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印染行业竞争力浅析yd7111
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 徐家道
原载:《浙江印染信息与技术》2006/5;1-11
一、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概况
浙江省印染行业在国民经济持续高增长和全球纺织贸易一体化的促进下,前两年的投资逐步见效,出现有效增长,2005年印染布产量达198.96亿米,比上年增长13.51%,增长幅度虽低于山东28.04%,江苏24.52%,但占全国比重达54.94%(上年为53.32%),继续保持半壁江山的地位。如按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逐个累计,以限额以上企业319个企业计算,(内已剔除申洲(针织企业)、远东(化纤企业)),产量为179.92亿米,利润16.05亿元,职工人数138103人。印染六大类产品出口量43.93亿米,出口值36.12亿美元,分别占该六类产品42.34% 、41.57%。
(二)行业主要特点
浙江省印染行业近几年主要变化:
1、 量逐年大幅度增长
二00五年减缓,前四年增长率高于全国,2005年有所减缓(2005年增长13.51%,低于全国15.69%,也低于山东28.04%,江苏24.52%)。
表一 浙江省印染布近五年产量增长变化表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
项目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产量(亿米) |
178.30 |
81.84 |
210.87 |
100.19 |
251.32 |
125.47 |
301.63 |
160.88 |
362.15 |
198.69 |
增长率% |
12.35 |
23.08 |
18.34 |
23.96 |
20.43 |
24.47 |
17.12 |
22.44 |
15.96 |
13.51 |
占全国% |
|
45.90 |
|
48.39 |
|
49.92 |
|
5332 |
|
54.94 |
2、经济运行效益较好
2005年面临能源费用剧涨,水费、排污费也不同程度上涨,利息上调以及印染总量过剩下的低价竞争和国际贸易磨擦加剧、人民币升值等严峻的考验,但总的经济效益还能保持较高的水平,利润增长超过销售收入增长,职工人数增长不多,销售利润率、人均创利有所提高,资产负债率虽有所提高,但资产利润率仍有所上升。
表二 2005、2004浙江省印染行业经济指标与全国对照(按统计中心行业编号划类口径)
指标 |
2005年 |
2004年 |
05/04(+、-)% |
|||||
全国 |
其中浙江 |
占全国% |
全国 |
其中浙江 |
占全国% |
全国 |
浙江 |
|
企业数 |
1778 |
483 |
27.16 |
1417 |
318 |
22.44 |
|
|
其中亏损企业 |
245 |
86 |
24.92 |
3l9 |
64 |
20.06 |
|
|
销售收入(亿元) |
1345.71 |
359.79 |
26.93 |
1082.07 |
271.08 |
25.05 |
24.36 |
32.75 |
利润(亿元) |
41.45 |
14.29 |
34.46 |
29.37 |
10.36 |
35.27 |
41.13 |
37.93 |
资产总数(亿元) |
1134.55 |
343.55 |
30.28 |
956.16 |
273.16 |
28.57 |
18.65 |
36.75 |
负债总数(亿元) |
701.44 |
219.59 |
31.3 |
590.46 |
163.48 |
27.86 |
18.8 |
34.32 |
职工平均数(人) |
431265 |
107512 |
24.92 |
390656 |
89178 |
22.48 |
10.4 |
20.55 |
出口交货值(亿元) |
457.82 |
120.33 |
26.28 |
429.13 |
103.13 |
24.03 |
6.87 |
16.68 |
出口比重(%) |
34.02 |
33.46 |
|
39.65 |
38.05 |
|
|
|
销售利润率(%) |
3.08 |
3.97 |
|
2.7 |
3.82 |
|
14.07 |
2.63 |
资产利润率(%) |
3.65 |
3.96 |
|
3.07 |
3.79 |
|
18.89 |
4.48 |
人均创利(元/人年) |
9610 |
13287 |
|
7518 |
11610 |
|
27.83 |
32.87 |
资产负债率(%) |
60.82 |
63.92 |
|
61.75 |
59.85 |
|
l.5 |
6.8 |
表三 2005年、2004年浙江省印染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按有印染布企业累计)
项目 |
2005年 |
去年同期 |
+,- % |
2004年 |
企业数 |
|
|
3l9 |
309 |
其中亏损企业 |
70 |
|
69 |
|
销售收入(亿元) |
585.09 |
516.29 |
13.32 |
575.41 |
利税(亿元) |
37.82 |
31.03 |
21.48 |
38.58 |
其中利润(亿元) |
20.87 |
16.05 |
25.34 |
20.78 |
资产总数(亿元) |
520.92 |
466.30 |
11.71 |
546.57 |
负债总数(亿元) |
325.05 |
290.76 |
11.29 |
326.65 |
净资产数(亿元) |
195.87 |
175.54 |
11.58 |
219.92 |
职工平均人数(人) |
138103 |
134406 |
2.75 |
147999 |
年产量(亿米) |
179.92 |
