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届世界纺织大会看染整加工技术的动向

   (王焕祥、唐志翔译,杨栋樑校)

原载:全国染整新技术协作网简讯第26、27期/2004/8/28

 

2004年5月23-26日,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在上海世贸商城园满地落下了帷幕。这次来自80多个地区和国家的2000余人参加活动,其中境外代表200余人。会议共收到论文360余篇。内容可分为十一类:(一)纤维和高聚物材料;(二)纺织品加工及性能;(三)化学处理与技术;(四)服装科学与技术;(五)技术纺织品;(六)纺织与服装机械;(七)贸易、经济、管理与教育;(八)IT技术在纺织与服装领域的应用;(九)纺织与服装的全球化及销售;(十)设计、创新、色彩、图案、美学和风格;(十一)纺织发展史和古代纺织品。这次会议突出地关注了世界纺织产业向亚洲转移趋势,尤其是向中国转移,认真剖析了中国和全球纺织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会议有270余场专题论文演讲,分别从学术角度,技术角度,企业角度等方面阐述了纺织产业与区域经济,高新科技与传统纺织产业、纺织企业的创新,信息技术对现代纺织的创新支持等问题。其中第三类化学处理与技术共有五十五篇论文,分别由土耳其、斯洛文尼亚、美国、日本、葡萄牙、德国、英国、波兰、印度、罗马尼亚、沃大利亚、伊拉克、捷克、韩国、中国、台湾省和香港等地区和国家的专家们提供。可认为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染整加工新技术的动向。鉴于业内同仁出席这次会议人数甚少,为了使大家对这次会议提供的信息有所了解,特将论文提要译出,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可能有些表达欠妥处,好在可查阅原文,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秘书处备有论文,会员单位如需个别论文全文,可代为复印。

    1.纺织品的可燃性

K.P.S.Cheng等

香港理工大学   纺织品和服装学院   香港、中国

纺织产品根据其不同用途,需要符合有关防火安全标准,由于失火的次数递增,应反思防火试验以确保安全,本文对常用于判别纺织材料的试验方法,特别是有关从香港出口美国的产品,将首先检讨,可推荐采用锥形量热器(cone calorimeter),以使试验所需仪器减至最少。虽然某些全幅燃烧试验,仍是必需的,曾选择经过及未经过阻燃剂处理的代表性纺织材料对锥形量热器的性能进行评估。

2.酶的前处理对羊毛织物用荷叶色素染色的特殊作用。

程文鸿(CHENG   WENHONG)等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上海200051中国

对酶处理的羊毛,纯化的天然染料及合成染料有近似的染色性能,但是未经纯化的天然染料以及应用老的染色方法,未处理的及酶处理过的羊毛,在染色性能上有巨大的差异。诸如:染色时间和浓度完全相同,成倍的染料吸收率,色差,酶处理的羊毛80℃染色,比未处理的羊毛98℃染色的还要深。

3.在纺织品染色技术中,可用的前处理方法

D.Coman,et.al.

Department of Textil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Faculty,“Lucian Blaga”University of Sibiu, Sibiu 550025,罗马尼亚。

本文介绍纺织材料前处理的某些可能性,为了使染色稳定,可以采用光辐射脉冲(Optical radiation impulses)以及阳离子物质处理等不平常的处理方法,实验在蛋白质纤维上进行,随后用阴离子染料染色,此二种前处理均获得高度光泽(high light)的效果。

应用聚阳离子剂(polycationic agents)在羊毛染色上作阳离子前处理实验,形成的染料一聚阳离子络合物,直接影响到色调(hue)的增浓以及染色牢度的改变。

