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撞击yd5008

准确命中

撞击碎片空中呈云状

    北京时间13时52分左右,重达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在与"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脱离约24小时后,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相对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公里处与坦普尔l号慧星成功相撞,完成此次壮烈的"杀身成仁"之旅。

    探测器发回的一张图片显示,撞击场面与此前预计毫无二致。撞击器击中慧星下部,撞击处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冲击产生的碎片在空中散开,如同云状。

    据科研人员介绍,撞击前2小时,撞击器转入自动驾驶状态,完全脱离地面控制人员的掌控。如果此前运算梢有差错,或者器载部件出现故障,撞击器便可能与慧星失之交臂,而这项耗资3.3亿美元的宏大计划办将随之功亏一篑。

   炮打慧星

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此次撞击成功,不仅标志着人类有史以来与慧星进行的最亲密接触,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表演了一幕绚烂的太空焰火。

    其实,这就是真实版同名好莱坞大片。在1998年拍摄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深度撞击》中,一艘美国太空船奉命前去轰炸一颗巨型慧星,以防止其与地球相撞。

    但与之不同的是,据项目人员介绍,坦普尔1号慧星"现在或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对其进行轰击旨在揭开大阳系起源之迷。

    肩负重任

探索太阳形成过程

    科研人员认为,慧星内核由4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便已存在的原始物质构成,因此慧星可能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对其进行深人研究将有助于探索太阳和行星的形成过程。

    "深度撞击"计划1999年11月l日正式启动,共投资3.3亿美元。时隔5年之后,"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于今年1月12日成功发射,后于7月3日14时释放撞击器。在撞击慧星前,该探测器已经走过了4.31亿公里的漫长太空之旅。

原载:青岛早报2005/7/5/5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