159.87 |
12.54 |
158.39 |
出口交货值(亿元) |
208.73 |
208.28 |
2.17 |
228.87 |
出口比重 |
35.68 |
40.37 |
-11.65 |
39.97 |
销售利润率(%) |
3.56 |
3.22 |
10.56 |
3.61 |
资产利润率(%) |
4.00 |
3.57 |
12.40 |
3.8 |
净资产利润率(%) |
10.65 |
9.48 |
11.8 |
9.44 |
人均创利(元/人年) |
15112 |
12387 |
21.99 |
14040 |
人均产量(万M/人年) |
13.03 |
11.89 |
9.7 |
10.70 |
资产负债率(%) |
62.39 |
62.35 |
|
59.76 |
平均利润(元/M) |
0.115 |
0.104 |
10.57 |
0.131 |
表三说明:(1)2005年及2004年资料均为全国纺织统计中心提供500万产值以上分企业数字(打破统计划类界限)以有印染布产量企业统计,但均剔除申洲(针织业)远东(化纤为主),其他包括专业印染厂、印染企业与纺织联合厂、商贸经营延伸的印染厂或印染织造或向前延伸为主的多品种生产企业。(2)2005年数据与去年同期对比数均系本企业数据累计后同口径数。(3)后项2004年与2005年不完全是同一口径,仅用以对照参考。
3、高档面料和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提高,六大类出口产品在全国已占重要位置
2001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专门组织了浙江省纺织工业竞争力的研讨,当时轻纺城带头做高档面料的粤华公司曾说;”粤华公司原来要靠进口的面料已有50%由浙江省所生产的替代其余进口50%就是一些国外有特色的面料”,2006年3月我们重访粤华。目前粤华已成为全国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的时尚女装面料设计开发基地,现在是"该公司经营的高档时装面料90%以上是浙江省所印染加工的,只有某些高支织物和某些新纤维原料应用的面料需要省外解决,功能性面料能做,但做的数量品种还少一些"。目前浙江有不少印染企业已经意识到并且正在向"一厂一品"方向前进,如棉/锦产品大批量规格品种的质量水平,江苏某些著名企业比我们好,但有些小批量的新规格品种质量水平,可以说我们还优于他们,所以替粤华公司加工印染面料的企业在浙江有20-30个。浙江省的优势企业及新建的外资、合资或商贸拓展印染生产的发展,近来增加了不少的连续轧染、印花生产线配套优质国产或关键进口设备和关键进口部件,在设备上档次的同时,还吸收相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技工,有的企业还聘请日韩技术人员或与日韩进行技术合作,其管理和技术大有提高,据中大公司所属新时代公司反映目前出口服装面料省内自给率已近90%,只有功能面料和高级超细旦面料尚需进口,与前几年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从进出口数据看,目前全国印染行业协会海关资料同口径我省六大类产品出口量占全国43.93%,出口值(美元)占全国42.57%,其中合成长丝织物出口量占全国64.84%,出口值(美元)占全国69.72%,(尚有T/R中长属化学纤维短纤混纺色布,属我省优势特色产品,出口欧、美等各地未统计在内,否则出口量、值还要多),出口量、值的增加率有纯棉印花布、棉混纺染色布两项大大超过全国、平均单价优于全国,分项单价可对比的五大类均优于全国平均单价,见表四。其中纯棉印花高10.84%,棉混纺印花高31.9%。
表四 浙江省2005年1-12月印染六大类产品并与全国对比表
品种 |
出口量(亿米)) |
出口值(亿美元 |
量同比% |
值同比 |
单价美元/米 |
|||||||
|
全国 |
浙江 |
占% |
全国 |
浙江 |
占%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纯棉色布 |
13.68 |
0 |
|
17.21 |
0 |
|
13.59 |
|
13.45 |
|
1.26 |
|
纯棉印花布 |
9.49 |
1.30 |
13.68 |
7.88 |
1.20 |
15.22 |
20.04 |
35.90 |
20.04 |
34.51 |
0.83 |
0.92 |
棉混纺染色布 |
1.02 |
0.15 |
12.58 |
1.35 |
0.24 |
17.77 |
3.05 |
25.84 |
7.59 |
35.98 |
1.33 |
1.61 |
棉混纺印花布 |
0.68 |
0.025 |
|
0.64 |
0.032 |
|
19.19 |
-41.5 |
34.02 |
-37.84 |
0.94 |
1.24 |
合成长丝织物 |
61.45 |
39.85 |
64.84 |
47.14 |
32.87 |
69.72 |
8.98 |
3.26 |
7.82 |
l.42 |
0.77 |
0.82 |
T/C印染布 |
17.43 |
2.37 |
13.59 |
10.62 |
l.78 |
16.76 |
14.87 |
13.53 |
25.45 |
29.49 |
0.61 |
0.75 |
合计13.68 |
103.75 |
43.93 |
42.34 |
84.84 |
36.12 |
42.57 |
11.82 |
2.95 |
84.84 |
1.91 |
0.82 |
0.83 |
在出口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中,浙江在伊朗、阿联酋、美国分别占89.6%、82.83%、70.7%,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见表五)
表五 浙江省2005年1-12月六大类产品出口前十位国家地区分布及占全国比重表
出口国别 |