染色实验表明,由于阳离子处理量的增加,使对染料的吸收程度也有所提高,试验所用罗马尼亚产聚阳子剂,系低毒性,与国外阳离子助剂兼容性良好,可以混用。

应用UV-VIS辐射能作为脉冲,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前处理,提供此项处理可能性的物质基础是受激准分子激光(excimer lasers)以及在惰性气体中放电的灯(lamps with electrical discharge into iner gases)。处理导致表面形态的改变,化学性质的改变,以及聚合物表面结晶构造的改变,其深度可达几个纳米,这些改变影响了纺织材料在染色加工中的性能,导致提高了染料吸收以及改善了染色牢度。在蛋白质纤维材料上用高强度的光辐射以及超短持续时间(300us)处理后,用阴离子染料对纤维进行染色。

对阳离子前处理和光辐射脉冲前处理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染色牢度:水洗、日晒、摩擦、汗渍等牢度,以及显现的颜色变化,染料在试验织物上稳定的高亮度的可能性。

与在未处理的材料上的传统方法相比,前处理的结果:对染色牢度和色调稳定性,都具有有利的趋势,在蛋白质纤维纺织品上的实验获得了鼓舞的结果,为应用于染色技术中的无污染前处理奠定了基础。

4.新的Bunte salt的合成

崔树林(CUI SHULING)等

河北科技大学,纺织品和服装学院,石家庄050031,中国

东华大学化学和化工学院    上海200051中国

Bunte salt是一类应用于许多领域,诸各纺织,化学工程,以及制药的化合物,一种新的Bunte salt 是2,2′2″—腈基一三乙基硫代硫酸盐(2,2′2″-nitrilo-triethylthiosulphate),由2,2′2″—腈基一三乙基硫酸盐(2,2′2″—nitrilo-triethylsulphate,TES)和硫代硫酸钠反应制成。经毛细电泳分析(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以及傅立叶转换光谱Fourier transform Raman分析用以确认Bunte salt的存在,建议在不同温度下应用乙醇进行提纯,是一经济的途径,可获得高的得率。

5.对织物上TiO2—磷灰石(Apatite)涂层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光催化分介活性。

A.Ehrhardt.et.al.,

Graduate Schoolof Engineering,Universilyof Fakui,Fukui 910-8507,日本

在表面上涂以羟基一磷灰石的作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净化环境,本文以纤维改性,使织物变为对有害化合物具有高吸收性,纤维的改性是通过电子束辐射法(EBI)达到的。改性的织物涂以具有光催化性TiO2的羟基一磷灰石涂层。经检验该织物对发挥性有机化合物(VOCs)有分介作用。

6.棉织物的热感应的整理

Qinguo Fan

Dept.of Textile Science,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Dartmouth,MA02747-2300,美国

智能聚合物(smart polymers)的性能受环境刺激而变化,对推广应用有巨大的潜力。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2℃,在此温度时进行相转换。将PNIPAAM接枝到织物表面,在改变环境温度时,能在亲水和疏水特性之间切换。在本研究中,温度感应表面是通过将PNIPAAM接枝到棉织物上制成的,在棉织物上最大的接枝效率高达31%,接枝的棉织物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SEM imagcs)显示聚合物层的存在。当温度超过PNIPAAM聚合物的LCST时,接枝织物的可润湿性降低,差动扫描热量测定法(DSC)温度记录仪显示接枝棉织物的热转换温度为42℃。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染色的PNIPAAM接枝棉织物显示明显的颜色变化,当染色的PNIPAAM接枝棉织物在温度超过LCST时,这些试样的亮度降低,颜色变得较深,诱发的色差变化,取决于所用染料及其浓度。

7.Kermel/FR粘胶织物上机油的洗涤性与保持织物耐热质量的关系

冯爱芬(Feng Aifen )等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   050031  中国

