
2·1数字化技术在韩国染整业得到广泛应用
印染加工研究中心研究的主要研究课题与研究成果是数字化技术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在参观韩国印染企业时,我们也深刻地感觉到,数字化技术与设备在他们的印染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适应小批量、多品种、速交货的生产方式、
为减少用工、降低生产成本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生产实用化的数字化自动测控设备与装置,有在化验室配置的电脑测配色系统、自动滴配液设备、染色样档案管理及搜索设备、染料助剂管理及搜索设备、面料保管及搜索设备等;在生产车间配置的助剂自动称量及配送设备、染料(粉状)自动称量设备、染料自动溶解及配送设备、在间歇式染色机(溢流机、卷染机、筒纱染色机等)上配备的数字化群控自控装置,在连续的生产线上的工艺自动测控设备,
如:烧毛机温度、火口幅宽自动测控设备、煮练烧碱浓度、丝光碱浓自动测控设备、丝光后布面pH值自动测控设备、烘干布面回潮率自动测控设备、烘房温度、湿度自动测控设备、定型机温度、幅宽等自动测控设备、染色后用的手提式电脑自动测色装置等。
数字化技术与设备已经或即将在染整加工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2·2 数字化技术使韩国染整业竞争力增强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到如今,韩国纺织印染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如下所示:
韩国纺织染整业生产方式的变迁(摘自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资料)
年代 |
1950 年代 |
1960 年代 |
1970 年代 |
1980 年代 |
1990 年代初 |
1990 年代末 |
2000 年代后 |
||
发展过程 |
人力为主 |
设备 为主 |
硬件半 自动化 |
硬件 自动化 |
软件化 |
软件 自动化 |
数码知识 产业化 |
||
范例 |
以生产者为主生产销售 |
以消费者为主生产销售 |
|||||||
生产方式 |
多品种少批量生产 |
少品种大批量生产 |
多品种少批量生产 |
按需求少 批量生产 |
|||||
消费者 |
多品种少批量采购 |
少品种大批量采购者 |
多品种少批量采购团 |
个别需要者 |
|||||
取决生产 |
人员 |
机械(软件) |
|||||||
取决生 产方式 |
手动 |
自动/半自动 |
自动化 |
数码化 |
|||||
生产方式的变迁 |
手工业(第一次浪潮) |
工业化(机械) (第二次浪潮) |
自动化 (第三次浪潮) |
数码化 (第四次浪潮) |
|||||
通过考察参观,我们感到,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是韩国染整业技术领先的核心关键。
3、我国染整企业应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步伐
3·1需认识到实施数字化管理的紧迫性
韩国依靠数字化技术,使染整技术水平明显得以领先,我们也必须在这方面迎头赶上,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韩国染色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方式与我国目前在一些工厂中实施的方式是一致的,只不过韩国的印染企业应用更加普及化、实用化。数字化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三个层次,作为第一层次的是ERP管理系统,它是作为一个基础平台;作为第二层次的是生产管理系统,将生产各环节、
各机台都纳入此系统;第三层次是在各生产机台上配置的,用于工艺参数自动测控的数字化设备,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
作为基础平台的ERP管理系统,国内外基本上处于同一技术水平,不存在多大的差距,我们的产品体现了中国企业的特色,管理系统开发得也很成功,在一些企业得到成功的应用。作为第二层次的生产管理系统,国内也有企业已在实施,但还不够普及,在实用化方面还需加强。我们和国外相比,显得差距较大的是第三个层次的管理,是在生产机台工艺参数自动测控的数字化设备的应用方面。在这方面,硬件
方面的质量当然也存着一定差距,设备的可靠性方面还有待提高,维护保养的能力还需加强,但我们更需要加强的是对这个问题紧迫性的认识。现在客户对产品的对样色差、前后色差、色泽的重演性等方面的要求是如此之高,而影响到产品质量稳定的工艺参数牵涉到几十个之多,要把这些工艺参数全都准确无误地控制在工艺允许的范围之内,仅仅依靠人的努力,是勉为其难的,应该将这些工作交给由电脑自动测
控的设备去执行,这样才能确保工艺参数的执行准确无误,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3·2 实施数字化管理需要投入,同样也会有产出
实施数字化管理系统,在机台关键部位添置电脑自动测控设备,当然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一且这些设备发挥好作用,带来的不仅仅是质量稳定的好处,经济上也是有利可图的,如在一家有四台圆网印花机的工厂,配置一套国产的印花色浆自动称量与配送系统,约需投入130多万元,但投入使用后,在产品质量提高、疵布率降低、色浆节约(约下降5-8%)、操作员工的节省等方面,每月就可以降本增效10多
万元,约8个月左右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同时印花调色间的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大为改善,操作员工的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工艺配方的管理也更加可靠完善。
