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苯二甲酸二丙酯(PTT)纤维的性能及其产品开发近况
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 杨栋樑
原载: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简讯2004/12/28
前言
人们习惯上说的聚酯纤维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纤维,又称涤纶纤维。它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工业化生产,其性能优异,原料易得,用途广泛,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合成纤维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例如2002年世界合纤总产量为2795.2万吨,其中涤纶为2095.6万吨。但是,作为纺织原料涤纶纤维也有如下的不足之处:染色性能差 (可使用染料种类少,且需高温高压染色设备),吸湿率小,易产生静电荷积累,易产生起毛起球(尤其是针织品),以及穿着有闷热感等,这就在客观上限制了它在服装面料进一步扩大应用的可能性,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服装面料舒适性的要求。为此,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对涤纶纤维的改性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在研发过程中,涤纶纤维的同系物也相继问世,如可常温(无载体)染色,弹性良好的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PBT)于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以及有锦纶的弹性回复性和抗污性,腈纶的蓬松性,可常温(无载体)染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二丙酯(PTT)。同时,也开发了一批在化学结构上具有酯基的线型聚合物,如结构致密耐冲击力的聚碳酸酯(PC);耐光-气候性极为优秀的聚乙氧基对苯甲酸酯(PEB);高强高模沸水收缩率低的聚奈二甲酸酯(PEN);可供医用的聚乙交酯;以及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等。就纺织原料来说,按国际人造纤维及合成纤维标准局(BISFA)的规定,聚酯纤维的定义是:聚酯纤维是线性大分子结构中,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生成酯的质量分数不少于85%。由此,只能将PTT和PBT看作是PET的同类产品了。
二、PTT树脂和纤维[1,2,3,4,5,6,7]
其实,PTT的制造技术早在1941年人们已提出了专利申请,只是由于当时高质量的1,3-丙二醇的成本太高,才未能实现PTT的工业化,这与当时1,3-丙二醇的应用局限性也不无关系。抑制PTT工业化的瓶颈是高质量1,3-丙二醇的工业化生产。直至 1995年左右,由美国壳化学(shell chemical)公司首先予以松绑。
(一)1,3-丙二醇的生产:
目前,1,3-丙二醇有二种生产万法,化学法和生物技术法。
化学法是美国壳化学公司开发,由环氧乙烷用水煤气加氢的技术路线生产,其化学反应如下:
壳化学公司在Geismar建立年产7.5万吨的工厂,作为生产PTT 的1,3-丙二醇原料供应地。其次,德国Degussa-Huls公司开发了由丙烯醛生产1,3-丙二醇的技术路线,也建立了年产9000吨的工厂。上述两种路线生产的1,3-丙二醇均能满足生产PTT的要求,成本以环氧乙烷较低些,但它们的原料来源仍离不开石油。
美国杜邦公司最早曾引进德国Degussa-Huls公司技术生产1,3-丙二醇,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Genencor公司联合采用生物技术,以转基因玉米渣为原料生产1,3-丙二醇,已实现生产能力为l000吨的中试工厂。该公司在北卡州的Kinston拥有年生产能力为1.2万吨PTT的工厂,并有扩大为5万吨的计划。此外,德国赛公司有以向日葵和棕榈油为原料,制成甘油后,经发酵制戍1,3-丙二醇的生物技术路线,估计不日也将进行工业化生产。生物技术路线不仅原料是碳水化合物,其成本也较化学法低,故其发展前景倍受人们关注。