本文目的是为了开发一种能够保持Kermel/FR粘胶工作服防护质量的洗涤方法。各种去污方法的有效性是在一可控的实验室设备中进行的,所用机油的筛选在实验室中开发污染试样的可复制方法的研究用于Kermcl/FR粘胶试样的清洗方法。去污的有效性按阻燃织物用的CAN/CGSB-4,2Method27.10进行评定。试样用0.4g机油/试样进行污染,然后在实验室台子的蜡纸上平放三天后洗涤。研究证明60℃时洗涤,去污力最佳,所有试样以不同的程序于60℃时洗涤。结果显示对续燃(after flame),隐燃(after qlow),以及损毁长度等,在洗涤剂间和前处理剂间,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污染和未污染之间,对隐燃损毁长度有明显影响;平均损毁长度对比组(未被油污染的)比实验组(被油污染的)要长;但是,后者在点燃12秒时,燃烧时间长,火焰较大,并且火焰产生的烟较多。虽然未经洗涤的每块用0.4g油污染的试样的损毁长度最短,但是未经洗涤的用0.6g由污染的试样却未能通过试验,本文对产生原因,作了分析。另外,我们需要研究Kermal/FR粘胶织物在上述污染和洗涤条件下,采用开放火焰法(Open-Uame method)分析损伤长度的相互关系及其热量防护性能(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TTP)。

8.一种可供作智能纺织品用的新的生物活性纤维:Seacell Active具有抗真菌和抗细菌性能的含银填料的纤维素纤维。

Joachim W.Fluhr. et.al.,

Dept. of Darmatology,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y Jena ,07740,德国

皮肤是处于身体和有时是恶劣环境之间的界面,每一种皮肤类型都有特殊生理机能,并且是或多或少被迫去适应和防护来自多种应力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纺织品却是与人类皮肤接触时间最长的一层稀薄组织,它们扮演一危险的角色,特别是皮肤处在像特异反应性皮炎、多汗症、糖尿病及老化的皮肤等蔓延时,它会增速细菌或真菌的传染。本研究的结果证明Seacell Active抗真菌和抗细菌的作用,在本试验体系中,采用菌种为Candia albicans,Candida parapsilosio,Candida glabrata,Candida tropicalis及Candida krusei,我们进一步能查明Sea cell Active纤维及其不同含量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及抗埃舍利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抗菌关系。因此这种纤维看上去适合作生物活性纺织品,用于特别构造的身体部位以及皮肤处于对念珠菌种,葡萄球菌及埃舍利希氏杆菌等真菌及细菌传染敏感的条件下,例如特供(异反应性皮炎病人用的床单、衬衫、脚汗多的人的短袜,或长时期处于紧闭鞋内的短袜,糖尿病人以及肥胖病人的内衣,和运动服,职业的纺织的(Occupational textiles)以及家用纺织品,例如:供过敏病人和卫生保健的产品。

9.有色棉萃取涂料的趋向

顾朝文(Gu Zhaowen)等

教育部纺织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1,中国

通过在不同的实验从有色棉萃取的涂料,以及它能和其它(棉)反应这一结果,研究了各种原理,提供一份固色的科学资料,它可促进天然有色棉工业的发展。

10.应用嗜氧性微生物对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脱胶的试验性研究

韩广廷(Han Guangting )等

青岛大学纺织学院  青岛266071  中国

本研究系有关采用嗜氧性微生物进行罗布麻的脱胶,通过分析化学成份,得到的结论是:在细菌脱胶中半纤维素及果胶是主要成份。实验研究细菌脱胶时初始PH值、浴比、温度、脱胶时间以及振动器的旋转速度等的影响,继而选择某些参数应用正交设计进行优化,实验结果显示较佳加工参数如下:K2HPO4·3H2O 0.8g/100ml,使初始PH值在9.1以上,浴比1:25,温度42℃,脱胶时间约24小时,振动器旋转速度>150rpm,应用这类嗜氧性微生物和采用这些参数,罗布麻残余胶百分率可达15%左右。

11.用过酸增强棉的漂白作用

P.Hauser, et.al.,

College of Textiles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 NC27695-8301,美国