数字化设备的应用,在减员增效方面的作用也是明显的,如一个日产10万米的印染厂,按目前我国印染企业一般用工水平,约需300多员工,而韩国的印染企业,同等规模的这么一家企业,仅有100多人,用人是我们同类企业的1/2-1/3左右。
染整工艺的合理化,染料、助剂的合理选用,染整设备的改进与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数字化管理系统与设备的应用等,这些都是构筑企业质量管理系统工程的关键要素,在一些企业管理已有较好基础的印染企业,推进数字化管理系统与设备的应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企业提高与稳定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3·3 数码测控产品日益丰富,功能不断增强
近几年来,数宇化技术在印染企业中的应用已日益广泛,与之相配套的数宇化测控产品也日益丰富,可以说已涵盖了印染生产各机台、各关键部位,生产这些产品的高科技企业也不断涌现,产品的功能不断增强。前些年,欧美、日本的产品在市场占优,近几年来韩国与台湾地区的产品异军突起,同时国内企业也崭露头角,为企业选择比较提供了较大的余地。
这次负责接侍的韩国艾博信株式会社就是一家专业生产数字化设备的企业,生产化验室自动测配色系统、自动滴配液设备、数码色卡资料库、染料自动称量、自动化料及配送系统、助剂自动称量及配送系统等产品,而且在产品价格上,与其他进口产品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浙江绍兴轻纺科技中心有限公司已成为其国内代理商,并达成了合作开发生产的意向。
国内生产企业中,常州宏达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生产企业,品种较为齐全,如煮练碱浓、丝光碱浓自动测控设备、丝光后布面PH值测控设备、定型机温度、幅宽自动测控设备、预缩机幅宽、缩率测控设备等都有生产。省内的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也有其特色产品:印花色浆自动称量及配送系统、ERP管理系统等。西安德高印染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圆网印花机自动对花系统已在在全国200余台印花机上得到应用,去年又开发成功碱浓度在线测控系统。
数字化测控产品日益齐全,功能不断增强,为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4、关于冷堆染色工艺与技术
4·1 冷堆染色在韩国印染企业已得到较快的推广
这次考察中,另外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冷堆染色工艺在韩国得到了较快地推广,在棉布染色的一些企业,冷堆染色加工约占了50%的比重。而目前浙江省印染企业中,该染色工艺仅在灯芯绒印染企业被普遍接受,这是因为在灯芯绒染色中,冷堆染色工艺发挥出了其他染色工艺无法与之相比的质量与节能方面的优势,客户有时会指定要求用此染色工艺,而在一般的棉布染色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耗能大的轧-烘-轧-蒸染色工艺。我们在此项节能染色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与韩国印染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2 冷堆染色工艺技术为什么推广起来难度较大
冷堆染色工艺的节能效果已被充分肯定,设备、染料与之配套的问题也已基本解决,是什么影响了该染色工艺的推广应用呢?应该说冷堆染色工艺放样的即时性、直观性差,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这也是此项技术推广的技术瓶颈所在。现在客户对染色产品的对样色差、前后色差等方面的要求很高,应用放样直观性较好的轧-烘-轧-蒸工艺都己感到难以应付,再采用放样直观性欠缺的冷堆染色工艺,凭空又增加了许多难度。面对客观现实,的确会让人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但衡量一下得与失,我们还是要下决心突破技术瓶颈,将此项染色技术的推广工作做好。
4·3 实施冷堆染色技术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实施这项新技术,企业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力量,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可组织专门力量,致力于此项技术攻关,认真做好染料选择、化试室打样、生产放样、染色工艺等诸项工作,继而在冷堆染色机上做一些试样放样工作,为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2)在化验室打洋、生产放样中积极应用电脑测配色技术,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尽快摸索出不同染料品种固色率变化规律。
(3)希望染料生产企业、设备制造企业能不断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提供更好的适应冷堆染色的染料和设备,为印染企业推进此项技术提供有利条件。
这项染色技术从欧洲兴起,现在已在许多国家得以迅速推广应用,工艺创新势在必行,我们也必须跟上先进国家的发展步伐,使我们的企业能有更强的竞争力。
通过这次考察参观,达到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目的,也使我们感到了推广和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紧迫性,协会明后年将继续组织此类活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升国内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为行业的技木与管理现代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