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整理产品的市场开发yd6502
杨栋梁
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
原载:全国染整新技术协作网简讯2006/2/28
一.印染行业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印染行业的绝大多数属加工型企业,少数情况较好的企业至多也只能算经营型企业。从国际上企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看来,均属于企业发展的低级阶段,距品牌型企业有很大的距离,何况,其后尚有文化型和战略型企业的高级阶段哩!这样的企业只适应物资短缺的经济时期,加工型企业不具备市场运作能力,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市场的拓展能力,其次加工型企业不具备产品开发能力以及缺乏无形资产创造能力。在品牌战略的冬天,经营型企业也已处于捉襟见肘的局面了。国内有一些经营较好的企业,有相当的组织功能和市场开发能力,可以生产世界上许多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大多数产品,质量也达到国际上著名的同类产品水平,但其90%以上产品只是为他人贴牌生产的。严格地说,他们也只能算加工型企业而已,还算不上真正的经营型企业吧!
纺织产品从加工到销售要经过许多环节,如接单、品牌运作、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据资料称: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分配大致如下:
加工——〉接单——〉品牌——〉营销
10% 20% 30% 40%
加工型企业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同时又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印染行业2000年以来的单位产量的利润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印染产品每单位量的利润统计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产量(亿米) |
159 |
179 |
212 |
252 |
302 |
350 |
利润(亿元) |
11.53 |
15.80 |
18.83 |
27.30 |
29.31 |
35 |
每米利润(元) |
0.07 |
0.088 |
0.089 |
0.109 |
0.097 |
0.10 |
表1生动地勾划出了加工型印染行业多年的苦行僧生涯,对号称世界上纺织大国来说,不是太令人吃惊吗?
实际上国际的加工中心,在全球范围不断地寻找最佳的投资场所,一旦商务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资本就会寻找新的投资场所,以实现更高的利润回报。我国印染行业不正是抓住了前一个纺织生产东迁的发展机遇,由于众多原因一直沿着数量增长的道路上奔跑,形成只能生产大量类同的低端产品,跟着单子走,安于贴牌生产,才形成今天的局面。
处于代客加工生产的企业如何改变苦行僧的生产呢?从供应链关系看,首先的目标要逐步建立接单网络或纳入某些采购集团的供应链,摆脱目前的中间商;其次,自己无力搞技术创新使企业转轨,可以学习日本的价值创新经验,即在别人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更适应市场的再创造,使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日本人通过价值创新以加工精良的商品占领市场,形成一个梯度关系。他们主要以款式、功能的创新使产品精良一点、款式新一点、消费者满意一点、性价比高一点,利用小改小革创建了闻名于世的经济大厦。就印染行业而论,日新月异的功能性整理产品似乎更适合市场再创造,同时,国际市场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高于一般纺织品,值得业界同仁关注。
二.功能性产品的市场简况
根据美国棉花公司的生活方式调查称:在消费者买过功能性整理产品的人群中,买过防皱(免烫)整理产品占54%,买过拒水整理产品占31%,买过防污整理产品占25%,买过抗菌整理产品占4%。在买过功能性整理产品的消费者中,说会再次购买功能性整理产品的,防皱(免烫)整理占96%,拒水整理94%,防污整理占93%。