出口量(亿米) |
出口值(亿美元) |
单价 |
占出口总额比例 |
||||||
全国 |
浙江 |
占% |
全国 |
浙江 |
占%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
香港 |
11.92 |
1.40 |
11.74 |
11.71 |
0.97 |
|
0.98 |
0.69 |
11.49 |
3.21 |
阿联酋 |
758 |
5.54 |
73.08 |
5.71 |
4.73 |
82.83 |
0.75 |
0.85 |
7.31 |
12.68 |
伊朗 |
4.19 |
3.72 |
88.78 |
3.27 |
2.93 |
89.60 |
0.78 |
0.79 |
4.04 |
8.49 |
贝宁 |
3.49 |
|
|
2.94 |
|
|
0.85 |
|
3.34 |
|
孟加拉 |
2.70 |
|
|
3.08 |
|
|
1.14 |
|
2.6 |
|
美国 |
2.65 |
1.68 |
63.39 |
1.98 |
1.4 |
70.70 |
0.75 |
0.83 |
2.55 |
3.85 |
巴基斯坦 |
2.44 |
|
|
1.82 |
|
|
0.75 |
|
2.35 |
|
多哥 |
1.15 |
|
|
0.97 |
|
|
0.84 |
|
1.11 |
|
越南 |
1.06 |
|
|
1.40 |
|
|
1.32 |
|
1.02 |
|
加纳 |
0.82 |
|
|
0.66 |
|
|
0.8 |
|
0.79 |
|
巴西 |
|
2.09 |
|
|
1.36 |
|
|
0.67 |
|
4.66 |
巴基斯坦 |
|
1.7 |
|
|
1.36 |
|
|
0.8 |
|
3.91 |
德国 |
|
1.05 |
|
|
1.08 |
|
|
1.04 |
|
2.41 |
马来西亚 |
|
1.35 |
|
|
l.04 |
|
|
0.77 |
|
3.09 |
印度 |
|
1.27 |
|
|
1.02 |
|
|
0.8 |
|
2.92 |
沙特 |
|
1.4 |
|
|
1.01 |
|
|
0.89 |
|
2.62 |
此表系全国浙江出口前十位表综合。
从进口情况看,我省进口2005年六大类面料量减值增,进口单价大大高于全国水平,进口的国家地区以台、韩、日为主,比重达87.98%。(见表六、表七)
表六 浙江省2005年1-12月印染六大类产品进口与全国对比情况表
品种 |
进口量(亿米) |
进口值(亿美元) |
量同比% |
值同比 |
单价美元/米 |
|||||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纯棉色布 |
5.84 |
0 |
8.71 |
O |
-0.07 |
|
-0.08 |
|
1.49 |
|
纯棉印花布 |
0.52 |
0.026 |
1.01 |
0.075 |
-11.48 |
-0.08 |
-20.14 |
1.83 |
1.96 |
2.84 |
棉混纺染色布 |
1.30 |
0.064 |
2.74 |
0264 |
-6.68 |
-4.85 |
-4.36 |
-2.53 |
2.11 |
4.09 |
棉混纺印花布 |
0.l3 |
0.032 |
0.20 |
0.0135 |
13.85 |
-18.49 |
12.44 |
7.92 |
155 |
4.21 |
合成长丝织物 |
20.15 |
1.155 |
20.29 |
1.685 |
-10.12 |
1.77 |
-1.85 |
12.28 |
1.01 |
1.46 |
T/C印染布 |
29.77 |
0.873 |
35.19 |
0.184 |
-12.84 |
-10.62 |
-2.79 |
-18.06 |
1.18 |
2.10 |
表七 浙江省2005年1-12月六大类产品进口前五位国家地区分布及占全国比重表
出口国家地区 |
进口量(亿米) |
进口值(亿美元) |
单价 |
占进口总额比例 |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全国 |
浙江 |
|
台湾 |
10.12 |
0.4924 |
7.44 |
0.4611 |
0.74 |
0.94 |
33.99 |
36.84 |
韩国 |
5.29 |
0.3109 |
6.04 |
0.5454 |
1.14 |
1.75 |
17.77 |
23.26 |
中国 |
5.05 |
|
3.92 |
|
0.78 |
|
16.96 |
|
日本 |
4.09 |
0.3726 |
12.02 |
0.9973 |
2.94 |
2.68 |
13.74 |
27.88 |
香港 |
3.55 |
0.04210 |
3.34 |
0.06489 |
0.94 |
1.54 |
11.92 |
3.15 |
泰国 |
|
0.0116 |
|
0.02108 |
|
1.82 |
|
0.87 |
4、有不少优势企业
我省在全国印染行业十佳企业评比中,2005年评出五个,(美欣达、稽山、大和、天马、华宇)。同时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承办的2004-2005年度中国纺织各行业竞争力排名同样也是这五个厂,均占50%,2005-2006年度中国印染业竞争力前十强企业浙江省有:美欣达、稽山、大和、航民、永通五家,仍占50%,与我省印染行业占全国50%的比率还是相称的,这五个厂除华宇因二个印花车间合并,印花机大规模搬迁影啊生产达半年以上、经济效益下降较大外,美欣达、稽山也都是车间设备迁移等情况,但2005年经济效益均优于去年同期。美欣达虽然介入了房地产经营,但仍加强了主业投资,新建"美欣达纺织城"投资9个亿,新增具有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的染色、印花整理生产线并与日本双日株式会社进行技术合作,引进以棉为中心的短纤维纺织品印染整理加工技术,由日本公司派人指导培训、同时也派专业人员到日本对口培训,使企业技术及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ERP管理也在-个分厂试点。