我国安徽绩溪立兴化工公司采用生物技术,由葡萄糖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发工作己进入中试生产阶段;黑龙江石化研究所正在开发由丙烯醛生产1,3-丙二醇的工作,为我
国生产PTT的1,3-丙二醇原料供应立足国内提供了可能性。
(二)PTT的合成:
由对苯二甲酸与1,3-丙二醇直接酯化生成对苯二甲酸二丙酯,然后经缩聚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二丙酯,其反应式如下:
美国壳化学公司于1996年在弗吉尼亚州兴建世界上第一个PTT生产厂Point Pleasant工厂,年产能力为2万吨PTT,其商品名为"Conterra",200l年壳化学公司与Zimmer公司
合作,在墨西哥的Altamira建一个年产能力为11.5万吨的PTT工厂,壳化学公司是目前世界上PTT 生产能力最大的公司。该公司于1999年与休斯顿的Kosa公司协作生产和销售PTT纤维,此外,还与韩国S.K.化学公司协作生产PTT纱线。
杜邦公司在北卡州的PTT生产厂,年生产能力将由1.2万吨扩大至5万吨,商品名为"Sorona"。该公司与北美聚酯企业、欧洲杜邦、韩国Sachan工业、日本帝人和东丽、台湾省远东等公司合作开发PTT纤维的应用。
PTT PoIy加拿大公司在蒙特利尔投资4000万欧元,兴建了一个年生产能力为9.5万吨PTT生产厂,并采用连续缩聚工艺技术,这是当今世界上年生产能力第二的大厂,其产品主要是纤维,地毯和纺织品。该厂所用1,3-丙二醇原料由壳化学公司供应。
至2003年,世界上已形成较大生产能力的PTT工厂总量约为26.33万吨/年,如表l所示:
表1 2003年世界上的PTT生产能力(万吨)
生产国与公司 |
厂名 |
生产能力 |
投产年代 |
美国 Shell Chem. |
Point Pleasant |
2.1 |
1996 |
美国 Shell Chem. |
Geismar |
9 |
1999 |
美国 Shell Chem./德国K98 |
Geismar |
4.5 |
1999 |
美国杜邦 |
Kinston |
1.2 |
2002.8 |
德国 Shell Chem./Zimmer |
Zimmer |
0.03 |
2002 |
加拿大Zimmer |
Montreal |
9.5 |
2003.4 |
(三)PTT切片
PTT切片的生产方法可与生产PET切片基本相同,只是工艺技术参数稍作改动即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工艺流程,PTT切片大都采用直接酯化缩聚工艺。
1997年壳化学公司开始用间歇缩聚法生产PTT时,其切片的特性粘度仅达0.64dl·g-1,不能满足纺丝工艺要求,后改用固相缩聚仅为0.78dl·g-1,其分子量分布也较宽,由Zimmer公司开发的连续缩聚工艺,才保证达到纺丝质量的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缩聚工艺的PTT切片性能
|
普通间歇与SSP(ΔⅣ=0.28) |
间歇,全熔融 |
连续、全熔融 |
备 注 |
特性粘度范围dl·g-l 特性粘度平均偏差dl·g-l DPG含wt% 环状低聚物含量wt% 分子量分布MW,Mn-l 切片脆性 结晶度 (DSC) % |
0.80-1.30 士0.03 1.3士0.1 0.9-1.1 3-4 高 -75 |
.8-1.10 士0.01 0.9士0.1 2.4-2.6 2.2-2.5 无 <50 |
0.8-0.95 士0.008 0.6士0.1 2.4-2.6 2.2-2.5 无 <50 |
DPG为二丙二醇 SSP为固相缩聚 ΔⅣ为散变 |
连续缩聚工艺与间歇法相似,只是1,3-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混合成糊状后,在两段酯化和两段缩聚都是连续进行的,最终制得高质量的PTT切片,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
连续缩聚的切片中二丙二醇(DPG)含量较低,对纤维的可染性和织物不良影响较小。而间歇法将逐步被淘汰。
(四)PTT纤维:
PTT长丝和短纤。PTT切片经真空干燥,其含水量低于3Oppm,毋需经予结晶就可直接纺丝,在PET纺长丝或短纤的纺丝设备上,基本参照其工艺和适当调整技术参数即可制得PTT的POY(予取向丝),UDY(未牵伸丝)和SDY(牵伸丝,分HDY高取向丝和FDY全牵伸丝),其熔融温度一般为245-265℃,挤压温度要比PET低30℃。PTT长丝的加弹,网络或交络性能很好,参照PET纺短纤的纺丝的前纺和后纺工艺,在同一设备上,稍稍改变工艺技术条件和操作即可纺得PTT短纤。
