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亲情:
洋爸妈带她回故乡 |
|||||||||||||||
昨随美国养父母重温童年 记者闵妤 张建华为您摄影报道
青岛早报2005/4/15/1,24
11年前,两岁的刘亭因为唇腭裂被家人遗弃了,她从此没了家,没了爸爸和妈妈。 4年前,9岁的刘亭被一对美国夫妇收养了,她从此成了美国公民,有了自己的洋爸妈。 现在,13岁的刘亭一口流利的英语。经常骑着小马在自家的农场里驰骋,但是,刘亭的洋爸妈不想她忘记自己的祖国。昨天,他们把刘亭带回了故乡青岛。
在去市儿童福利院的路上,刘亭一直安静地靠在妈妈身边。汽车经过五四广场时,刘亭突然激动地用汉语说:“这里我来过!”四年了,在刘亭的脑海中,青岛的印象已经越来越淡了,但“五月的风”似乎唤醒了她沉睡的记忆。 终于来到儿童福利院了。刘亭被门口的宣传栏吸引住了。她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从美国寄回来的照片。照片上,她穿着骑马装,骑着一匹枣红小马。旁边还有一张她小时侯的照片,那时她留着像男孩子一样的短发,正趴在桌边和小朋友们一起吃饭。
“马哥!"门口闪过的身形让刘亭想起了以前的小朋友。“刘亭!你怎么回来啦?!”一个大男孩跑了过来。虽然现在的刘亭早已不是她四年前的模样,但那个大男孩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四年的分别,让这对一起成长了七年的孩子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微笑成了最好的语言。
在刘亭生活过的儿童福利院,在刘亭学习过的大麦岛小学,在刘亭玩耍过的五四广场、海滩……故地重游时,刘亭的爸爸凯瑞一直把相机镜头对准他的异国女儿,他要记录下女儿在自己故乡的所有微笑和回亿。刘亭的妈妈安妮则一直微笑着守在刘亭身边,还不时地伸手摸摸刘亭的黑头发。他们说:“刘亭是我们家的宝贝!”刘亭,这个中国孤儿是怎样走进美国家庭的? 刘亭和爸爸妈妈一起,回亿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在中国收养中心,有各个城市儿童福利院中孩子的信息,刘亭就是其中之一,2001年,美国慈善机构将打算收养中国孩子的凯瑞和安妮夫妇的资料传至中国收养中心。这对夫妇有一个农场,他们在农场上教人骑马。收养中心给他们推荐了刘亭。相隔万里、素不相识的他们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鼻子、眼睛、上、下……"在儿童福利院,安妮开心地展示着自已讲汉语的本事。自从收到刘亭资料的那一天起,安妮就开始苦学汉语。当刘亭走进这个美国家庭时,她一句英语也不会讲,全靠安妮事先突击学习的汉语,她才能和这个家庭的成员交流。刘亭初到美国时,常常想吃家乡菜。凯瑞和安妮家附近有一个中餐馆,他们每周都带刘亭去吃一次中国菜。 在农场里刘亭学会了骑马。凯瑞和安妮专门为她买了一匹个头矮小的枣红马。我当时不知道汉语起伏怎么说,我教刘亭骑马时,就帮她喊着“上、下、上、下”。安妮回亿说。 经过这些年的生活,刘亭已经能熟练地讲英语,能和家人、同学自如地交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