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探测器今天“温柔”撞月球

“智能1着月球表面落地并不会造成伤害yd7712

青岛早报2006/9/3/24

引子

    根据欧洲航天局的预测,格林尼治时间3日5时41分51秒(北京时间今天13时41分51秒),欧洲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将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撞

 

击月球,用以身撞月的方式结束它将近3年的太空旅行。央视新闻频道今天下午1时起直播撞月过程。

撞月看点A

    撞击会伤害月球?

    欧洲航天局专门解释说,这次撞击是有史以来各类人造探测器撞击月球中“最温柔的一击”,仅相当于一个2公斤重的陨石自然撞击地面留下的痕迹,不会伤到月球。

    1959年,苏联研制的月球2在飞行33小时后抵达月球,但在着陆时坠毁。这是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人造探测器。此后,陆续有多个探测器撞击月球。366公斤重的智能1将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撞向月球,撞击地点为月球南部位于地球可观测面的卓越湖区域。而通常的自然天体撞击速度能达到每秒70公里。虽然尚不能完全排除智能1撞到月表某处陡峭山崖上的可能性,但探测器是以极小的角度着月球表面落下,如同跳高滑雪运动员着地那般。撞击之后,探测器将在月表滑行一小段,并激起月表的岩石尘埃等,形成如同蝴蝶翅膀般的壮观景象。撞击可能在月表形成一个3米至10米方圆、深1米的坑。

撞月看点B

    撞击会造成污染吗?

    “智能1号”撞击月球完成之后,这些来自地球人类文明的残留物,会不会给月球造成污染呢?

    组装“智能1号”及其搭载的各类探测仪器的材料,其包含的元素都是月球上原先就天然存在的。如铝和铁,它们在月球上的存在就比较普遍。实际上,当撞击完成后,“智能1号”本身并不会“粉身碎骨”,不会形成大量碎片。探测器两个展开之后长约14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在撞击之前被烧毁,但探测器的主体部分有望在撞击后依然保持大体上的完好。“这一撞击行动并不会把月球表面当成一个垃圾场,留在那里的‘智能1号’将成为欧洲探索太空的一个里程碑,”欧洲航天局发布的材料如是说。

 

撞月看点C

    能否撞出新发现?

    “撞月”本身其实也是“智能1号”的一项探测任务。在探测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其携带的摄像机将能够以“斜视”的角度拍摄某些月球表面区域的照片。而此前,人类只能获得相同区域的一些垂直角度拍摄的照片。因此,“智能1号”将使人类获得三维图像。此外,探测器携带的红外线及X射线分光计等设备也将有机会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视野对月球表面进行观测。

    按计划,探测器最终将以大约1度的极小角度撞向月球,将溅起月球表面的岩石尘埃等形成大约5公里宽的尘埃带,宛如“蝴蝶的翅膀”。而科学家届时将能借助高精度望远镜进行观测。通过对“蝴蝶的翅膀”的形态和运动进行光谱分析,科学家有望检测到一些原先在月球表面之下的物质。

    欧洲航天局专家称,这次撞击将为研究月球表面化学成分、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撞击对探测器的影响等提供极其珍贵的数据。

 

 新闻背景

    探测器首次发现

    月球北极“日不落”

    2003年9月发射升空的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实现了很多世界第一,为人类了解月球起源和探索宇宙作出了贡献。“智能1号”上装备了高清晰度微型摄像机、红外线及X射线分光计等最新探测设备,这些设备自月球轨道拍摄并传回了月球表面的2万多张图像,其清晰程度前所未有,X射线分光计也帮助科学家第一次获得了月球表面包括钙和镁在内的一些化学元素的含量数据。“智能1号”不但让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月球极地与赤道区域的许多不同地质构造,也让人类第一次发现在接近月球北极存在一个“日不落”区域,这个区域甚至在冬季都始终有阳光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