此外,利用PTT切片改变纺丝方法,可制得PTT BCF丝,纺粘法或熔喷法非织造布,以及双组分复合丝等。
三、PTT纤维的分子结构及其性能
PTT纤维分子的单元化学结构与PBT和PET的区别,仅在苯环间的亚甲基个数,如表3所示。但PTT和PBT两种纤维的弹性明显比PET好,所以有弹性聚酯纤维的美誉。其拉伸弹性可以与合纤中的锦纶纤维相似或稍好些,仅次于氨纶纤维,如表4所示,其原因是由于各自的分子结构上的差异所致。
表3 PET、PTT、PBT和锦纶纤维的化学式
表4 PET纤维与几种弹性纤维的特性[8]
|
PET |
PTT |
PBT |
锦纶(PA6) |
氨纶 |
|
聚酯型 |
聚醚型 |
|||||
熔融温度℃ |
260 |
228 |
221 |
223 |
270-290 |
230-290 |
玻璃化温度℃ |
69-81 |
45-65 |
20-40 |
40-87 |
25-45 |
-70~50 |
密 度 g·cm3 |
1.38 |
1.33 |
1.35 |
1.14 |
1.20 |
1.21 |
初始模量CN·dtex-1 |
9.l5 |
2.58 |
2.4 |
2.1 |
0.45 |
0.11 |
弹性伸长率% |
20-27 |
28-33 |
24-29 |
27-32 |
600-800 |
480-650 |
弹性恢复率% |
4 |
22 |
l0.6 |
2l |
98 |
95 |
结晶速度min-1 |
1 |
2-15 |
15 |
l2 |
|
|
光隐定性 |
+++ |
+++ |
+++ |
- |
+ |
+ |
尺寸稳定性 |
++ |
+++ |
++ |
++ |
+++ |
+++ |
抗污性 |
+++ |
+++ |
+++ |
+ |
- |
- |
染色性 |
+ |
+++ |
++ |
+++ |
+ |
+ |
注 +++优良,++良,+尚可,-差。
(一)PTT纤维的分子结构[9,10,11,12,13]
从分子单元结构上看,PET与PTT和PBT的区别是其亚甲基链响长短,其中PET和PBT
的亚甲基个数呈偶数,而PTT呈奇数。根据高聚物结构中亚甲基个数的"奇碳效应",PET,
PTT和PBT的弹性不是按亚甲基的数量排列,而是呈PTT>PBT>PET的顺序。根据X-衍
射也显示P7T的高回弹性来源于晶体结构,PTT纤维在刚开始伸长时,其晶体应变数量几乎
等同于宏观应变,而PET和PBT则不存在这种现象,以致它们结晶状时的大分子链的构象
也不同,如图2所示
|
PET PTT PBT |
图2 几种聚酯在结晶状态下大分子链的形态结构 |
PTT分子链的空间结构,由曲折的亚甲基链段和硬直的对苯二甲酸单元组成,形成沿纤维轴向的"Z"字形结构。PTT分子构象的"Z"弹簧特征与易改变的三个亚甲基的空间构造,使之具有较好的螺旋形弹簧结构。形成弹簧结构主耍原因是"奇碳效应"所致。"奇碳效应"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使苯环不与三个亚甲基处于同一平面,而邻近两个碳基的斥力不能180°平面排列,只能以120°空间错开。PTT大分子结晶单元弯曲的链长是其完全伸直长度的75%,研究表明同样情况下PET为98%,PBT为88-96%,所以PTT在受力时大分子链比较容易拉伸和压缩;外力除去后,能迅速地恢复原状。有报导指出:以"奇碳效应"解释FTT纤维的高回弹性过于勉强,认为大分子链在非晶相中是无规分布的不可能形成"Z"字形构象;在晶相中,"Z"字形构象的大分子链不可能受力首先发生构象变化,所以,PTT纤维高回弹的结构原因仍有待进一步查明。
(二)PTT纤维的性能[11,12,14,15,16,17,18]
PTT纤维属典型聚酯纤维,因此具有与PET相同的耐光性,耐化学品的稳定性和低吸湿性,以及其"奇碳效应"产生的高回弹性和结晶度较低等,使其具备一般PET和锦纶所不具备的性能,简述于后:
l·力学性能
J.C.Kim等人发表的PTT、PET和PBT的力学性能资料如表5所示
表5 PET、PTT和PBT纤维的力学性能
纤维 |
特性粘度 |
卷绕速度(M/mln) |
拉伸倍数 |
应力(Gpa) |
应变 % |
双折射率(%) |
PET |
0.72 |
900 |
3.0 |
0.45 |
39 |
0.146 |
PTT |
0.65 |
900 |
3.75 |
0.35 |
38 |
0.073 |
PBT |
0.72 |
1200 |
2.0 |
0.32 |
5.4 |
0.154 |
I.M.Word等人测定取向PET,PTT和PBT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表明:PTT纤维的初始模量明显低于PET,仅比PBT略高,而PTT纤维的弹性回复率和热收缩明显高于PET和PBT纤维。