上述调查报告至少表明,功能性整理产品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按2004年D&K咨询公司的“2001~2005年西欧生物活性纺织品(Bio-active Textiles)市场情况”。所谓生物活性纺织品,主要指抗菌、真菌和螨虫的纺织品。2001年西欧市场销售生物活性纺织品约为11万吨,占纺织品销售量400万吨的3%,其中生物活性整理纺织品10万吨,生物活性纤维为1.5万吨。而抗菌的约占70%,防螨虫的约占30%。用途方面占床上用品总量的>6%,占服装总量的<2%。上述生物活性纺织品的65%~70%由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经济联盟及法国生产,其余的由利比里亚及英国生产。
D&K咨询公司分析了生物活性纺织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与卫生有利及不利的影响,并改革了一些可能的负面因素,于2004年预测:2005年西欧市场的生物活性纺织品销售量可达17.5万吨,为纺织品总销售量的4.5%,其中抗菌整理产品仍占绝对多数,但其比例有所下降,约为总量的85%,床上用品仍旧是主要的最终用途,服装以及工业用品方面的比例将有所增加。
三.功能性整理产品的市场开发
大多数的功能性纺织品性能,消费者不能凭自己的视觉和触觉等进行判断,即看不见、摸不出和嗅不到的,其功能是否有或优劣程度,须靠一定测试方法和仪器才能进行评定,以致消费者在购买时就处于云雾之中,很容易因犹豫而擦肩而过,针对这种情况,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厂商,为规范市场,防止假冒,避免鱼龙混杂,推出专用标志,作为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功能性质量的保证。在印染产品中最早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保证的标志,是阴丹士林商标(Bayer公司)功能性整理产品中的拒水、拒油(防污)整理的Scolchgard标志(3M公司)可作为早期的代表。
一般地说,功能性纺织品性能的监测与评价,总是滞后于生产技术的开发和产品的市场推广。但我国目前的印染行业实际情况,除个别可属原创性功能性整理产品外,均可参照别人的经验,由有关的社团法人(如行业协会或专业委员会等)牵头,对国内某些功能性纺织品的特征性能指标提出一个意见书,作为功能性整理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和功能性纺织品市场的游戏规则。作为国内同行开发功能性整理产品质量要求的纲领,引导我国功能性纺织品有序而健康的开发,对达到质量要求的功能性纺织品,经第三方检测合格后,可授予专用标志作为向消费者保证产品质量的凭证。这方面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评议协会(简称JAFET,其前身是1983年纤维制品卫生加工协会,简称SEK)于二十世纪80年代推出抗菌防臭(抑菌)整理纺织品(SEK标志)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现在SEK标志已有蓝色SEK,橙色SEK和红色SEK三种,分别表示同一种功能性而不同要求的抗菌(抑菌)整理纺织品。日本是第一个规范国内抗菌(抑菌)纺织品市场游戏规则的国家,值得借鉴。
2000年春季,在巴黎的PV(Prime Vision)展览会上,为了便于服装采购商和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展出面料的功能性,用简明易懂的方式表达面料的功能性,推出了一套功能性的标志,成为促进贸易的催化剂,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今将其中与功能性整理有关的标志摘录于后,如表2所示,供参考。
表2 部分功能性整理产品标志(资料来源2000年巴黎PV展)
标志 |
功能 |
|
标志 |
功能 |
|
ANTIBACTERIEN ANTIBACTERIAL |
抗菌 |
阻止细菌在纤维上繁殖功能 |
DEPERLANT WATER-REPELLENT |
拒水 |
具有阻止水分润湿纤维表面的功能 |
ANTI-UV |
防紫外线 |
防止紫外线透过织物功能 |
IMPER RESPIRANT BREATHABLE WATERPROOF |
防水透气 |
有防止外部水分渗入而内部湿气排出功能,既具有呼吸作用 |
IMPERMEABLE WATERPROOF |
防水 |
有防止水分透过的功能 |
|
|
|
