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化解纺织品贸易摩擦yd5904
高 勇
原载:《浙江印染信息与技术》2005/9/24大会增刊;16-19
一、当前中国的纤维加工情况
了解这个概念对理解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很有帮助。现在的世界纤维加工总量,如果除去麻以外,约有5700万吨,2004年及今年,每年增长不过一两百万吨,也就是说,除去麻以外,今年的世界纤维加工总量不会超过6000万吨。其中,我们中国的纤维消耗量增长是最快的,实际上,现在的世界纤维消耗量的增长主要是靠中国在拉动,发达国家却相反地是在减少。这是正常现象,究其原因,是典型的国际产业结构转移所造成的。
目前全世界纤维的人均年消耗量约是9.9公斤。从全世界近15年的纤维增长情况来看,平均增长率约是每年2.7%。其中,尤其是最近六年,中国的年消耗增长要接近或超过20%,所以,可以说,全世界的纤维消耗增长主要是靠中国和亚洲的部分国家的拉动。前几年纤维增长率主要是靠人造纤维,尤其是化学纤维的增长来取得的,天然纤维的增长仅仅是0.
4%。人造纤维和天然纤维的比例,人造纤维约占65%,但是这两三年,随着发达园家对天然纤维用量的增加,世界上的总比例发生变化,天然纤维的比例正在增长,人造纤维的比例反而在下降。现在的比例约是非天然纤维占60%。而到现在为止,中国的非天然纤维所占的比例仍然超过65%。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们国内,天然纤维、棉纤维、毛纤维、麻纤维和一些再生纤维的比例正在逐渐增长。在去年,我们有一个阶段,涤纶长丝和部分涤纶短丝的增长率在明显减缓,这就可能是对这个总趋势的一个反映。而这个趋势,对于我们今后考虑整个行业的发展战略可能将会有所裨益。
在2004年,中国的整个纤维加工量已经达到了2416万吨,而全世界也不过是6000万吨,我园远远超过总量1/3,而今年预计将在2560万吨左右。去年我国的棉纤维用量是760万吨,其中我国自己的棉花是575万吨,扣除一万吨的出口,进口了186万吨棉花,整个的消耗是760万吨。化纤也是如此,整体消耗是1556万吨,其中自己生产的是1425万吨,出口了47万吨,还进口了178万吨。另外的,毛、麻、丝基本也是这种情况。丝大部分在浙江消耗。
中国现在的人均纤维消耗量己经达到了13公斤,已远远超过世界人均消耗量,这不仅反应出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纺织品的增加,也说明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近两年也在迅速增加。
二、欧美何以对我国设限
过去一提到纺织品就是想到做服装,但实际上,现在服装的比例在逐渐缩小,去年已缩小到55%以下,而家用纺织品已占到1/3,下一步要重点发展的就是产业用纺织品。
在纺织品贸易方面,2003年全球纺织品贸易额为3953亿美元(服装2259亿美元,纺织品1694亿美元),2004年估计约在4000-4200亿美元左右。中国纺织品贸易增长率约在4-6%,就目前形势,这已属于是高增长范畴了。我们最大的市场就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美国39%,欧盟23%,日本6%)。尽管美国占了我们世界市场的39%,但实际上我们在美国所占
的份额并不大。2002年我们占15%,2003年我们占17%,2004年我们占20%,这几年我们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基本上是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2005年因为上半年取消配额,我们的出口增量较大,可能会使增长率略高一些。日本虽然只占了世界纺织品贸易的6%,但这6%里的73%是中国货,即日本的整个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额当中,73%是从中国进的。
2003年我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所占比重约是23%,2004年已超过25%,2005年,在超过四千亿美元的贸易总量当中,我国至少超过一干亿美元,也就是2005年我国至少超过世界
贸易总量的1/4。
在这样两个大的概念下,就可以理解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拼命设限:第一,我国所占全世界的份额越来越大,听起来每年增加2.5%似乎是个很小的数字,但这是个市场份额,如果每年都增长2.5%的话,就真有可能会应了美国和欧洲一些综合经济部门的预计:中国在2004年年底取消配额后,很有可能会在三年之内达到全世界份额的50%。
正是在我们这种规模增长的势头和出口增长的势头下,发达国家从今年开始对我国全面进行限制。日本、美国在2003年就已经完成了他们的法律准备,把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时的工作组报告书的第242段转换成他们的国内法。2003年对妇女胸衣等五种商品的特保实际上是对2005年全面设限的练兵 做足了法律和程序上的准备。
从今年的增长情况来看,1-7月份,我们已出口了627亿美元,总的增长率是21%,但对非设限国家的增长不到5%,对设限国家的增长,增长了63%,由此看,我们的"增长",实
际上全是对美对欧的增长。中国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率基本就集中在取消配额的美国和欧盟这两块上。
三、欧美设限对我国的实际影响并不大
我们的政府发言人总是对外声称,美国,欧盟的设限,影响了我国几十个亿。比如第一季度时称,影响了我国26个亿的出口,影响了几十万人的就业。实际上这一部分影响所影响的是什么呢?是指我们在自由贸易状态下本该取得的权益,在设限后受到了限制,影响的是"增量"的"26个亿"。
但有一点是应该强调的,即所有涉案产品的几十个亿和我们一千多亿的出口相比,这个数值并不大。薄熙来也曾提到,对于处理纺织品的贸易问题,要有一个平常心。从绝对数来讲,设限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太大,我们真正受影响的部分,不会超过3%。这是数量影响,在其它方面的影响,比如对外贸,影响两个方面:第一,我们现在的经营秩序,出口秩序被打乱了;第二,有些长期定货、有些大单子,进口商不
敢下了。这对我们下半年,甚至明年,后年都会产生影响。