PTT纤维的结晶度低,其断裂强度也稍低,当断裂伸长为25%时,其强度约为3.4CN/dtex,而PET纤维为4.2CN/dtex,但PTT纤维的强度作为纺织原料与棉或羊毛等混纺,其强度是足够的。
2·弹性回复性
从多次循环拉伸实验表明:PTT纤维拉伸达20%时,仍具有100%的弹性回复性,据称10O% PTT织物与含有4.7%氨纶弹力丝的涤纶织物有同样的弹性回复性。这是PTT纤维分子
链结构的特征所致,PTT与PET和PBT的弹性回复性在不同伸长率对比较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伸长率时回复率比较
伸长率% |
PET 75dtex/36f |
PTT 75dtex/24f |
PBT 75dtex/24f |
Nylon 70dtex/24f |
10 |
65 |
87 |
78 |
80 |
20 |
42 |
81 |
66 |
67 |
30 |
- |
74.9 (78dtex/20f) |
- |
50.8 |
3·热学性
PTT纤维的熔融温度 (Tm)为230℃左右,比PET(265℃)和锦纶(225℃)低。其玻璃化温度(Tg)与锦纶相似,Tg与Tc的差值(Atg)是高分子加工的--重要因素。在加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几种合成纤维的热学性能如表7所示
表7 几种合纤的热学性能
|
PET |
PTT |
PBT |
锦纶(PA6) |
PA66 |
Tm(℃) |
265 |
230 |
221 |
223 |
256 |
Tg(℃) |
68 |
45-65 |
25 |
40-80 |
50-90 |
Tc(℃) |
132 |
65 |
44 |
65 |
|
4·柔软性
资料表明;PET,PTT,PBT三种纤维的挠屈模量(GPa)分别为3.11,2.76,和2.34。其杨氏模量的情况也类似(分别为10.3、9.7和9.65)。PTT织物的手感柔软性比PET织物好,即纤度为3.3dtex
PTT织物与2.2dtex PET织物的柔软性相同,与同一纤度的锦纶织物柔软性近似。因此在一般染整加工时,毋须经碱减量加工,而PTT纤维的耐碱性能如图3所示,即当需要碱减量时,其工艺条件应比PET更为剧烈才行,NaOH浓度一般在l00g/l左右。
|
图3 PTT纤维的碱解行为(NaOH70g/l,98℃) |
5·耐化学品性能
PTT纤维的耐化学品性能与其它合成纤维比较,如表8所示
表8 耐化学品性能
|
PTT* |
PA6 |
PA66 |
PET |
备注 |
氯I% |
++ |
·· |
· |
++ |
在72-110℃的溶液中处理120小时,单链强度的变化** |
盐酸5% |
++ |
· |
· |
++ |
|
烧碱5% |
++ |
++ |
+ |
· |
注:*PTT系Corterra
**强度大小依次为:++ + O · ··(好←→差)
6·防污性
PTT纤维的防污性比锦纶纤维好。
7·染色性
合成纤维的分散染料染色,其染色温度必须在该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以上才能有效(能染成深色),PTT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为55℃左右,比PET纤维的8l℃要低25℃左右,故其染
色性能明显优于PET纤维。可在常压下沸染并可望获得竖牢的色泽。在相同的染色温度时,分散染料在纤维上的渗透性,PTT也明显好于PET,如图4所示。
|
图4 用分散蓝139染色,PTT(左)与PET(右)的纤维截面图 |
四、PTT的产品开发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一)PTT的市场情况[6,17]
世界市场上,PTT纤维及其纺织品的营销分属二大营销网络,一是美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壳化学公司,二是以综合生命科学为重点的杜邦公司,前者以化学法生产1,3-丙二
醇首先实现PTT工业化生产,且产量最大,占有市场份额大;后者,摆脱了石油资源,以转基因玉米渣等为原料,由生物技术制造 1,3-丙二醇,且生产成本比化学法低,有潜在竞争优势。
根据PTT纤维的防污性和回弹性二大特征;1)首先在地毯方面响应用推广已获得了市场的认可。1997年壳化学公司与世界上最大的地毯公司Shaw公司合作用于地毯。以后,2)
又以优良的回弹性,柔软性和易照料性为依据,与最大涤纶丝和锦纶丝的Vnifi lnc公司合作开发用于纺织品领域。1999年9月与鲜京公司签订织物生产和市场合作协议和开辟PTT的亚洲市场。