四.台湾地区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情况
台湾地区根据纺织行业供过于求的现状,国际纺织品市场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日益强劲势头,为防止一些劣质的功能性纺织品对市场的干扰,增强消费者对购买功能性纺织品的信心,由纺拓会与一些具有相当规模企业联合起来制定市场游戏规则,制定功能性纺织品特征指标水平,并进行验证,对达标产品发放标志,告示消费者放心使用,作为对消费者的保证书。
兹将纺拓会对功能性纺织品特征指标及其采用标志分别介绍于后,见表3示
表3.台湾地区功能性整理产品的标准与标志
功能性纺织品 |
适用范围 |
合格标准 |
纯棉防皱纺织品 TTF0001 |
适用于100%纯棉的纺织品、服饰产品,经重复洗涤后,起皱程度的评价。 |
水洗后布面外观:SA-A(含)以上 水洗后褶痕外观:CR-3(含)以上 透气性:12立方尺/平方尺·分 甲醛含量:直接与皮肤接触(如长裤、床单)75ppm(含)以下 不直接与皮肤接触(如衬衫):300ppm(含)以下 |
远红外棉纺织品 TTF0002 |
不属医疗用纤维制品,例如:衬衣、睡衣、袜、束带等制品及其相关材料织物针织品、布等制品。 |
远红外线特性 远红外线分光吸收率:在4~20μm范围中,加工布于同一未加工布比,其吸收峰总面积差异超过5%以上 再辐射特性:试样与对照样的温差达0.5℃以上,且其有效差值的信赖界限大于95% 符合上述任一项标准。 温度特性 温度记录仪:指定部位测试样品与对照样品穿着前后平均皮肤温差达0.5℃以上,或画面温度面积比较明显可确认优劣。 热显像侦测仪:确认明显温度的热显像侦测仪超过半数,或有意义值大于信赖界限95% |
防水透湿纺织品 TTF0003 |
适用于纺织服饰重复洗涤后,其防水及透湿程度的评价。 |
经AATCC
135(I)(III)(A)iii 洗涤10次后,测试下列两项特征: 1、
透湿性 符合下列任一项标准即可。 (1)
以ASTME96 BW法(倒水杯测试)
4500g/m2·24hr以上 (2)
以ASTME96E法(气化钙法测试)3000G/m2·24hr以上 2、防水法: 1000mm水柱以上 |
家用级抗菌纺织品 TTF0004 |
适用于一般家庭用纺织、服饰产品的抗菌程度的评价。 |
1.
抗菌性 经AATCC135(I)(III)(A)iii法洗涤10次后,测其抗菌性,一次性使用的纺织品则不经洗涤,测试抗菌性。 其减菌率大于零,即R>0 2.
皮肤刺激性 试样对皮肤刺激指数小于2.00 |
医用抗菌纺织品 TTF0005 |
适用于医疗用纺织、服饰产品的抗菌程度评价 |
1.抗菌性: 经AATCC135(I)(III)(A)iii法洗涤50次后,测其抗菌性,一次性使用的纺织品则不经洗涤,测试抗菌性。 其减菌达95%以上,即R>95% 2.皮肤刺激性 试样对皮肤刺激指数小于2.00 |
防紫外线纺织品 TTF0006 |
适用于纺织、服饰产品经重复洗涤后,对紫外线屏蔽效果的评价。 |
经AATCC135(I)(III)(A)iii法洗涤10次后,测试其紫外线防护指数(UPF)40以上,即UPF级≥40 |
吸湿快干纺织品 TTF0007 |
适用于纺织品、服饰产品重复洗涤后,其吸湿快干性的评价。 |
经AATCC135(I)(III)(A)iii法洗涤10次后测定 1.
芯吸高度 10分钟后7cm以上 2.
干燥速率 测定12分钟后其水份蒸发率 针织品达20%以上,梭织产品达30%以上 |
抗静电纺织品 TTF0008 |
适用于纺织品、服饰产品重复洗涤后,其抗静性的评价。 |
经AATCC135(I)(III)(A)iii法洗涤10次后测定其 1.
表面电阻 106欧姆/cm~109欧姆/cm 2.
静电消除时间 0.01秒以下 |
家用电磁波遮蔽纺织品 TTF0009 |
适用于一般穿着用纺织品及服饰产品对电磁波屏蔽性能的评价。 |
1.A级 在30MHz~3000MHz的测试频率范围下,其屏蔽效果≥90%(10dB) 2.A+级 在30MHz~3000MHz的测试频率范围下,其屏蔽率范围下,其屏蔽效果达≥99%(20dB) 3.A++级 在30MHz~3000MHz的测试频率范围下,其屏蔽效果达≥99.9%(30dB) |
阻燃纺织品 TTF0010 |
所有纺织品 |
台湾省CNS 10285L319b |
适用于一般衣着纺织品,但不包括帽子、手套、鞋子、衬衣 |
美国
16CFR part 1610 |
|
适用于一般衣着类纺织品 |
欧盟
EN1103 |
|
适用在垂直使用的纺织品(如服饰,窗帘幕布及搭帐篷等) |
国际
ISO6941 |
|
拒水纺织品 TTF0012 |
适用于经拒水整理的任何纺织品的表面抗濡湿性(拒水性或沾水性); 不适用于抗水渗透性。 |
经20次洗涤后,其拒水性: 1.
