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进入高成本期yd5003

黄庭满

    中国正由单纯追求国内经济增长阶段向在全球化条件下追求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转换,这一阶段转换使中国发展进入高成本期。

高价工业化时代到来

    工业化始终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一条主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了一条低价工业化道路,农民工成本仅按 "剩余劳动力"定价,并且不需要住房、社会保障等所有城市居民所需要的工资外成本;在资源利用上以自力更生为主,也"节约"了很大一部分工业化成本。这一局面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始被加速打破,中国工业化进人高成本期。

    生产力要素、技术成本都将上升。此外,企业支付物流成本也将提高;生产资料成本也将抬升;土地价格也将上涨。

高价城市化时代到来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另一条主线。从2002年开始,中国城市化开始由中央政府推动转为地方政府推动,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

    城市化的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投资;第二阶段,随着城市化过程,大量的农民变为市民,核心支出就是社会保障,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保障支出是城市化后的最大支出。

社会“和谐成本”上升

社会和谐成本是指为促进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进行的投入。

    不仅均衡社会利益关系成本上升,而且人口和谐成本将急剧上升。按照国际公认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7%即为进人老龄社会"的标准,中国在2000年就进人了老龄社会,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甚至将达到4.93亿,占总人口的25%。发达国家老龄化是在工业化完成之后出现的,而中国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进人老龄社会的。

    此外,《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表明,目前中国尚有1.5亿农村富裕劳动力需要转移,1100万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养老与失业构成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内在钳制关系,这两种力量将迫使中国运用有关财政和税收政策,把用于经济增长的一部分资本转移到提供社会保障上来,以缓和这两股力量对中国社会稳定所产生的震荡。

原载:(青岛)老年生活报200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