稽山印染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技改项目整顿拆迁老车间,充实设备,其中800万用于建立科技开发中心。并收购上海新申录250台无梭织机(含丰田、津田驹、毕加诺剑杆织机),还有150万件/年生产能力的服装厂,向织造前道后道和服装行业延伸,为提高竞争力创造条件。在管理上推广ERP信息化管理技术,规范工作标准,实行成本控制,建立客户管理中心,加强价格控制,加强部门之间协调等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回修率有较大幅度下降,厂部成立研发中心,充实完善测试设备,人员请ITS培训,在管理上推广5S 管理,抓细节,保持良好的环境,树企业形象。每年招收大专学生10-20人,改善知识结构,目前全厂高中以上学历人员占企业人数一半以上。应该说上述二个企业是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代表。2005年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如织造染整联合企业中开发产品较好的江龙、天圣、以及萧山圣山、萧山中纺、绍兴百丽恒,还有行业中一直以来竞争力较强的华宇、大和、天马、浙江三元集团、绍兴二印、萧山航民、宁波众鑫、浙江华港、浙江永通等等,还有从服装业中延伸
印染生产的汉帛集团汇丽等一大批具有竞争潜力的企业都将是浙江印染行业具有竞争力的中坚企业。
5、产业集群衍生具有我省特色商贸集团提高了竞争力
我省以绍兴轻纺城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对发展繁荣以我省中化纤、织造、染整等纺织业起着重大作用,商贸集团已从单纯经营纺织产品提升为开发中心、开发基地,进一步对纺织印染业的发展起着推动提升作用,有的商贸企业还介入印染生产,自己设工厂,并组织产品开发、创品牌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也有工业企业提高营销能力自营出口、扩大营业量向商贸发展。以及有特色的工业企业参加,其中已参加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开发基地的单位有:浙江彩 虹庄印染有限公司(棉休闲面料染整开发基地);浙江省梅荣布业发展有限公司(棉麻印染产品开发基地);绍兴宇华布业(集团)有限公司(化纤纺织产品研发中心);杭州华信化纤织染有限公司(功能性化纤织面料开发基地);天圣控集团有限公司(差别化合纤面料开发基地);富利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化纤仿毛产品开发基地);粤华纺织有限公司(时尚女装面料开发基地),一共7家。这些企业具有相当的产品开发能力,有雄心、有资金、有技术、有的有检验测试设备,有的自己有印染厂,能组合社会资源,组合前后道协作配套为开发产品、创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就弥补我省印染行业自己设计开发产品能力不足的缺陷,此外我省还有色纺纱的二大集团:浙江华孚、宁波百隆,都是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产品开发基地成员。另外还有一些虽然没有参加开发基地,但 经常参加中国流行面料评比的商行、2007年春夏面料入围企业、已列人基地企业及由印染企业发展贸易的恒美实业集团公司、由贸易发展纺织的浙江新天龙纺织科技公司以外,还有杭州金富春丝绸化纤有限公司富阳天马织造厂、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浙江缤丽纺织有限公司、杭州良记布业有限公司,以及搞经编的、针织的两家公司,从06/07秋冬面料入围企业对照除前列的几家外,还有杭州华杰纺织有限公司、绍兴三文纺织公司、杭州耀运布业公司等。在许多参加中国流行面料活动的企业中,有一些如在人才聚集、信息搜集、产品探索开发及时并营运得宜今后也有可能成为脱颖而出纺织印染著名品牌成为纺织印染业提高的助推器与发动机。全国除了上海、北京以外,其他地区多数是以工业企业为主体来开发流行面料。以商贸为主体从事开发面料的应该是浙江;产业集群发达、产品开发科技人才容易聚集、开发协作条件比较好、具备地方特色的优势。此外还有宁波服装集群中突出代表雅戈尔也与日本合作建立世界一流的色织面料整理基地、服装整理基地,为提升我省染整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推而广之,如以织里为中心的童装市场;海宁、余杭的家纺市场;象山爵溪的针织业等都有商贸集团组织产品开发、打造品牌提高竞争力的机遇。
(三)行业存在问题
1、 还有相当劣势企业存在
按纺织统计中心有印染布企业排列,全省限额以
上319家企业(剔除申洲、远东)其中当年亏损企业有69家(剔华宇)21.63%,还有零值企业15户,占4.7%,二者合计26.64%。年利润50万以下企业60户占18.8%。按行业编号划类则有亏损企业85家,(还不包括不少零值企业、低利企业),另按照资产负债率统计列表如下:
表八 按资产负债率的亏损或接近亏损的户数变化
资产负债率 |
280以上 |
190-110 /150-110 |
109-100 |
99-90 |
89-80 |
合计 |
占总户数 |
2005年319户 |
1(299%) |
6 |
13 |
24 |
53 |
97 |
28.8 |
2004年309户 |
1(285%) |
8 |
6 |
23 |
34 |
72 |
23.3 |
+ - |
0 |
-2 |
+7 |
+1 |
19 |
25 |
|
% |
|
-25 |
1l6 |
0.43 |
+55 |
34.7 |
|