依CNS 10461 L3202试验法,其拒水性评分80分以上者 2.
按AATCC 22试验法,其拒水性评分80分以上者 3.
按BS,EN 24920试验法,其拒水性评分3级以上者 4.
按ISO 4920试验法,其拒水性评分3级以上者 |
拒油纺织品 TTF0012 |
适用于经氟化物拒油剂或表面能低拒油剂加工的纺织品。 |
经20次洗涤后,其拒油性: 依CNS 11308 L3217试验法,其拒油级6级以上者 按AATCC 118试验法,其拒油级6级以上者 按ISO 14419试验法,其拒油级6级以上者 |
防油污织品 TTF0013 |
适用于防油污整理的纺织品。 |
1.
按CNS 11309 L3218试验法,其防油污级4级以上者。 2.
按AATCC130试验法,其防油污级4级以上者 |
至2004年底台湾地区已有39个企业的9大类的功能性纺织品经认证后,悬挂由纺拓会发给功能性纺织品标志投放市场。
五.结语
1.我国印染行业加工产品的平均利润处于~0.1元/米左右徘徊,究其原因:一是代客加工,加工的产品是低端的和类同的;二是大都接的是二、三手单,甚至多次转手单,又无力加工中高端产品;三是缺乏技术储备和不具备创新能力(指产品开发),只能靠低价竞争。回顾在纺织东移过程中,我国印染行业发展时缺乏宏观发展规划的引导,及时提出产品结构有序的调整合建立产品过剩的预警机制,致使有些地区的印染企业发展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局面,其获得的经济利益是以数倍至数十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2005年7月15日“绍兴縣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染整革命的若干意见”是一个地方政府阻止印染产品从量的增长,转向要全面提升印染行业竞争力的宣誓书,值得赞扬,但只有个别地方政府的行动是不够的吧!
2.提高印染行业加工的经济效益,要做的工作很多,改变加工产品的档次,增加附加价值是核心。功能性纺织品是目前国际纺织品市场上一大热点,可开发的品种繁多,具有可不断发展的潜力,行业可在这方面寻找合适的品种,逐步形成加工特色,走错位发展的道路。同时,企业管理部门也应对开发功能性整理产品做些分类指导,供企业参考,以及做些功能性产品市场培育和宣传方面的协调工作,使消费者对功能性纺织品有所了解,为建立功能性纺织品的市场开发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3.功能性整理产品既没有色彩和图案那样的直观吸引力,缺乏柔软飘逸等令人赏心悦目的质,只能在使用过程中细细地品尝其功效了。由此功能性整理产品呼唤市场能给予特殊的呵护,防止鱼目混珠,取缔假冒伪劣,保护消费者的权利,维护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秩序。为此希望行业管理领导部门会同有关方面借鉴他人成熟经验,尽快建立功能性整理产品市场的游戏规则。
4.功能性整理产品惟通过规定的测试方法,达到预定的指标后,才投放市场的,以此作为具有某种功能性的产品。但试验室测得的功能性效果,能否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给予可觉察感受,这还是完全没有被证实的。从以人为本的观点看来,功能性整理产品的科学评价应以人群使用效果为评价才合理,即以大样本作使用结果作为产品效果才确切,凡此说明功能性整理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哩!
参考文献
1.Hideyuki Kikumori,消费者的期望与新技术/新研究,美国棉花公司棉布技术会议(上海),2004年8月18日
2.D&K Consulling S.A. Bio-active
Textiles,Western Europe(2001~2005)网上资料
Taiwan,The
best Sources,功能性纺织产品的前景光明,纺织标准与质量 2000,(5):17/19
5.关国强,功能性纺织品的科学研究与评价,第四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北京),
2004 P.5/6
6.赵红岩,从贴牌经营到品牌建设——中国印染企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2005中国印染技术与发展论文集(杭州), P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