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品在欧遭“卡关”
对欧出口的套头衫和裤子积压欧盟港口,女式衬衫进口配额宣告用完yd5405
|
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遭遇重重限制 原载:青岛早报2005/8/23/25财经版 |
【早报财经专讯】近日,中国对欧出口套头衫和裤子在欧盟海关卡关,积压港 口,女式衬衫进口配额也宣告用完的紧迫现实引起了各界关注,不过,中欧双方似乎已经决心通过磋商抚平“超运问题”引发的不确定性。
中国商务部就此表态称,中欧双方有关部门正抓紧时间,密切联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记者同时从欧盟驻华代表团了解到,今年9月,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将再次造访中国,参加中欧峰会。这次峰会可能成为双方就灵活处理纺织品限额管理达成一致的重要契机。
其实,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中国纺织品的受限正日益成为一柄"双刃剑"。
今年6月11日,中欧签署纺织品谅解备忘录,但6月11日协议签署到7月20日实施监管之间存在一个多月的"管理空档期"。由于双方贸易商为规避之后实施的数量监管,在套头衫、裤子和女式衬衫三类产品上出现了抢关出口的情况,导致上述三类商品对欧出口激增。
但是,忧心的并不仅仅是产品被扣的中国企业,一旦中国纺织品因为配额用完而无法进入,欧盟的进口商和零售商也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由此,欧委会受到来自欧盟内部巨大的压力。据了解,在中国纺织品在欧盟海关卡关后,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已要求欧委会放松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
设限引爆英国服装危机
英国媒体21日报道说,纺织品配额制可能造成“马莎百货(Marks & Spencer)等大型服装零售商巨大的经济损失。分析人士认为,英国零售业正面临战后最大的一场危机。
大型连锁深受其害
在欧盟以保护欧洲纺织工业为由,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实施严格限制的举措后,发往英国服装零售商的汗衫、长裤和文胸等数千万件服装积压在英国港口。这些零售商中就包括英国最大的服装零售商"马莎百货"、国际著名时装品牌"H&M"和" Gap"。
英国零售业协会主席阿里斯戴尔·格雷在布鲁塞尔表示:"如今已显现出灾难的前兆…在与中国的贸易方面,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目前这种请况已经到了危机爆发的临界
点,秋季服装市场将面临巨大影响"。
小型公司面临倒闭
"H&M"公司所销售的服装30%都来自中国,该公司表示其正试图找到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将中国服装拿到欧盟以外的国家销售,比如挪威、丹麦和加拿大。
此外,能够承受得起“双重订货” 的公司也有望纷纷效仿。然而,一些小型服装公司将面临破产的危险。英国零售业协会主席格雷表示:"尽管大型零售商可能通过规模效益保证其服装销售,但这种策略却不是小型零销商所能承担得起的。工人将因此失业,公司也会面临倒闭。
"H&M"公司和许多其他服装企业都在焦灼地关注着欧盟将如何应对眼下这种货物囤积的场面。瑞典服装行业协会指出,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因为大批服装进口商或零售商可能因此破产或出现巨额亏损。
配额制度遭抨击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说,欧洲零售商对欧盟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越来越愤怒、有证据显示,由于中国发往欧洲的套衫受阻,欧洲零售商在关键的秋冬交易季节可能损失8亿欧元零售额。
反对之声四起
荷兰、丹麦、瑞典、芬兰和德国已公开反对配额限制,宣称欧盟在"末充分考虑现代商业的现实情况下实行了配额制度"。这些国家的贸易或经济部长上周称此举是"经济自杀"。井敦促欧盟重新评估这项制度。
瑞典贸易部长托马斯·厄斯特劳斯上星期已写信给曼德尔森,指出了瑞典服装公司面临的问题。他在信中警告说,问题若得不到快速解决,"这些公司很有可能将采取法律行动"。
德国一家服装公司的老板甚至为此拿起法律武器,向该国法院提起近讼,宣称配额限制令其公司蒙受不合理的损失。其他服装公司也有可能纷纷仿效。但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立陶宛等国希望继续实行配额制。
厂商青睐中国产品
生产成本低、设计迅速量产化,这些都是中国纺织品受到青睐的原因。目前,大量按订单发往欧洲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因配额问题积压在欧洲各港口无法入关的问题己经引起欧盟内部的广泛争论。格雷说:"支持配额制的国家正面临来
自国内纺织品生产商的压力。因此,英国消费者不得不为法国的不妥协态度付出代价。"
本栏据多家媒体综合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