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半大学生至今没找到‘主’ yd6805 |
原载:青岛早报2006/5/10/9 |
早报讯 离毕业派遣只剩下20天时间,岛城本科院校的近半大学生目前还没有确定工作去向。昨天,记者从青岛各本科院校了解到,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目前已经签约的大学生比例比去年低了大约10个百分点。
签约毕业生不到一半 据了解,5月底6月初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派遣的 最后期限,在此之前仍未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档案将被派回原籍。昨天,记者调查了青大、青科大、理工大等本科院校发现,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截至目前,大学生签约率仅为三成多,加上各高校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仅有半数左右的毕业生找到了“婆家”。 “僧多粥少”压力增大 昨天,青岛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杜方表示,目前没签约的毕业生有两种情况:一是已有意向,但在多个选择之间摇摆不定;还有一部分学生仍没有找到接收单位。杜方说,今年全国毕业生达到了413万,比去年增加了两成多,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工作岗位却比去年减少了两成。青大、理工大负责学生就业的有关老师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据了解,我市本科院校今年的毕业生总数与去年基本持平,青大、理工大等人数还略有减少。但两个原因造成目前岛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是外地高校毕业生来青岛找工作的增多。记者在我市的几场大型招聘会上调查发现,最多的时候外地毕业生占到了求职学生的一半左右。二是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少了。不少高校都反映,今年进大学招聘的单位和岗位数量都比去年明显减少,招聘时一出手就是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大胃口”单位越来越少。 用人单位压低薪酬 “毕业生多,岗位少,用人单位招人也越来越挑剔,而且许诺的工资也不高。”青科大毕业生就业办褚庆柱说。他告诉记者,已签约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每月将拿到1200左右的工资,“这个工资水平只能说是很一般。”记者了解到,不少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时,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单位除了需要笔试外,还当场面试毕业生的外语水平,而这种情况以前是比较少见的。
毕业生应该见好就收 青岛大学毕业生就业办的武志峰老师认为,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要学会见好就收。“手头有单位的最好快点签约,以免到了嘴的肥肉溜掉。毕业生如果有其他的打算也可以先安顿一段时间后再做考虑。”对于还没找到单位的毕业生,武老师建议他们开辟多种渠道找工作,在目前大、小型招聘会都较少的情况下,不妨尝试一下网上求职。(记者 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