在棉原坯织物及纱线染色之前,蜡质,果胶质及金属离子与尘埃等必须通过退浆(如果是机织物),煮练及漂白除去。棉的前处理,典型的加工过程色括高温及/或长的处理时间,这些处理过程不仅水及能源耗量大,并存在损伤纤维的可能性。应用过酸化合物增强双氧水漂白的反应性,可缩短处理时间和降低温度已有很多研究。这项工作由于引入能够形成独特的过酸的新分子延伸了知识领域,它具有这样的潜能,既能降低处理温度和时间,又能获得可接受的漂白织物,甚至更好的质量。

独特的过酸漂白的体系,在冷轧堆加工时,比传统系统,需要短得多的反应时间,而获得可比较的织物白度,(8小时与传统的24小时之比),在热的漂白加工研究中,表明较低的加工温度是可行的,在缩短漂白周期和降低加工温度之外,过酸体系的潜在好处还包括增强织物的物理性能及简化漂白的配方。

12.通常的聚合物在超临界CO2的不同条件下,形态的改变

K.Hirogaki,et.al.,

Graduate school of  Engineerig University of Fukui,Fukui 910-8507. 日本

为了研究超临界CO2(SCCO2)与通常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某些添加的改性剂(诸如乙醇)的影响,聚合物在液体内溶胀的情况,装配了一个具有二个观察窗的特殊设备,聚合物平板的尺寸改变或纱线在液体内形态的变化,通过窗口,用CCD照相机监控。随着温度提高聚丙烯的膨胀率增加,随着温度提高聚丙烯的膨胀平衡也提高;尼龙和Kevler在SCCO2中的膨胀相对要小。已被证实聚酯(PET)在SCCO2中膨胀的同时,伴随着发生聚合物的结晶;在SCCO2中加入改性剂时,比只有SCCO2时,PET在液体内的膨胀明显增加。

13.功能性化合物从超临界CO2液体中被吸收/固着于纤维

Teruo Hori et.al.,

Gradudte school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Fukui,,Fukui 910-8507,日本

在本文内,将讨论超临界液体染色(SCFD)的机理,总结一些分散染料的溶解度,纤维的膨胀,一些染料进入PET纤维的吸收等温线及扩散系数。

应用SCFD的原理,曾尝试将某些功能性化合物浸轧入各种聚合物片基和纤维,某些分子量在1000至5000间的聚合物,及某些有机金属络合物被选作功能性化合物,当PET织物用PEG1000-2000及Silicon 5000浸轧后,可以相应获得亲水性能及超高泼水性能。

此外,作为在聚合物材料及合成纤维上一种新的金属涂层的前处理,通过SCCO2液体将某些有机金属络合物浸轧到它们上去。应用金属簇(metal clusters),它们经适当的后处理除去配体(ligands)后,将在聚合物片基或纤维上形成,方便地实现非导电的金属涂层(non-electrical metal plating)。

14.在超临界CO2介质中C.I.分散兰79对PET织物的染色。

侯爱芹等

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200051,中国

PET织物在超临界CO2(SCD)介质中,用C.I.分散兰79染色,讨论了在各种不同参数时,诸如:温度、压力、染色时间等,对PET织物的染料上染率(以K/S表示)的影响,发现当染色温度上升时,上染率慢慢上升,在120-130℃,60′后接近平衡,染色牢度以水为介质的相同,从在SCD中的染色动力学,测定了在SCD中某料对PET织物的扩散系数,及染色活化能。

15.低温等离子体在纺织品功能性整理中的应用

蒋培武(Jiang Peiwu)

温州职业和技术学院     温州    325035   中国

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毋需任何介质,即可使纤维改性,意思是说处理时纤维气化物质能直接作用于纤维,它使纺织品改性既简单又快速。另外,还能服务于一系列的环境保护,节水,节能,及良好的耐久性,最主要的是对纺织材料能有多方面的作用,因而在家用纺织品染色和整理中应用等离子体具有广阔的前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反应机理以及加工的性质将在本文内讨论,对开发的作用和前景也作了评估。