2005年负债率80%以上企业97户,比2004年净增25户,增长三分之一强。占总数28.8%,这些企业大多因装备较差、技术水平较低、管理较差、质量品种一般,历史包袱重或经营失误等,缺乏竞争力。从上述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说明有近1/3企业属于劣势企业,要进入良性循环比较困难。
2、废水治理与清洁生产问题
90年代后期,绍兴县印染行业迅速发展废水处理成为一大问题。经学习南韩经验采取以管道集中排污集中处理方案,资金采取企业集资方法,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肯定,到2001年实际日排污量已近60万吨在第一期已建成30万吨,再建成二期30万吨,共60万吨水处理工程。按一般进入集中处理的污水COD应为500mg/L,考虑对企业集资的经济补偿,放宽到1000mg/L,一直沿用到今,以后逐年印染实际生产量又有较大幅度增长,工厂受排污管量的约束控制了量,但污量倍增。有的企业达到COD2000mg/L以上,因此造成污水厂超负荷运行,处理十分困难。其次浙江省容许污水处理后浓度为180mg/L,对出水口附近钱塘江出海口水质恶化反映强烈(江苏省规定为l00mg/L,对自称要成生态省的浙江也是一个挑战)如严格要求将出厂进管污水要求到5OOmg/L,入江污水要到l00mg/L,在技术上、资金上、监管办法上都需突破,此外,浙江省化纤产品在生产中涤纶碱减量下来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回收利用和海岛纤维织物分离下来的(海)的部分,以及不少厂对纯棉产品丝光工艺下来的淡碱没有回收,活性染色的"盐水"排放问题等也是一个需要解决与研究的问题。
开展清洁生产力度不够。虽然有一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认证,并取得实效,但普及还不够。
3、人才与创新
印染行业人才明显不足。由于优势企业对人才已普遍引起重视,能挑得起大梁的技职人员和技术精湛的专业技工跳槽频频,侍遇越炒越高,而学校出来实践时间较短的大专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工厂的要求,而行业竞争力在领导的组织能力解决以后就是人才问题,有了人才、有了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就能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环保、创新"发展。此外,为了有力的开展行业的开发、创新需要有创新开发的资金投入,(台湾企业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4.5-5%,我省有1%已算先进企业了),在资金投入基础上要有相应的科研开发的组织与良好机制。目前企业普遍创新投入不足,有的企业科技开发创新机构名存实亡,有的机制运作不够顺畅,与形势要求差距很大。
4、关于创品牌与优秀企业家以及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升问题
我省印染行业虽有产业集群的良好大环境,行业比较发达但缺少全国知名品牌。除了与面料不直接接触消费者因素以外,我省优势企业历史较短,实力不强也是重要原因。进入2004年浙江省名牌也只有四家企业,五种产品,即"亚太牌仿真丝印染绸;美欣达牌灯芯绒、纱卡面料;富丽达牌化纤面料",2005年增加了国周牌染色纱线和云森纱线,但不是面料 印染,是为色织、针织、色织家纺产品配套的纱 线染色业。目前亚太牌仿真丝印花绸加工费比 同类产品高0.5元,美欣达灯芯绒比同类产品 售价高5美分,二厂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6.57%和7.29%,处于较好的水平,但要成为全 国名牌还需继续努力。我省印染行业虽有一批优势企业,却无一个能进入"优秀浙商"的企业家,说明我省印染行业上规模的旗舰式企业较少,也缺少相应上水平的社会影响较大的优秀企业家,尤其企业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也就是“以人为本”即”人性化管理"上还需努力学习实践提高。
浙江省印染行业量大面广的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而来的民营企业家,对企业用人、经营制度上、思想方法上有历史局限性。要使企业做到"贤者上,庸者下",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妥善安排,使企业成为和谐、团结、"以人为本",能担负社会责任的、具有企业文化的奋发向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良性循环的现代化的学习型企业,企业家首先要成为学习型的企业家,不断提升自已的素质,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这样成功的企业要在行业占多数,行业竞争力才有可靠的保证,这方面应该说任重道远。
5、产业的上下游整合问题
市场的全球化,产品不仅要走出国门,即使国内市场的产品也在迅速向国际市场靠拢,产品向个性化、功能化方向发展就需要产业的上下游整合。从省经贸对化纤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总结反思我省化纤行业产能扩张的同时,对化纤品种质量方面提出了引导企业发展12大类技术及产品,其中1-4条与印染行业的竞争力都有密切关系。据台湾纺拓会最近介绍,在大陆纺织高速发展争占市场的同时,台湾织物2004年增长9.86%,2005年增长12.53%,靠的就是差别化纤维,尤其是功能纤维的开发,现在出口服装中的进口面料恰恰是超细旦织物(主要国产超细旦纤维质量不稳定)和功能性织物(其中包括功能纤维技术和功能整理技术两方面因素)。我省织造业在全国居领先水平,后道整理技术以目前我省技术水平是能攻克解决的,但无赶上时代的前道化纤品种质量则成了无米之炊。前后道整合创新产品是第一个目的,此外还有一个为适应市场流行潮流的急速变化需要"快交货"的问题,国际上服装交货期由60天缩短到45天,最短只有19天,没有高效率的上下游整合,没有信息化、没有企业的产品加工适应能力,就没有"快交货"的竞争力。
