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读者问
关于纳米三防和荷叶效应yd6102
——肖娜(2006/1/1)
读者来信:
请问:现在的‘纳米三防整理’(水、油、污),和原先的三防整理有什么不同。还有,什么是荷叶效应,纳米整理能起到荷叶效应的作用吗? 希望您在百忙中给予答复,谢谢。顺祝新年快乐!(江苏 何士麟2005年12月27日)
答复:
何先生:
为了能更好说明您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在这期园地里除了转载李淑华的文章 涤纶织物的防水透湿及拒水拒油整理发展概况 以外,还设了一个[纳米信息]专栏,找了几篇相关文章,供您细读参考。
简要地说:
1、原有的三防整理,主要是用含氟整理剂(含氟丙烯酸或氟硅乳液)浸轧、焙烘,处理织物,使纤维表面附着一层既不沾水也不沾油的薄膜。但是,这层膜的耐洗牢度并不太理想,在多次水洗或皂洗中不断脱落,三防效果也就逐渐下降。
2、‘荷叶效应’是指自然界有一些植物的叶片,有自洁现象:不沾水;浇水时,沾在表面上的尘土易被冲刷掉。叶片的细微结构是:表面密布纳米级的乳头状颗粒,颗粒表层中有一定的油、蜡成分。研究者认为:带有拒水性质的乳头状颗粒是自洁、不沾水的主要原因。
3、目前纳米三防整理,有二个组分:一是纳米材料,模仿乳头状颗粒;二是含氟整理剂,模仿乳头上的油脂、蜡质。整理效果,尚在不断研究提高中。
4、我们找了一篇数据比较完整的,纳米三防的研究报告——《纳米三防羽绒服面料的研制》冯爱芬 张永久(河北科技大学)供您参考。该文[表10]中所举纳米三防的耐洗性,比一般不加纳米材料的三防,明显好一些。
5、乳头状颗粒除了拒水性以外,它的形状、分布、以及对基体的结合强度十分重要,它的很大的比表面积及其对周边(包括谷底)的气体吸着,构成了空气隔离层,有力地抵制水、油、污对层面的亲密接触。
6、‘荷叶效应’研究,在制备纳米材料研究中,对形态选择和表面改性有重要参考意义。对织物整理研究也会带来新思路。
最后,祝您工作顺利!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