壳化学公司宣布向全世界提供PTT和PTT纤维生产技术许可证。该公司己选择北美最大的聚酯企业Kosa和西班牙CDP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同时,又与著名的化纤公司提供PTT切片开发纤维产品。例如:西班牙的Antex,台湾省的华隆,韩国的晓星、三养,SK化学和高丽化纤,意大利的Mircoglio和法国的Setila公司等。
1999年日本旭化成公司己拥有生产能力为1000吨/年的PTT纤维生产线,现已增至2000吨/年,其商品名为"Solo":原料由壳化学公司提供,产品有长丝、短纤,纺粘法非织造布等。由PTT纤维制成的毛衣、运动衣和混纺外衣,其中春夏季妇女保暖衣及紧身运动装很受欢迎,并准备向椅套、汽车装饰布方面开发。2002年4月10日起旭化成与帝人公司签订联合开发PTT纤维成立"Solotex"新公司协议,于6月1日正式运营,该新公司当年销售额约为10亿日元。
杜邦公司的PTT纤维"Sorona"与分布在北美、欧洲、韩国、日本和台湾的六家企业合作开发应用外,其开发的用生物技术生产的PTT纤维"Sorona"产品可望在2006年投放市场。2001年东丽-杜邦公司已试销PTT纤维,且该公司生产PTT纤维能力,也由起步的100吨/年,准备在五年内发展到2000吨/年规模。
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就与美国壳化学公司合作开发PTT纤维和纺织品工作,其后,其它相关企业也陆续与杜邦或壳化学公司签约开发国内市场,如2003年苏州方园化纤公司与杜邦合作开发PTT纤维。
(二)PTT纤维的产品开发和存在的问题[8,16,19]
PTT纤维具有各种合成纤维的优良服用性,必将成为最流行的纤维品种之一,与常见的服用纤维的性能比较,如表
8所示,以致可认为PTT纤维将在服饰上应将是具吸引力的品种。
表8 几种服装用纤维的性能比较
|
PTT |
PBT |
PET |
PA6/PA66 |
氨纶 |
腈纶 |
柔软性 |
5 |
4 |
2 |
4 |
1 |
4 |
弹 性 |
4 |
4 |
2 |
3 |
5 |
1 |
蓬松性 |
5 |
5 |
2 |
5 |
1 |
4 |
热定形性 |
3 |
1 |
3 |
5 |
2 |
1 |
耐磨性 |
4 |
4 |
4 |
5 |
1 |
- |
耐氯水性 |
5 |
5 |
2 |
2 |
1 |
- |
染色性 |
5 |
5 |
1 |
4 |
1 |
- |
耐污性 |
5 |
5 |
4 |
2 |
1 |
2 |
耐光性 |
3 |
3 |
4 |
2 |
1 |
5 |
耐洗涤性 |
5 |
5 |
5 |
2 |
1 |
3 |
色牢度 |
3 |
3 |
3☆ |
2☆ |
1 |
3☆ |
抗静电性 |
4☆ |
2☆ |
5☆ |
4 |
1 |
- |
成 本 |
3 |
3 |
4 |
3 |
1 |
3 |
注:性能比较优劣顺序为,5为优秀、4为良好、3为一般、2为较差、l为很差。本表系根据文献资料汇总,个别项目的评定,作者认为不妥者,己予以校正,并以☆号表示之。
采用FTT纤维为面料有如下的优点
——服用性: 穿着舒适、因具有良好的伸拉回复性
——手感: 柔软、飘逸
——外观:色泽明亮、悬垂性、形态稳定性好
——保养:易于保养、抗污性好、可机洗烘干
——染色性:可常温染色、且牢度高。
PTT纤维的性能反映在纺织品上是:手感柔软、悬垂性、高回弹性、蓬松性、洗可穿性(平整度),可常温染色、耐氯水牢度、耐光牢度、湿态尺寸稳定性等良好的综合服用性能。
在服装面料和室内装饰用布万面,PTT纤维与其它常用的合纤比,其最具有挑战性的特征是:高回弹性和柔软性。而这两方面性能,正好与近年广大消费者要求的舒适性、形态稳定的弹性织物不谋而合。
例如:由PET、PTT、PBT和耐纶66(PA66)四种拉伸变形丝(DTY)制成的五种织物,均按正常染整工艺加工,其染色温度为:PTT,PBT和PA66织物沸染,PET织物130℃;整理温度为:PTT和PBT织物15O℃,PET织物180℃,PA66织物20O℃;五种织物均用相同量的有机硅柔软剂处理。然后对染整加工好的织物,分别测定其回弹性,柔软性和耐磨性,其结果如图5~8所示。
|
|
图5在10N拉力下织物的伸长特性 |
图7织物的相对柔软性PA为l0最柔软 |
|
|
图6在10N拉力下仲长后永久变形 |
摩擦1000次的数值 图8 Maryindale耐磨性 |
由图5、6可知:PA66和PET织物没有回弹性,PTT和PBT织物的回弹性类似,单纤为3.55dtex的PTT织物 (78dtex/22f)比3.16dtex PBT织物(76dtex/24f)稍好些。柔软性以PA66织物为标准(l0分为最好),以PBT织物的手感为较硬,在单纤纤度相同情况下,PTT织物与PA66织物似乎相同。耐磨性以PA66织物力最好,其后分别是PTT 78dtex/22f、PTT 78dtex/32f和PET 78dtex/32f织物,而PBT织物相对较低些。