化纤、织造、印染、服装整合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既有前后道延伸,也有合作参股形成策略联盟和关系企业等,做到在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下保障供应,加速流转连度,降低成本,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方面我省纺织各行业还有许多事情可做。
二、行业发展趋势
(一)世界印染行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纺织印染工业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加工产业的纺织印染工业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步转变为集约化、资本密集型、创造新的流行概念,预测、设计、推广高品位的产品,正日益成为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的焦点。鉴此,印染技术已围绕着"全球竞争、小批量加工、快交货、生态平衡、满足功能需要与艺术需要、应变市场和成本控制"等主题而展开。目前主要在欧州创导应用的三E系统(Efficient效能、Economy经济、Ecology生态)和清洁生产的四R原则(Reduction内部减少、Recovery回收、Reuse回用、Recycle循环)便是世界染整工业技术发展的主流。
(1)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控制技术己无所不在地渗透到纺织印染加工各领域
由于普遍采用自动化、电脑程序控制,利用各种高新技术加强工艺过程的监察和先进的辅助手段(如电脑测配色、电脑分色制版、无版喷射印花、网络远程通讯确认订单等,已从原先一般意义上的少批量多品种加工,提升为实行即时化(Just-in-time)生产和一次准确化(Right-First-time)生产。藉此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交货周期,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2)以生态观念开发新设备和技术
当前国际新技术新设备的设计思想已从过去的末端治理(三废治理)观念改变为全过程环保即"清洁生产"的观念。即在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注重生态平衡。如染料商开发了环保型的染化助剂;设备厂商从机械角度出发,减少甚至不用化工助剂(如德国Ramish的Raco-yet前处理机组和瑞士Benninger的lnjecta高效冲洗机),增加上染率(如采用真空吸液技术;以各种传感器监察上染工艺参数,达到最大固色率等),以及采用无水加工(如无版印花、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临界CO2介质染色等)。
(3)以信息革命为契机的全球纺织工业第三次重要变革已开始
目前纺织工业正处于第三次重要变革阶段。电子计算机带来的信息编码技术最终会使纺织这个传统产业数字化,从而能快速准确地收集到已售物品的详细信息,零售商能确切地知道当日顾客购买的服装的品种、款式、颜色和尺寸。这些对纺织印染服装业要求以周甚至以日计的速度快速供给零售商所需要的品种也带来了"需求引导加工",也带来了日益增强的"需求个性化"和加工向下游转移的趋势。
(4)纤维原料的更新和多种原料的复合应用进一步强化
原料的进展和复合应用不仅使产品丰富多彩、取长补短,提高使用性能,在工艺技术上打破了棉、麻、丝、毛、长丝、短纤、梭织、针织的界限;松式加工和整理手段的交叉组合广泛采用;纤维染色、筒子纱染色、成衣染色以至非织造布染整在行业中的重要性日增。
(5)以"舒适、安全、健康"为流行时尚目的的功能性纺织品(Fanctional fabric)大行其道
在人类对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要求下,对纺织品的"舒适、安全、健康"已成为流行的时尚,功能性纺织品在近几年发展异常迅猛,从使用角度可分为:
(1)气候适应性功能(如温度保持、防水透湿、防风拒水等)
(2)运动休闲功能(如柔软、弹性、吸湿散热、抗拉伸、撕破等)
(3)卫生保健与医疗功能(如防污、抗污、抗菌保健与皮肤护理、芳香治疗、负离子生成消臭等)
(4)易护理功能(如机可洗、快干、免烫自洁等)
(5)防护功能(抗静电、阻燃、隔热、电磁屏蔽、幅射防护等)
(6)染整行业不同地域整体水平的高低,使企业的档次和效益出现巨大的差异
台湾把染整行业,视为扮演纺织品的"造型化妆大师"。染整做好了布料附加值跟着水涨船高,染整若差,未来纺织业前途是黑白的。若做好了,则是彩色的。前几年台湾纺织研究中心,对纺织印染产品进行了分级:东南亚及大陆中低档品质的产品为"普通级";台湾、韩国中高品质为"精密级";日本、德国技术密集型产品为"高附加值级";意大利知识密集型包括人文因素的聚集产生了最高品质的产品为"艺术级"。虽然有地域形成差异,但有实力的企业还是朝向创立名牌,实施按市场需要生产、自行接单、自行销售,顺应绿色潮流而实现高效益的发展。
(二)我省的差距
