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就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调控等问题 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yd8510 |
|
|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7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就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调控等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
||
油价改革 要对低收入者补偿 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面的问题,马凯说,价格改革是中国改革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目前需要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改革势在必行。政府将采取积极稳妥、渐进的方式推进石油、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 马凯说,目前不少资源性 产品价格不能完全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成本,不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他强调,资源性产品是基础性产品,往往牵一发动全局,所以在推进改革时应当统筹兼顾,考虑对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低收入阶层要给予适当补偿。 能源需求 有能力主要靠自己解决 马凯在回应“中国对世界能源构成威胁”的言论时说,中国完全有能力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能源需求问题。 他说,事实性于雄辩。从过去看,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能源问题,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比经合组织的国家高20个百分点,比美国高30个百分点。我们真正短缺的是石油和天然气,但石油天然气,无论是人均消费水平,还是人均进口水平,都是很低的。拿人均进口量来说,我们是100公斤,世界平均是400公斤,而美国是2.1吨。日本也接近2吨,都是我们的20倍。不去说那些消费量、进口量高的国家对世界石油安全造成威胁,反而说我们消费量、进口量低的国家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显然这是不公正的。 马凯强调,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中国是维护世界能源安全的积极因素。 收入差距 存在扩大趋势是事实 马凯在回答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时说,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在提高。2006年和1978年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87元,扣除物价因素,二者年均增长7%。 他同时表示,目前收入差距存在扩大趋势是一个事实,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确实在拉大,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他分析说,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从性质上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差距,前进中的问题,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医改问题 必须解决以药养医机制 对一些备受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马凯表示,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措施,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以解决。 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马凯说,要真正解决药品价格过高、过乱的问题,必须解决医院的以药养医机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新药审核注册制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改革。他透露,医药卫生改革方案将在成熟的时候提交国务院讨论。 在房地产方面,他表示,房地产市场总体形势健康,房价涨幅呈继续回落的态势,住房结构也有所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新的一年里,将着力解决部分大中城市房价过高,一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住房供应比例偏低等问题。 马凯还表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体制还不健全,今后要深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改革,促进居民即期消费。 |
||
青岛早报2007/3/8/2 |
||
两会声音 |
||
去年十项政策没“摁住”房价 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治愈高房价顽症问责制必须问到实处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去年被称为楼市调控年:一年之内连出10项调控政策、措施。尽管中央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已经显露,但房地产领域中一些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商品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突出、房价上涨较快、住房保障制度滞后等,依然是房地产市场中的突出"痛点"。 调控年"涨声"一片 北京市建委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第三季度,北京城八区普通住宅期房预售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9049元。对于生活于此的老百姓来说,按目前的收入水平,购买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意味着什么呢?有位网民对此有一个匡算:假如我是工人,没有下岗;一个月收入1000元,不抽烟、不喝酒、不结婚、不吃饭,总之,一分钱不花,并且在房价不上涨的前提下,要住上自己的房子,得连续工作60年,到那时已是快"入土"的人了。 每平方米均价过万元的房价,让许多老百姓"望房兴叹"。令人不安的是,不只是大城市房价狂飙不止,三线城市甚至西部地区房价也在较大幅度上升。 全国人大代表祝义才说:"一年来楼市虽然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高房价大面积扩散发生在楼市调控年,发人深省。" |
||
问责制必须问到实处 "深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依法惩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惩治。 郭松海、祝义才等代表委员认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利益的利益诉求,导致楼市利益天平偏向开发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也影响到国家对楼市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治愈高房价顽症,关键还是靠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执行力,问责制必须问到实处! 青岛早报2007/3/8/3 |
|
|
夏耕:应将“地财回馈民生” 昨在两会上称青岛要把今年旧城区、城中村改造 预期收益的一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城市土地出让收益应该更多地惠及群众。"7日,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市长夏耕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住房这一商品具有特殊性,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政府必须更新理念,有所作为,努力促使居民住房公益性特征回归。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夏耕认为,为群众提供住房保障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政府应该将"地财回馈民生"。 夏耕说,"以地生财"在一定程度上是弥补地方财力不足的手段。当前,地财的"生"与"用",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很复杂的课题。如果地财取之无方,可能使政府的收益得之有限;如果地财用之失当,可能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过去,有的地方政府过多地强调了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产业功能,忽视了住房的社会保障功能、公共服务功能;过多地强调了住房供给的市场机制,弱化了保障群众基本住房需求的政府责任。 夏耕介绍说,青岛市今年正在进行18个旧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所涉土地如果全部用于商品房开发,土地价值110亿元,除去拆迁费用75.4亿元,可收益34.7亿元。为使土地出让增值的收盘惠及群众,更多地用来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青岛市决定将预期收益的一半左右直接用于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余部分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时,还将从市财政中拿出5.8亿元,建设32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 "政府要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意味着必须突破'以地生财'的模式,使土地收益更多地惠及群众。"夏耕说。 青岛早报2007/3/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