16.通过化学改性使羊毛纤维功能化:某些前处理及丁二酸化对羊毛吸水性及吸湿性的影响

Natsuko Kohara,et.al.,

Graduate School of Human Life Sciences,Showa Womens University,Tokyo 145-8533,日本

某些前处理结合羊毛的丁二酸化可以增加它们的吸水性,吸湿性以及促使回收废毛作为新的功能性材料。用2-氢硫基乙醇还原,用过甲酸氧化,以及用甲酸脱鳞,并用声波震动作前处理,促使羊毛对丁二酸酐的吸收性提高,并比较其作用。用3M2-氢硫基乙醇还原的丁二酸化羊毛的吸水性为39g./g.羊毛,这是经处理后羊毛的最高值。羊毛脱鳞后提高了吸水性;然而,脱鳞后再丁二酸化,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丁二酸化羊毛纤维上导入大量的羧基可以显著的改善吸水性,脱鳞后羊毛纤维形态的改变也同样有效。原毛和予处理过的羊毛纤维间的吸湿性应无差异,然而经丁二酸化后在82.5%R.H.时提高了吸湿性(回潮率)。

17.无纺布处理及沉积图像(Depositing images)的仿真与分析

H.Y.Lai等

Laboratory of Fiber Application and Manufacturing,Institute of Textile Engineering,Feng Chia University,台中407,台湾,中国。

在电脑技术的进步,采用图像分析对仿冒制造及产品评估也逐渐普及,本文研究,一种无纺织物外观及沉积图像的仿真体系,作为“予加工”工作被开发了,它在无纺布工业中可以确定生产参数以及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应用各种参数,包括纤维卷曲,数量及分布方向等,进行仿真加工,客观的评估,真实模型的副本(co-occurrence matrix)被应用作仿真图像的结构纹理分析,结果显示仿真体系能够真实地体现真网的特性,根据对模型副本的分析确认纤维卷曲,数量及分布方向相应影响仿真图像的纹理,并且,纤维数量是最显著的参数。

18.日光清洁——用基于纳米技术生产自洁羊毛

Robert Lamb,et.al.,

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Sydney NSW2052,沃大利亚

光催化处理对于羊毛纤维只要阳光照射就可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有机污染物的降介,以及消除气味,同时介决这一涂布系统具有巨大商机。在本项目中,已开发了自洁羊毛涂层,使其维护特性提高了。问题的解决,基于新的有机/无机化学,以及需要一并考虑的不仅是去除污迹所需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化学剂,并且还需要超薄坚牢粘性薄膜。二氧化钛(TiO2),它具有光催化作用,已经成功地合并入易控制的惰性基体,供作涂层生产用。只要用波长高于TiO或ZnO的光谱带隙的灯光照射,各种表面上的有机污斑均被氧化,最终成为CO2,涂层系统是一无机/有机的化合物,是通过溶一胶(sol-gel)处理制成。无机组份包括TiO2,为涂层提供光催化作用,而有机组份附加到羊毛纤维上,作为一缓冲层,防止羊毛纤维的降解,及使羊毛产品保持原有的特性。

19.绢纺用去油剂的研究

劳基鸿(Lao Jihong)等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上海200051   中国

本实验所选用的某些表面活性剂,有的已经复配,也有未经复配的,在废丝纺纱时的去油效果,也同时讨论,开发了一种用于绢纺快速去除重油的试剂。

20.酸矸处理对高性能PP/PET复合材料(composite Geogrids)机械性能的影响

Chen-Hwan Lei等

Laboratory of Fiber Application and Manufacturing,Institute of Textile Engineeringand Department of Fiber and Composite Materials,Feng Chia University,台中 4O7,台湾,中国

在本研究中,我们用旋转加捻器(rotor twister)将高坚韧性的聚丙烯和聚酯纺成包芯纱,然后用这些纱织成geogrids,用酸、碱处理200、400、600小时后测定,单肋(rib)及交叉点的强力,结果显示我们制造的geogrids经酸碱处理后,单肋及交叉点的强力均无下降,强力保持在90%以上,符合用户需要。