我省目前有少数优势企业以赶超国际水平为目的,如雅戈尔引进液氨整理、气相整理等国际上也属顶尖的设备与技术生产世界一流产品。还有美欣达引进荷兰斯托克不停机高效印花机、门富士的湿短蒸轧烘机等以生产世界一流产品。也有如三元集团、亚太特阔布厂,以国内成熟设备与国外先进的关键设备或关键单元、关键部件相结合的实现了生产线的更新改造,这样的做法是现实可取的,避免全面引进设备投资过大,折旧费过高,而产品价格又不可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应提高的矛盾,从产品角度来讲,已具备卖到世界一流国家的竞争力,至于国产设备中自动监控部分,随着国内技术进展,将能与国际接轨,只要逐步充实完善也就可以了。近期建成的外资、合资企业和商贸新建成的企业,有的类似三元、亚太做法,应该也是能达到产品要求的。也有不少企业设备有的已较陈旧,但也在关键设备用国产新型号设备升级换代,采取局部改造的办法,如圆网印花传动改造等,能随产品要求而不断更新改造的企业在产品竞争力上也可以达到要求,但是那些"老牛破车"的企业就很吃力,有的靠管理的技术、工人的努力勉强应付,有的采取"低质量、低价格"甚至亏本无序竞争混日子,严重者就属于30%左右的"恶性循环"的企业。
但即使优势企业如印花产品在花型设计创新艺术水平方面,中国在世界竞争面前处于严重劣势,而浙江除商贸集团及丝绸行业还能参加中国流行面料评比得奖而为今后创名牌创造条件外,印染行业本身花型设计创新到现在还没有在全国脱颖而出的产品,而像花型设计需要资料信息的积累、提高,技术与文化底蕴结合培育的,还要有服装品牌结合,我省虽然有中国美术学院等全国名校,但厂校结合不够,没有突破性发展。绍兴轻纺设计中心有纺织业ASP服务平台,有电脑图案设计与展示9系统,还有4万余只花型图案库等,但是要真正达到印花设计艺术赶超国际水平,还是任重道远。
三、我省印染行业的战略定位
我省印染业发展快,已处于从量的饱和期向质的提高转换期的新历史阶段,近年来进步成绩有目共睹,技术属全国高中档水平,但管理水平还弱于技术,属中高档,因此参照2005年浙江工业发展报告"浙江省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建设专项规划"提出如下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到2010年,浙江省印染行业的总体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出口规模要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行业产品达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水平。化纤产品和印花产品出口创汇额居世界上主要纺织品和国家和地区前列,成为全球重要的纺织印染产品基地。
注:1、本目标实现需要在全国有一定地位的省内化纤行业、染料行业、助剂行业纺机行业协同支持、技改经费的支持,否则产品赶超韩国、台湾地区无法实现
2、考虑全国其他地区也在前进中,要实现提升一批、并购一批、退出一批,否则大量后进企业与中间企业的存在,目标也无法实现。
四、促进行业竞争力的对应措施
(一)清洁生产和废水处理问题
印染行业废水处理国家有明确标准,但我省在实际执行上不能讲十分理想,尤其前面问题提出绍兴管理排放集中治污,随着印染产量提高而治污能力严重不足,希望省环保局会同绍兴县专门研究解决办法,要求明确标准,加强监督,严控管理,企业内清洁生产与增加治废能力相结合,限期落实措施解决问题。除绍兴以外地区也同样要严查严管,消灭"死角",真正落实浙江生态省。提高印染后水回用与节能问题,也要一并落实,不留死角。
(二)对总量过剩问题
绍兴县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提升纺织业,全面推进印染减量增效,出台了推进染整革命若干意见:总体目标提出"坚持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并用,采取"优胜劣汰疏堵结合"力争2004年为基数到2007年全县印染企业数量减少1/3,印染生产量控制在100亿米以内,印染企业设备利用率达到90%,全县印染产销利润率达到全县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按照"退出一批、并购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在"退出一批"中有三点政策,其中第1点政策是,实行县优惠政策:企业工业用地改商业用地,可得净收益80%;保留执照可得净收益60%。已有7家单位列人"退出一批",但实际上都是顺应时势,企业本身着眼放弃印染改做房地产等。现在三年已过去一年又1/3,还有一年零2/3,实现目标较难,任务艰巨。虽然还有第2点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偷税、偷排、恶意欠薪违规违法行为,严格做到规范管理;对超标、超量排放污水的采取查封染缸停产整顿等措施。第3点继续停批印染项目和排污指标,企业需要进行设备改造的,必须先淘汰原有旧设备,在不增加排污量的前提下经县经贸局环保局水务集团同意后方可进行改造,但实际后二点在执行中尚未落实。结合前面第一点措施,如真正解决"心慈手软"可能会部分实现"退出一批"的要求外,当然,在"退出一批"中要引导企业有目标的转向国家鼓励的产业和行业。"三个一批"的精神也应在省内其他地区推广。
我们建议要研究印染产品的多元化和一厂一品问题。行业总量过剩、低价竞争效益下滑是产品雷同造成,除了前述绍兴县提出的"三个一批"以外,应该考虑从单纯做机织品向市场空间大、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针织品、家纺产品、产业用品发展,与此同时,每个企业都要发展有自已特点的产品,做到"一厂一品"。一个厂做精一个产品,提高到同行业先进的水平,并逐步增加做精产品的比重,如能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可缓解总量过剩产品、雷同的问题,还将为企业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市场竞争的无形之手促进浙江印染业的发展,无形之手也会在总量过剩下,大浪淘沙,不可避免耍淘汰一批劣势企业。但我们在分析2005年经济运行情况时,也排比了企业盈亏转换情况。
