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企业的机遇与创新yd7710

  罗瑞林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原载:全国特种印花和特种整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04-105

 

    【摘要】我国对高科技产品需求在增长,这是织物涂层企业的机遇,企业内部应建立创新机制才能完成产品的更新,这种机制体现在创业价值链和运作上,同时应注意设备的多功能性和外部协作。

    【关键词】织物涂层  高技术产品  价值链  多功能设备

 

    我国的经济建设目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文化生活的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对商品的需求,尤其是对高新技术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对我国涂层工业是一个机遇。国外涂层工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了我国的部分市场,他们的目标极其明确,即在技术含量低、价格也低的品种上不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竞争,推出的是高技术产品,而且不断创新,创新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例如,汽车用阻挡碰撞的气囊袋,质量要求严,技术含量大,开发至今已有几十年,已经比较成熟了,相关的标准和使用条例相继出台,但我国的气囊袋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汽车              也未普遍使用气囊袋。这对我国涂层工业是一个机遇,也是个挑战,它检验我们是否有能力满足国内需求,顶替进口商品。与此相似的是医务人员的防护服。传统的医务人员穿着的棉质长袍,主要目的是保证病人在医院接受诊疗、手术或护理时,不受病菌、病毒的感染。但是近年来,医务人员从病人那里感染了HIV、HBV或其他病毒的事件屡有发生,这是以往护理史上不曾记载的。在手术室里,血液会溅射、泼溅到医务人员的长袍上,且会透过长袍和里面的内衣,使医务人员的皮肤受到沾污。即使当时病毒没有穿透皮肤进入体内,其后也可能通过手或其他器物使医务人员感染病毒。不幸的是,像HIV、HBV这样的血载病毒在血液中的浓度,微量的血液就足够让健康人感染了。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部(OSHA)统计,全美国约有560万的医务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暴露在这些病毒的前面,因而提出开发隔离血载病毒的个人防护装备,其中包括长袍、围裙、帷帘、头盔面具和口罩。在1995年,公布了关于阻挡合成血液渗透的测试方法(ASTM El670),以及更为严格的阻挡血载病毒的测试方法(ASTM El671),作为评价隔离服和防护服的标准。

    2002年底至2003年春夏之交,世界爆发了SARS疫情,而中国是重灾区。SARS病毒毒性之剧,使全国上下处于忧患危难之中。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首当其冲的是医务人员,他们必须诊治护理病人,在抗击SARS的第一线与致命的病毒作近距离的接触。由于缺乏必需的防护服和防护器材,很多医护人员受到感染而献出了生命。为解燃眉之急,不得不紧急进口。据杜邦公司介绍,抗击"SARS"时期,仅该公司紧急提供的防护服达数百万件。由此可见,高技术含量的涂层产品的市场是有很大的容量,需要我们去发掘,并在技术上作好准备。

    同样,涂层企业的科研创新,不一定是被动地受市场驱动,优秀的新功能的产品,可以驱动或开辟新的市场,即所谓"领导消费"。而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企业的基础愈大、愈坚实,就能实现更高的目标。

    涂层工业是加工工业,创造的是附加价值。下图是涂层企业创造附加价值的价值链示意图,共有6个环节。第一步是市场调查和设计,这一阶段包括企业的创新意图、市场需求和市场对创新的认可程度;第二步是研究开发,技术人员运用新工艺、新设备、新的涂层材料和基布,将创新从意图变成产品;第三步是采构要尽量采用现成的商品,以减少原材料占用的资金,加快资金的周转;第四步是车间生产操作,要以最少的工序和人力、最小的车间空间,最安全地生产出创新的产品;第五步是配置和销售,由于客户的需求总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要有适当的安排和销售办法;最后一步是售后服务,涂层技术人员要深入到客户的生产中去,协助客户成功地使用创新的涂层织物,并从中获利,最终使涂层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设计和市场调查

开发

采购

工厂操作

配置和销售

服务

涂层企业的价值链示意图

    这个价值链周而复始,每一次循环,都会有助于企业的商品更新、生产合理、成本降低、销路稳定,从而使企业获得利润并更具有创新力。

    但是,有些涂层企业并没有建立完整的价值链,因此也就缺少创新的机制。一个涂层企业在立项之前都会进行"市场调查"、"可行性研究",在方案确定之后,就要租用厂房、购置设备和涂层材料。涂层机械公司、涂层剂供应商在出售商品的同时,会提供相应的使用技术,帮助生产几个典型产品,这就是很多涂层企业的主要技术来源。在以后的生产活动中,涂层企业也会对产品进行一些微调,以适应客户的需要。这种程序会产生一些问题。因为在立项之前的调查中,确定的产品往往是当时市场比较好销的品种,经过一段时间,这个产品会供过于求,如果此时技术准备不足,不思改弦易辙,还坚持老产品,营销部门唯一的招数就是打价格战,企业的日子自然不好过。因此,在建厂之前,必须建立创新的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在价值链中,设计和研发环节,除本企业的技术人员外,还可以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运用它们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开发成有生命力的新产品,这样,创新的步伐会更大一些。从实验室到车间生产,需要做大量的技术和组织工作,企业完成了这个过程,也就取得了使用这项技术的自主权。要特别注意的是设备的采购,这是企业投资的主要部分,而且使用周期较长。选购设备当然要讲生产效率(投资回报率),但效率很高的专用设备往往缺乏灵活性,这意味着对创新施加了很多限制,所以必须对效率和灵活性做缜密的权衡对比。为了企业的未来,灵活性必须予以重视,设备有了灵活性,上述价值链的运作才能比较畅通。

    生产设备的灵活性显然是受人关注的话题。国外某涂层机械公司提出,可用一条生产线生产数种差别很大的涂层产品。据该机械公司称,这样的设备多次出售并已得到成功利用,确认了它的创新性。操作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生产内容,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既能实现多品种,又能减少库存,缩短了投资的回收期。我们认为它的思路很有参考价值,但不必拘泥于它的具体设计配置,即应从市场调查、预测入手,确定最有希望的品种,然后制定工艺流程及所需设备和数量,然后把几种产品所需设备综合排列,或独立、或连线、或一字铺开、或上下叠合,以保证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为原则,设计出自已专有的多功能涂层联合机。由于这种多功能涂层联合机适应范围较宽,即使在市场预测上有所闪失,也不至于全盘皆输。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应注意寻找在技术、资金、市场等等方面能互相提携的伙伴。如处于涂层企业上游的涂层剂制造商就是潜在的有价值的合作伙伴。规模较大的涂层剂制造企业为了检验自身产品,也为了进行技术服务,都设有研发机构,他们有能力深入到涂层企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协助涂层企业完成创新的全过程;处于涂层企业下游的制鞋业、服装业、装饰公司等等,甚至零售商都有可能成为合作伙伴。在各种合作关系中,涂层企业不一定是主持人,只要能提升制品的技术水平,完成创新产品的一个环节,都值得试一试。

    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涂层企业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 Lany C.Wadsworth. Development of Highly Breathable and Effective Blood/Viral Bairier Laminates of Microporous Films,Staple Fibers and Nonwovens,Joumal of Coated Fibrics, 1998,28 (I);12-18

[2]Bob Behnke.Formula for Success:Providing Total Solutions to Textile Coaters.Journal of Coated Fabric,1998,27(4);289-293

[3]A.Giessmann. Multipurpose Production Line for the Coated Textile Industry. Journal of Coated Fabrics ,1998,28(I);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