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
中国悄然兴起新教育yd5508
王宏甲
原载:阅读文摘2005/2;4-5
面对一个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面对一场世界性的教育大转型,中国应该有怎样的新教育? 全国1300万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方式,3亿学生需要改变学习方法,6亿以上的家长需要改变帮助孩子学习的做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著名作家王宏甲对我国教育现状和世界教育大趋势进行的广泛调研与深度思考。
学生"三座大山"的压力
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始终肩负着沉重的压力,这种压力最集中地体现在初三和高三。
在描述具体的学生之前,我想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们的学业背景,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方针是要力争让学生至少读到初三。如果考不上高中,初三就是孩子一生中重大的分界线,初三毕业能不能考上一个好高中,又是孩子和家长们力争的制高点。
发达国家实行的基本上是12年义务教育。为了让我国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多学到知识,我国从小学到初中阶段都增加了学习内容。有句话说:"我们是用9年对付发达国家的12年"。这样,我国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就比发达国家的同龄孩子重。
压力不仅仅来自学习任务。2002年,我国共有初中学校6.56万所,初中教师346.77万人,在校生6687.4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是58.3%,这意味着有41.7%的初中毕业生被淘汰。一个孩子要是没读到高中,哪个家长不操心呢? 由于他们还只有十四五岁,初三是孩子第一次面对自己人生的挑战,他们承受的压力比高三的孩子更大。
现在,我见到了一群初三的孩子。
从表面上看,我很难描述他们是活泼还是比较拘谨。有个初三的男孩说:"我吃饭有压力,上课有压力,做梦都是紧张的场面,压力无处不在"。我听到一群又一群的核子对我说着一个共同的感受: "我们的头上有三座大山:家长的压力,学校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我问哪一座压力最大?
他们异口同声:家长!
最大的压力,总是出现在他们的成绩不理想,而且产生厌学的时候。家长觉得孩子都这样了,还不好好学,怎么行?于是训斥、挖苦,以种种办法继续加压。
我问学生: "你们有恨父母的吗?" 他们同声答道: "没有""为什么?" 快中考了,我妈总问我想吃什么,我说什么都不想吃。我妈就--样一样地给我报,让我挑。我听烦了,说一声"好吧",我妈就上街去买,如果当天买不到,第二天准会出现在饭桌上"。每天早晨,我妈连牙膏都给找挤好了,洗脸水也不让我倒……我想这一辈子再不会有人这样照顾找,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的。"说这话的是个女孩,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我爱打篮球,曾经说过,我梦想有一双最好的耐克鞋。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爸我妈都下岗了。可是前两天,我爸把一双800多块钱的耐克鞋放到我床上,对我说,儿子,这一段你也打不了篮球了,你就穿着它上学吧! 而我爸,每天穿一双破解放鞋去做工"。这就是中国的父母呀! 我们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超常付出很多很多,我们的孩子应该特棒才对,可是不是。从事教育研究的张逸民院长随即一口气说出三个依然:学生的负担依然很重,厌学情绪依然很大,自信心和能力依然很差。为什么? 因为学生学了太多不必要那样学的东西"。
这个声音已经从很多地方冒出来了。
可是谁能阻止,谁能改变?
老师们还告诉我这样一个情况:"到中考结束那一天,你来看吧,学生们考完最后一科,教室里立刻就沸腾了。"
"欢呼? 庆祝终于考完了? "我问。
"不。学生们撕书,撕笔记本,撕平常让他们做的卷子,抛在空中,看着纸屑满教室纷飞,大家呐喊、欢呼……"
"这是真的? ""真的。"
"有的同学边撕边哭。有的老师看到这场面心里受不了,跑到办公室里掉眼泪"。
"许多父母并不知道,他们的孩子是这样告别初三的"。
从恢复高考到引进标准化考试
自从恢复高考,我国教育就在探索改革,包括高考怎么考,考什么。比如1977年恢复的高考没考外语,随后的考试每年都有变化。究竟应该怎样选拔学生,怎样考才更好呢?
改革开放之初,一种过去闻所未闻的考试以及与它伴随的理论、技术、方法传进了中国。其中最为重要的观念就是"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是工业化时代教育评价方式的特征。我国引进此种考试的时间是1982年,这正是美国工业化教育发展到顶峰程度的时间。然而到了1983年,美国根据本国工业化教育存在的大量问题,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紧接着1984年发表了《赫拉斯折衷方案:美国中学的困境》,1985年就启动了《美国2061计划》不久,又有万名各领域的学者参与研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美国由此开始了波及全国的教育转型,考试也逐渐抛弃了标准化,变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而我国在美国逐渐抛弃标准化考试的前夕,于1982年从美国取来标准化考试之"经",于1985年在广东率先开始标准化考试实验,第二年,山东、广西、辽宁参加进来,实验科目也由数学、英语,扩展到物理、化学。此后,参加实验的省市迅速增多,科目也迅速扩大。1989年,国家教委发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则》标志着标准化考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至此,高考这根指挥棒产生了空前的指挥效应,标准化考试促使全国的基础教育部不得不跟着应试教育走。
新教育风暴正在到来
现在,一个新教育时代正躁动于"母腹",它的出生,必将改变学生们的学习命运,改变很多人的前途。
在全国范围——课本正被改变,教学方式正被改变。中考、高考必将做出更大的改变。那种"一卷考天下"的方式已被打破,"一考判终身"的局面也必将扭转! 一个进步的时代,将不能容忍它再来威胁你的成长,恐吓你的梦境和灵魂。假如您和您的孩子正因为"成绩"弄得关系紧张……请不要生气,相信吧,一个新教育时代将改变这令人压抑的局面。假如你已被中考、高考"判出界外",我的朋友,不要悲伤,不要放弃,你没有失去学习的机会,你仍然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日子走进大学……因为一个新教育时代正在来临。为什么正在来临?大凡历史性的巨变是无法拒绝的。
当今为什么会发生巨变? 几乎来不及问为什么,变化已经发生。最大的变化首推"综合课程",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本忽然没了,变成了一门综合课叫《科学》。
老师们也惊道,从前一个老师撑一个 "点",现在一个老师撑着"理、化、生、天、地"五个点……天呐,能撑得起吗,不会误人子弟吗?《历史》《政治》《语文》《数学》等一切课本都变了,不仅初中变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变了。不要说风暴还没有掀起你的课本。全国性的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1年确定了38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随后逐年扩大,到2005年全国基础教育初始年级全线进入。高中阶段,我国于2004年秋开始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等推行课改的基础上实行学分制,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将全部实行。
要变教育,先变教师。今天变教育的重任再一次首先落在中国教师肩上。我们说科技重要、社会科学重要,但教育实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母。教师的伟大作用无可替代。
今日中国并不缺教师,问题是"一个特级教师,在新课程面前也会变成不合格的教师"。这话是综合课改实验区的老师们说的,这意味着我国1300万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方式。还有一点需特别重视:当今学生是在信息化的平台上生长起来的,他们的能力被低估了! 旧教育的"小鞋"已经让他们穿得很难受,束缚了他们走向新世界的脚步。他们从心底里渴望改变学习方法!中国3亿学生是走向新教育最浩荡的生机勃勃的力量。这意味着六七亿以上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们也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孩子,改变帮助孩子学习的方法。全民族的教育转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对于任何学生来说,--旦认清新教育正在开辟的新的成才通道,个人的转变可在须臾之间就启程。
摘自《中国新教育风暴》
·编辑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