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通车系列报导yd7106
天路第一车(火车)今日始发 穿越世界屋脊直通拉萨 |
|||
早报记者登上天路第一车 ■今日将乘坐青藏线客运调试列车直奔拉萨 ■通车后一天跑完全程 |
|
||
图①:早报特派记者徐勇昨在西宁登上高原列车参观铁友摄图②:软卧车厢内的壁挂式电视将丰富旅客旅途生活徐勇摄图③:列车车厢里悬挂着许多富有藏族风情的工艺品
青岛早报2006/6/16/4 徐勇 摄 |
|
||
|
|||
“天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线,因为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设计的一批列车与青岛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也正因为这渊源,早报特派记者今天将成为首名登上“天路”第一车的媒体记者,有机会随调试客运列车抢先感受雪域高原。
将于7月1日通车的青藏铁路到底有多神秘?青岛制造的列车凭借哪些独门“绝技”在这条铁路线上穿梭?……今天起,记者将随车向雪域高原进发,将世界屋脊的全貌展现给读者。
飞行·集结获准随车直奔拉萨 从青岛登机,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飞机进入青海省东部一片崇山峻岭上空时,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宁城突然出现在了记者眼前:青翠的古城宛如一条绿带,镶嵌在荒芜的群山之间。 前天下午,记者赶到了南车四方公司设在西宁的集结地,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已将两辆有“天路第一车”之称的高原客运列车,沿着青藏线在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路段上跑了好几个来回,总的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6月16日,工作人员还将调试高原客运列车,记者获准跟随这趟列车登上世界屋脊,直奔青藏线的终点站拉萨。
登车·参观第一眼它并不特殊 昨天清晨,记者登上高原列车近距离参观。第一眼看上去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的客运列车正停靠在车库内,许多操青岛口音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列车做调试前最后的检测。
“我们公司为青藏铁路研制的169辆高原客车在两天前全部交验出厂。”青藏客运列车项目部指导经理周少红和工作人员边带着记者参观,边向记者介绍说,乘坐高原客车的舒适程度绝不亚于坐飞机。
围观·企盼早通车就能早赚钱 昨天,当客运列车停靠进西宁火车站时,立刻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的目光。 “希望青藏铁路早日通车,这样一来我回家就方便了。”藏族同胞桑措吉布对记者说,他在西宁工作,但家在拉萨,每次回家不仅要坐三天的长途汽车,而且一路上经常会遇到山体滑坡等险情。据悉,青藏铁路通车后西宁至拉萨的时间将缩短为1天。“早日通车,早一天发财。”在西宁大新街销售日用百货的店主王成良对记者说,通车后他可以运送大量生活用品去拉萨销售,保管能赚大钱。 |
|||
感受青藏线·解读 九个世界之最造就青藏铁路 昨天,青藏铁路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掰着手指头列出青藏铁路的九个世界之最。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海拔5072米;二、青藏铁路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长达1142公里;三、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四、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五、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六、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七、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八、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九、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青岛早报2006/6/16/4本版撰稿特派记者 徐勇 |
|||
|
|||
|
|||
独家 沙尘暴考验天路第一车 藏胞照料渡过难关 青岛早报2006-06-19/4 早报记者随车体验 |
|
||
早报记者徐勇(右一)和热情好客的藏胞达罗一家 桑杰摄 |
|||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沿着青藏铁路线攀越青藏高原,更不是一件易事。记者乘坐的青藏线列车驶入西北重镇格尔木后,本应从这里翻越海拔4700多米的昆仑山口,一场沙尘暴打乱了计划。车上许多乘客出现了不适反应,幸好在安多车站巧遇藏胞达罗一家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记者和许多乘客渡过了难关。