还有一个负面作用是国内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对我们的直接影响只有百分之几,但是在社会上却造成了误导,使人以为中国纺织工业是以出口为主的,出口受阻,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就面临着灭顶之灾。纺织服装企业效益下滑,引得银行"抽"企业的资金,压缩企业的流动资金。有的地区只要是纺织服装,一律每个月压缩20%,浙江、湖北、河南、江苏都有这种情况。这样一来,实际影响不大,反而是整个社会影响变得很大。因此,不该认为和美国与欧洲的贸易摩擦会使我们整个纺织服装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以为我们的纺织服装业就此进入了全面萎缩的阶段。对此我们应当要有信心,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已经具有了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是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在与美国及欧盟的谈判中,美国人也公开承认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现在的设限,更多的是从政冶角度上的考虑。
四、纺织贸易摩擦何以如此强烈
直接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在美国最为明显。除去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现任贸易代表霍特曼等一些保守主义者力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外,作为美国共和党发源地的南部几个州同时又是美国的产棉大省和纺织基地,其中许多纺织企业的老板都是共和党元老,尽管现在美国的纺织业正在萎缩,但他们仍然具有相当的政治势力。 另一方面原因则如前所述:在取消配额后,我们部分产品的出口增速过高,例如今年1-6 月份,我国化纤布对美国的出口增长率是 2322%。在高增长率背后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配额时期我们所分得的配额基数实在太小!但尽管如此,"增长过快"仍然还是成为美国对我国设限的口实。我国纺织品出口量的增长,使一些以纺织品服装出口为主要产业的国家受到了影响,纺织品问题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外贸问题,直至发展成为外交上的问题。
五、何以今年以未我国的政策如此多变
对于应付特保案件,我国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可以说都是没有什么经验的。在过去,我们没有应对过此类贸易摩擦,对于此类案件我们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对美国和欧洲,美国和日本的钢铁问题、农产品问题、空客和波音的问 题,以往我们基本上都是在"看热闹",轮到我们自己头上时,我们却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事件的最初,我们的政府部门反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研究各种各样的措施。但得到的意见却截然不同。例如对规模较大的出口企业来说,不管是配额分配还是配额招标,它们在前三年的出口过程中,已经习惯于现行程序,征询它们的意见,它们希望政府分配,希望搞招标。但对港资、台资,还有我们中小企业的意见的话,过去它们分不到配额,甚至没有招标资格,它们坚决反对政府插手,希望政府放开。鉴于如此复杂的情况,一直到5月份以前,我们基本 上没有新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出台。另一方面是关于出口税的问题。出口税问题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研究,税务总局提出要对部分纺织品服装加收出口税。当时的没想是,在取消配额以后,为抑制一部分出口的暴涨和价格的猛跌,所以对138种商品进行证税,但在执行征税两三个月后,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对我们的内衣企业,往往产品利润还不及所缴 纳的出口税,几个受影响较大的省份以省政府的名义向国务院报告情况,说明出口征税对部分企业造成的影响。在进行讨论后,对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出现了后来的加税决定。在制定加税方案肘,美国和欧盟已经决定对我们设限,因此加税决定中的78种商品大部分都是美国和欧盟肯定将对我们设限的品种,当时就曾决定,只要美国和欧盟对我们提出设限,我们就不再征税。这便是我们在出口税收方面短期内出现大起大落变化的原因,实际上这也是对外应对工作的需要,并不是我们的政策随时在变。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政府一直都在随时听取我们企业的意见。
对于贸易摩擦,我们要以一个平常心来对待。摩擦过去就存在,但那时一直都是单边的,我们没有发言的权力,而现在摩擦之所以看起来如此激烈,是因为我们竞争力增强了,出口规模扩大了,我们现在也是这些国际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对于限制,我们有说话甚至有报复的权力。随着我们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摩擦今后还会越来越多,而且会是长期存在的。对此,我们的国家应该建立一个正常的应对机
制,我们的企业也要学会如何应对,要更加关注外贸规则、学习外贸规则。
与此同时,如何提高我们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这也是当前我们所亟侍解决的。
六、浙江印染企业
浙江的印染产业,占到了整个中国印染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是相对来说,在整个纺织产业链里,印染这个环节,我们还是显得很薄弱。在印染这个行业里,如何加快我们的技术进步,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在印染机械方面,有两个问题最为突出。一是我们的印染工艺和我们的印染设备的结合问题。反过来则是,我们的印染企业如何和我们的设备开发商和制造商结合。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印染设备和印染过程的在线控制方面,明显落后于欧洲和日本的水平。我们的在线检测和在线控制是目前我们的印染行业最大的弱点。如果这两个问题可以解决,我们的印染技术水平将会有一个大的突破,这样,我们的印染就能和我们的整个纺织企业链一起,实现一个总的产业升级。
回到主题上来,要真正化解当前的这种贸易摩擦,不先解决我们的一些根本问题,仍是低水平、低价格、大批量的出口,那么这种贸易摩擦就始终都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