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欣弗事件:医药暴利并发案yd7409 |
|
|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最新报告,到目前为止共收到使用安徽华源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不良事件报告81例,涉及青海、黑龙江、浙江、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湖北等10个省份。从各种已知的信息判断,这起事件,不仅是典型的不良药品反应案,而且也是一起医药暴利并发案。
通过连日来的媒体报道,使我们终于知道,所谓的欣弗实际上就是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目前,市场上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非常多,除了安徽华源的欣弗之外,华北制药集团的克林美、新华制药的力派、山西普德药业的福德、苏州第一制药厂的凯甫菲、鲁抗辰欣药业的良辰都是主要产品。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同一种药,因为利益催生而被起了这么多的“洋名”,国家药品监管的混乱与无序也由此可见。 在三年前,有关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就已经非常突出,这本应该是一个很值得警惕和注意的现象,但是,当时的信息通报措施,为什么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其中有两点不容忽视:一是生产成本很低的欣弗,在被患者使用后,有关方面可以获得惊人的暴利回报,10余倍的医药暴利,使国家权威部门的“通报措施”形同虚设;二是作为抗生素类的药品,欣弗是暴利药品但并不是高价药,与那些动辄上百元甚至几百元一瓶的抗生素类药品相比,欣弗显然更适合以县级卫生院和社区乡镇卫生中心为“主渠道”,销往中低收入人群,这给不良药品监测工作增加了难度。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在县级、社区和乡镇卫生机构中,因为公共医疗卫生投入的不足,而使不良药品反应的监测和规避工作,非常薄弱。
面对“欣弗事件”,大家不能就药谈药,而必须从医药暴利和医药监管的根源上予以追问。假如,没有10余倍的暴利回报,欣弗或许不会在国家通报后,依然“畅销”;假如,没有其它高价格的抗生素药品让人不堪承受,人们或许也不会冒险选择欣弗;假如,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早就只有一个名字,那么也不会使人们疏于防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