黄沙携裹“泥雨”来袭
高原上的天气如同孩儿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刹那间却是黄沙滚滚,能见度不足5米。“沙尘暴来了!”乘务员立即关闭车窗,顷刻间,豆大的雨点裹着泥沙倾泻下来,将车窗涂成了大花脸。“干旱的格尔木很少下雨啊,可能是上天将进入青藏高原上的客车当作了‘龙’,所以才兴云布雨,给我们助兴呀。”列车上一些来自青海的乘务员们开心地说。
“格尔木是戈壁滩上的新城市,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察尔汗盐湖。”列车乘务员向记者介绍,当列车经过察尔汗盐湖时,将通过“万丈盐桥”,这里10多公里的铁路全部建设在由盐粒堆建成的路基上。“湖中是白茫茫的结晶盐,结晶盐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色彩斑斓的颜色,浩瀚的湖面如同巨大的宝镜,放射出银色或湛蓝色的光芒,有时还会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乘务员向大家介绍说。
乘客出现高原反应 经过一番休整,列车前天再次启动,向4700多米的昆仑山口进发。此时的列车由三节机车头牵引,沿着在崇山峻岭间开凿的铁路盘旋而上。当列车抵达海拔4700多米的昆仑山口时,许多乘客出现了头晕、恶心、乏力的症状,但因车厢内及时打开了供氧设施,大家的症状有了明显好转。当列车抵达海拔5027米的唐古拉车站时,蓝天和白云浮现在大家的面前,许多人都下车来到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车站拍照留念,但没走出几步就开始不停地喘气,他们打消了拍照的念头,迅速返回车厢内。
酥油茶成“治病良药”
当列车抵达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安多车站时,记者也出现了头晕、胸闷症状。趁列车停靠站点的空当,记者下车来到安多,准备购买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物。“你不要乱动。”在车站上提供后勤服务的藏胞达罗看到记者发紫的嘴唇,立即把记者让进自家的帐房,吩咐妻子珍珠端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快喝,这酥油茶可以治疗高原反应。”
果然,两杯酥油茶喝下后,记者感觉好多了,车上一些技术人员得知这个“偏方”后,也走进达罗的帐房,喝下酥油茶。当记者一行准备离开时,达罗和妻子送给每位乘客一条洁白的哈达。“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扎西德勒!你们修建了铁路,开通了列车,是给我们藏胞谋福的。”达罗和珍珠不停地说。记者徐勇摄影报道 |
|||
|
|||
|
高原缺氧强紫外线沙尘暴青岛造天路列车过关了!经受住重重考验的青藏客运列车受到验收
|
||
从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车站望去,青藏铁路耸入云霄 记者徐勇摄影报道 |
|||
|
|||
“青岛产的青藏客运列车是好样的!它经受了高原缺氧、强紫外线、沙尘暴 |
|||
、防泄漏等重重考验,我们相信,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169辆高原客车一定能驰骋在青藏高原上!”当记者乘坐的青藏客运列车跨越唐古拉山口,停靠在西藏安多车站时,随同列车前来验收的青藏铁路公司有关负责人满意地对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说。
列车“绝技”通过考验
青藏铁路公司技术人员赵军刚向记者介绍,通过四天来对客运列车在青藏高原行驶的情况来看,列车满足了乘客的供氧要求。当列车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时,虽然有人出现了不适反应,但这些乘客通过吸氧,头晕、恶心的症状有了明显好转;其次,列车满足了环保要求,车厢内装有废物、废水和垃圾回收装置,所有的废物、废水没有出现洒漏;高原列车的第三个优点是密封状态良好,当列车行驶至格尔木时遇到沙尘暴的袭击,但没有尘土飞落到车厢内。列车自身的这些优点,满足了青藏高原特殊环境的要求。
列车员忙着学藏语
“‘拉吉切’(谢谢)、‘供卡木桑’(你好)、‘卡拉造’(吃饭了)……”只要一有闲暇,记者总能在车厢里发现手捧书本学习藏语的汉族列车员。
“我能成为第一代青藏铁路列车上的乘务员,真是太高兴了!”乘务员崔金华向记者自豪地说。崔金华介绍,他的父亲是一名列车长,在西宁至格尔木这条线上工作了20多年。他说父亲退休时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等到青藏线开通这一天。
记者吃“夹生饭”壮行
青藏线客运列车上的厨师堪称一流,适合汉、藏、回等不同民族乘客的菜肴层出不穷。
由于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要乘坐客运列车考察青藏铁路,列车临时决定返回格尔木待命,本报记者决定从安多租汽车前往拉萨。前天上午,列车上的厨师长特地做了红烧肉、油焖茄子等拿手菜,给记者“壮行”,略微有些缺憾的是,厨师长端上来的米饭仍是夹生饭。
原来,当列车驶入青藏高原后,由于海拔高,气压低,这里蒸出的米饭远不如在青岛做出的香糯可口,厨师长也有些不好意思,不断说着道歉的话。
昨天清晨,记者顺利抵达拉萨。 |
|||