l0O%PTT短纤与棉或毛混纺织物,经染整加工,也同样要象上述五种织物中PTT/DTY织物那样表现出优良的弹性回复性和柔软性,将是PTT纤维产品开发中一大难题,尤其PTT/
棉混纺机织产品将是关键性品种。作者认为从产品设计着手,处理好混纺比、纱线结构形态和织物结构对回弹性和柔软性的关系,使纱线能自由移动,又能保持织物表面平整;经低张力染整加工后,是可以实现PTT织物特征的。
PTT纤维的产品开发目标,应以具有10%左右舒适弹性的织物,最好是与天然纤维混纺的机织物,可改进PTT使用时的吸湿性和提高其舒适性。
目前,PTT纤维开发服装面料尚属起步,由于1,3-丙二醇原料价格高,致使PTT切片价格要比PET高出50%左右。随着PTT规模扩大,1,3-丙二醇合成技术迸步,特别是生物技术制造产品工业化,价格将有所回落是情理中的事。所以,PTT纤维的价格下降的空间是肯定的,有人估计下降的第一个空间是低于PBT纤维。
PTT除用于生产纤维外,还可用于生产薄膜和工程塑料,有人乐观的预测:2006年世界生产能力为100万吨,需求量将达200万吨。壳化学公司的预测,2010年世界总产为100万吨。某国际著名公司预测,PTT 纤维的市场需求量将大大提高,到2010年,将取代15%的氨纶,35%尼龙,l00%取代PBT和l0%的PET,表明未来市场前景极为乐观。
参考文献
l、邱丽等,新型聚酷纤维PTT,国际纺织导报,1998,(2);24/26
2、
C.H.Hwo et.al.,0pportunities of Corterra PTT Fibres in Textiles www.corterra.com
3、 H.S.Brown.et.al.,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 for Fibres www.corterra.com
4、 Shell.chems.Corterra 纺织用短纤的生产
5、 NF New Fiber.PTT Fibres. www.corterra.com
6、罗益锋,世界环保型化纤的新进展,纺织导报,2003(6):82/88
7、韩飞,PTT纤维的制备及应用,合成纤维工业,1997,20(5);34/37
8、王扶伟,聚酯工业的出路-结构调整,2004中国(上海)产业用化纤及新纤维技术与市场论坛论文集,P125/146
9、马新敏,弹性聚酯纤维的性能及应用中的问题与分析,纺织信息周刊,2003,No(40);16/17
10、马新敏,弹性聚酯纤维的弹性机制与应用研究,纺织导报,2003(6);88/92
11、王兴良等,PTT纤维结构与性能研究现状,产业用纺织品,2002(9);1/4
12、陈克权,PTT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合成纤维工业,2001,24(6);37/40
13、I. M. Ward.et.al.,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Poly(trimethyleneterephthalate),J.of polymer Science,Polymes physics ed.
1976.(l4)265/274
14.S. KathieiTvclu,Poly(trimethyleneTerephthalate(PTT)Fibres Synthetic Fires 2002,31(4):ll/12
15.A.Yanenaga PTT Fibre-A new maas products lntem.Tex.Belletin
2000.46(5):35/36
16. M.Busciemi,et.al.,骆为林译,在纺织纤维中corterra PTT的挑战和机会,国际纺织导报,2002(2);21/23
17、钱以宏,PTT纤维市场前景分析,纺织信息周刊
18. J.C.Kim,et.al., Recent Development in Technical fibres and Textiles
in korea,PTT Fibres coating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2000,26.
19、曹白敏等,PTT针织物的开发优势及前景,国际纺织导报 2004(1);52/55
迁 址 通 知
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自2005年1月15日起迁至上海市胶州路699号恒森广场B幢17楼办公,邮编 200040 电话 021-62674480 传真 021-62170077
特此告知
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