表九 2005年、2004年企业盈亏转换对比表
(2005年剔华宇、庆丰总数319家2004剔庆丰总数309家)
2005年盈利企业总数234户 |
由亏转盈企业 |
由盈转亏企业 |
无同期可比盈利企业 |
无同期可比亏损企业 |
||||
2004年盈利企业总数222户 |
户数 |
占盈利企业% |
户数 |
占亏损企业% |
户数 |
占盈利企业% |
户数 |
占亏损企业% |
2005年 |
29 |
12.39 |
14 |
20 |
5 |
l.28 |
2 |
2.85 |
200年 |
7 |
3.15 |
2.1 |
30.43 |
24 |
10.81 |
18 |
26.08 |
+ - |
22 |
-7 |
-21 |
-16 |
||||
+ -% |
314 |
-33.53 |
-87.5 |
-88.88 |
从表九看,企业盈亏转换,2005年由亏转盈企业29户,比2004年由亏转盈7户增加3.14倍,无同期可比盈利企业2005年3户,2004年24户,这些无同期可比企业说明是当年正式投产,即很快他适应了市场竞争,(其中包括外资、合资和商贸经营企业介入印染生产等),无同期可比亏损企业2004年有18户,2005年只有2户,说明当年生产还不适应市场竞争而亏损,但其户数和比重却大幅度减少。此外,还有不少利润增加幅度较大或下降值较大的企业,重点在绍兴县,希望在当地县领导的支持下,工商联、工业局对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上升提高企业竞争力中有规律的东西,用以指导企业今后的工作。
(三)人才的培养问题
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1、产学研结合
学校方面我省虽有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有染整专业;科研方面省丝绸科学院划为经营性公司后科研已大大削弱,省纺织科学研究所只有服装自动裁剪和产品开发,无印染科技研发力量,各大企业的科研开发力量不足,多数有名无实,在很多方面不及江苏、上海、山东,和省提出的到2010年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领先地位的目标相距甚远,据说要在绍兴成立浙江省纺织科学研究院,这是一个好消息,但要有高素质人才聚集亦非易事,今后希望能挑起赶超重担,还要发挥成为培养人才基地的作用。国家投入力量还应再大些。
对于产学研合作不仅在科研和产品开发上,尤其要在培养人才上同心协力,最好经委、科委、教委能会同主要地区经、科、教研究从师资(需要学习当年上海纺织职工大学办法,增聘富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从教育培训企业定点基地(使学生通过实习真正做到接触先进管理和先进实用技术并能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学校老师要有参加重要技术交流活动的制度,使技术知识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学校领导要以培养出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学生为荣,企业家要以能成为学生实习基地为荣。
2、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培养人才
企业要成为学习型企业,企业光有ISO9000质量认证还不够,必须开展TQC活动,并相应实施,找出问题,找出因果关系,找出主次原因,实行PDCA循环,组织QC小组实行攻关,有效、公平、公开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通过这个活动,发动群众,锻炼群众,统一思想,振奋创造精神,密切相互关系,也能使人才脱颖而出,使企业向优质、高效、低耗、绿色、快交货高经济效益方向前进,为企业创一流、创品牌打下基础。
3、企业家自身的提高
要提高企业的水平,要求贤若渴、要识人才、知人才、用人才、团结人才、培养人才,要有人性化制度和环境,留住人才。为了使企业不断攀登新高峰,企业家自已首先要成为学习型企业家,才能组织推进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行业才有希望成为先进的行业。
(四)创新资金支持
创新是行业前进永恒的课题。创新是相对而言的,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要求,从印染行业到2010年实现三个领先(总体规模、技术创新、出口规模)的目标为中心,首先要落实大型企业创新中心的场地、设备、人员问题,不能摆空架子、花架子、有名无实,要有技术、产品创新,也要有管理制度创新,在技术和产品创新开发和"快交货"目标上需要技术改造,包括企业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提高客户的美誉度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改造的资金。据说这方面印度比我国的政策更为有力,专门设立技改基金,促进行业发展。尤其目前贷款利息增加、人民币升值、退税降低,企业对技改创新投资犹豫,作为支柱传统产业的浙江纺织印染业为税收、创汇、社会劳动就业和繁荣市场挑着重担,作出巨大贡献,在当前从追量到求质、求效向现代化转变历史时期,有关领导部门要关心落实,从资金政策给以支持,如抵税,免税,创新基金,拨款,无息、贴息贷款等鼓励优惠政策支持;还有如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对确实有效果的国家社会应提倡的项目,而企业实力有所不及,应在技改项目中给以安排;还有前述集中治废工程改造提高的费用,建议考虑作为社会公共设施投资范畴来安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