我要带儿子来看青藏线四川技术人员已在安多铺路3年没回家
安多海拔在4700多米,青藏铁路从这里要穿越100多公里的冻土地带。记者在这里遇到了众多住在帐篷里的铁路建设者,来自四川乐山的袁志军(上图中)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已经在这冻土上工作了整整三年了,为了修建这铁路,我没有回过家。”袁志军说。34岁的袁志军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他说,自己离开家时,儿子刚上学,两天前他接到妻子的电话,说儿子今年就要上三年级了。“我们就是要修建世界上一流的铁路,将来,我会带着儿子乘坐火车来逛逛青藏铁路,要让儿子知道,在修建铁路的10万大军中,有他爹的一份功劳。”袁志军说。
见到记者前来,袁志军和同伴们取出了珍藏的“沱牌大曲”、一包炒花生和一包“骄子”香烟。记者只抿了一小口酒,抽了一口烟,顿时胸闷和头痛的感觉再次袭来。“在海拔4700多米的高度喝酒抽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袁志军和同伴们都笑了。 |
|||
|
|||
游客在拉萨火车站前留影 徐勇 摄 |
|
||
天路列车 三登唐古拉山 青岛制造测试获高分
|
|
||
青藏铁路沿线能观赏到许多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活动 徐勇 摄 |
|||
昨天,当南车四方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青藏线客运测试列车穿越沱沱河,第三次驶进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时,随车的技术人员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测试车通过了雪域高原的严酷考验,各项数据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前行一路顺风奔向拉萨 翻越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口,测试列车就将青藏线最艰难的路段甩在了身后,接下来,列车可以一路“下坡”奔向海拔3600米的拉萨。
“这段600多公里的路我们不会掉以轻心,我们将随车体验这段旅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从格尔木到唐古拉这段路列车一直运行平稳,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我们原来最担心的是建在冻土带上的铁轨会给列车带来麻烦,其次是铁路沿线放牧的牛羊会冲上铁路引发险情,但现在看来,冻土地带的铁路修建得非常坚固,路基也没有出现下沉等情况,此外,工人们在进入牧区的铁路两侧修建了高达150厘米的水泥防护栏,很好地预防了牛羊冲上铁路引发险情。”
据技术人员介绍,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测试列车将直奔终点站拉萨。 前路青藏线要修到林芝 为什么测试车要来回地在高原上穿梭?目前取得的试验数据到底如何?面对记者提问,南车四方公司的技术人员只是简单地说:“我们需要行车过程中最详细、最准确的数据,供以后使用。” 随车的青藏铁路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说:“青藏线西宁至拉萨段只是一个开始,目前,拉萨至日喀则、拉萨至林芝的铁路修建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试验的数据将为以后高原行车积累宝贵的经验。”据工作人员介绍,客运有可能成为青藏铁路实现经济效益的第一支柱,预计2007年通过铁路进出西藏的旅客将达到90万人次以上。
前瞻高原试车首开先河 记者昨日还了解到,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开行前的所有试验已全部完成,相关数据分析工作也已结束,铁道部工作人员据此得出结论:青藏铁路旅客列车总体性能稳定可靠,技术创新基本成功,可以满足高原地区特定环境下安全、舒适地运输旅客的要求。
据介绍,在世界屋脊上进行的首轮列车测试,以相关设计数据全部达标成功结束。 本版撰稿特派记者 徐勇
早报提醒 坐高原列车别离开车厢 乘坐高原列车要注意哪些问题?沿途停车能下车吗?……连日来,特派记者不断接到岛城热心市民的电话,咨询乘坐青藏铁路客运列车涉及到的衣食住行等问题,记者邀请测试列车上的技术人员及乘务人员给市民作了详细解答。
衣:最好多带几件“青藏高原上昼夜温差很大,旅客最好多带几件衣服。”乘务员崔金华说,除此之外,因为高原紫外线较强,所以太阳镜、防晒霜等都是必备用品。
食:尽量别沾烟酒乘务人员提醒说,高原上气压低,乘客在乘坐列车时不要暴饮暴食,更不可在列车上吸烟喝酒,在高原吸烟会加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在高原酗酒极易诱发高原肺水肿和消化道大出血。
睡:适当垫高枕头乘坐列车由西宁至拉萨的时间在30个小时左右,乘客在车上休息时,应将枕头适当垫高,保持睡眠充足,切忌蒙头睡觉。 行:别下火车行走列车在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在一些车站短暂停留,但乘务人员建议乘客最好别下车行动。乘客离开车厢内供氧的环境后,会因过度劳累诱发高原肺水肿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