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1撞击月球完成yd7702

那一刻

月球表面被微弱闪光照亮

青岛早报2006/9/4/20 新华社

撞击闪光在实景图片上非常明显

探测器“智能1号”昨日13时42分22秒撞击月球表面用它的短暂生命为人类开始新一轮探月热潮

9月3日当地时间凌晨,德国达姆施泰特欧洲航天控制中心。科学家、工程师和操作人员已经守候了一个通宵。此时距离“智能1号”的最后表演只有几分钟了。

格林尼治时间9月3日5时42分22秒(北京时间9月3日13时42分22秒),操作人员宣布“我们已经着陆”。

那一刻,“月球表面被一次微弱的闪光照亮”。

亲密接触近距离拍摄清晰图像

欧洲航天局当天发表声明,确认“智能1号”撞击月球完成,“‘智能1号’在‘卓越湖’区域结束了它的旅程,撞击点具体位置是南纬34.4度、西经46.2度。”欧洲航天局说,“智能1号”撞击月球表面时,进入角度大约为1度,速度大约为每秒2公里。地面观测者采集的数据和撞击图像将在未来几日提供给世人。”

在过去16个月中,“智能1号”使用高清晰度微型摄像机、红外线及X射线分光计等最新探测设备,从月球轨道拍摄并传回了月球表面的2万多张图像,清晰程度前所未有。负责“智能1号”探险任务的科学家伯纳德·富万说,X射线分光计和红外线帮科学家描绘出了月球元素和矿物分布的最详细地图,为人类开发月球及研究月球起源提供了大量资料和证据。

舍近求远试验成功离子发动机

地球到月球的直线距离只有38万公里,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地球到月球的旅程只用了76小时。而据英国《自然》周刊说,“智能1号”飞行14个月,航行8400万公里。之所以让“智能1号”“舍近求远”,先进入地球同步轨道,随后点燃离子推进器,逐步扩大其环绕地球飞行的椭圆形轨道直至其被月球重力所“捕获”,就是为了试验装备的太阳能离子发动机。

“智能1号”使用氙气燃料。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从尾部喷射出高速氙离子流,从而为探测器提供动力,从外表看上去,“智能1号”喷出的是鬼火般的蓝色光。飞了这么久、这么远,“智能1号”只消耗了大约70公斤燃料,大约为使用化学燃料发动机的传统航天器所需燃料的十分之一。而且在太空无阻力环境下,在吸干氙气燃料前,离子发动机可以缓慢而持续地加速。这特别适于远距离太空航行。

施惠后人开启探月新浪潮

富万在接受美国Space.com网站采访时说,“智能1号”是即将升空的一系列月球探测器的先驱。他指出,今年7月,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发表《北京宣言》,宣言中要求各国应从头至尾记录探月行动计划,并合作在太空和地面观测月球撞击,因此“我们将向其他人传递经验”。

“智能1号”探险期间,欧洲航天局邀请其他多个国家准备对月球展开“撞击行动”的科学家加入其中,向他们提供经验,比如准备于2008年10月升空的美国航空和航天局“LCROSS”探测器,这一探测器将分两次撞击月球南极,希望能找到那里有水和其他化合物的痕迹。

“智能1号”运行总管奥克塔维奥·卡米诺-拉莫斯说,离子发动机将成为未来10年中欧洲航天局执行另两项太空探险任务时的选择,即探索水星的“BepiColombo”探测器和近距离环绕太阳飞行的“SolarOrbiter”探测器。除此之外,“智能1号”的创新还包括一套全新通讯系统、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板和一套传感和扫描设备。其中的分光计将直接使印度计划于2007年或2008年开始的无人探月飞行计划受益。

欧洲航天局科学主管戴维·索思伍德说,“看来,从现在起,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将计划前往月球了。”

 

 

智能1飞行过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