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雷公’轰下满天雨

昨天凌晨共发射40枚催雨弹 市人影办评估:两成降雨属人工

图注:(yd8506)

图一:工作人员填弹

图二:移动发射架

图三:发射催雨火箭

图四:火箭弹划出弧线

昨天的大雨除了天公作美,还有人工增雨的功劳。前晚到昨天凌晨,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共发射火箭弹40枚,增雨量达到15%-20%。为记录降雨的全过程,早报记者前晚赶到了位于城阳惜福镇书院水库附近的发射现场。

前晚11时 火箭架拖着跑

    "立即淮备!"记者随城阳区人影办专家驾车赶到水库边,所驾车辆后面拖着一台火箭架,靠它将含有碘化银的人箭弹射向高空。此时,风越来越大,雨越来越密,人影办负责人马福春立即指挥人员停放火箭架,调整发射角度。

    马福春告诉记者,当晚的降雨范围广、水汽充沛,这是人工增雨两大校有利的因素。他们当晚选择在水库边增雨,除了解除周边农田的旱情外,更重要的是给书院水库增加蓄水。这个水库承担着城阳居民的生话用水",但水位已经很低。

前晚12时 火箭弹装进膛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早已设好的火箭架迟迟未动,马福春不停与后方的指挥中心联系,雷达显示,降雨云团已经到棘洪滩了,很快就到你们那里了。电话里传来让人振奋的消息,马福春一声令下:"开始装弹!"技术人员从箱子里取出一枚火箭弹,装人炮膛。这种火箭弹长约80厘米,携带碘化银的弹头一枚就可以影响5平方公里的云层。据马福春讲,这种火箭弹一枚的价格是两千元,前晚至昨天凌晨发射的40枚火箭弹总共花了8万元。

    火箭弹很快入膛,导线也连接到10多米外的发射箱里:专家只需要摁下电钮就能发射火箭弹"。

昨日零时43分  申请空域开炮

    "云团马上就到,申请空域!"等待了十几分钟后。指挥中心也传来最新的消息。昨天凌晨零时43分,空域申请得到回复:你们有5分钟时间,开始发射。马福春很快摁下电钮,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哨声,火箭弹拖着红色的尾巴飞速地升向天空。20多秒后,一声闷响从空中传来,"火箭弹已经在云层爆炸了。"专家说,如果火箭弹在空中不炸,落到地上就会造成事故。现在使用的火箭弹是合成纤维材料,并设有强制爆炸装置,爆炸后变成极小的纤维碎片,不会伤及地面的人和物品。3分钟后,淅沥的雨滴变成了倾盆大雨。

    据市人影办统计,全市共发射火箭弹40枚,增雨效果明显。

    青岛早报2007/3/5/5  聂向锋  赵健鹏  摄影报导

问题一:增雨是否有污染?

    马福春介绍,火箭弹弹头里装着固体的化合物碘化银,当弹头在5000米左右的高空爆炸、燃烧后,细小的碘化银颗粒四散开来,形成凝结核,气态的水气附着在凝结核上变成液态水,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降雨。因为碘化银燃烧后,形成的颗粒细小,容易扩散,而且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问题二:发射部队在哪里?

    专家介绍,目前的增雨方式主要借助火箭、高炮、发生器和飞机4种方式。我市共有30个高炮点和9套移动的火箭架,分布在各区上。高炮增雨 "部队"队员并非专业军人,而是经过培训的兼职人员,平时他们大都工作在炮点附近的单位。每有需要高炮增雨,他们便临时担当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