21.超细聚酯/苧麻混纺织物的一浴一步法染色

李翰宇(Ll Hanyu)

中国纺织科研究院,北京100025,中国

聚酯和棉混纺织物通常采用二浴,二步法染色,它不但浪费能源和用水,并且工作时间长,为了缩短染色周期和节省能源,我们尝试应用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处理聚酯/苧麻混纺织物,这一方法,根据活性染料的活性,确定染色温度,并在分散染料矸性染色的基础上,确定PH值及盐的剂量,实现真正的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

22.活性染料对竹纤维的染色性能及其产品开发

陆广平(Liu Guangping)等

河北科技大学  纺织品和服装学院   石家庄050031, 中国

本文介绍有关竹纤维的三个主要问题:1.纤维的产品加工并包括其微结构等,纤维的特性也包括在内,例如:凉爽,抗菌性能,舒适的穿着性能以及其广阔的市场前景,2.通过多次实验,借助分光光度法及其它技术手段,包括染色率曲线,最终固着率,染色色样,水洗牢度等等,这些实验包括传统的活性染料(X型染料Y型染料)以及双活性基染料,(EF型染料,上海制造,ciba精化的Cibacron LS型等)。这些近年开发的,比较很多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染竹纤维的最合适方法,并介绍用Cibacron LS型染料染色。3.根据纤维的性能,我们设计生产纯竹纤维针织品及复合(composite)针织品(涤盖竹纤维),最后对产品的花色进行了鉴定。

23.在特种树脂整理中催化剂的类别及焙烘条件对内衬棉织物物理性能的影响

S.M.Mortazavi, et,al.,

Textile Department,Isfa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 gy,Isfahan 84154,伊拉克

现时,一些内衬织物具有优异实用性能(如,适合的硬挺性抗绉性,柔软手感及良好的水洗牢度),为了改善内衬棉织物的物理性能,曾采用各种化学品,诸如:交联剂、柔软剂、硬挺剂,泼水剂等;另外,为了与纤维素织物发生交联,必须加入酸性催化剂。在文中,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催化剂与整理树脂混用。阐明获得了良好结果催化剂的作用;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不同的焙烘时间和温度去改善内衬织物的物理性能。内衬棉织物的物理性能,包括:弯曲长度,润湿时间,白度,及折绉回复角。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测定,作为评估催化剂类别及焙烘条件,在特殊整理中的影响的依据。

24.DMDHEU及与某些树脂混用在棉织物特种树脂整理中微波及高温焙烘间的比较

S.M.Mortazavi,et,al.,

Textile Department,Isfa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sfahan 84154,伊拉克

为了在棉织物上获得所需的物理性能(如:抗绉,水洗牢度,良好硬挺性,柔软手感等),应用了多种不同的整理剂,诸如,交联剂,柔软剂,硬挺剂及泼水剂等,特殊整理被应用于生产内衬织物,在此项工作中,应用DMDHEU(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与聚醋酸乙烯(PVAc),氨基有机硅,多糖胶(polysaccharide gum)及丙烯酸粘合剂等被用作低甲醛交联剂。

焙烘处理对织物整理是必需的,对整理织物的最后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传统的高温焙烘(140~160℃),及电磁波被用作整理织物的焙烘,文献搜索没有找到有关应用微波于DMDHEU与其它树脂混用作特殊整理的。

为了评估焙烘方法的影响,将经微波焙烘的和经传统拉幅机焙烘的作比较,结果证明,微波可以用作棉织物特种整理的焙烘方法,应注意的是微波焙烘与传说方法比可以提高内衬织物的白度。

    25.应用低压等离子体提高羊毛及羊毛/聚脂混纺织物的舒适性及其它性能。

M.F.Nunes,et.al.,

Department of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Beira Interior,Covilha 6200-001,葡萄牙

低压等离体及一特殊的空气被用来改善羊毛和羊毛/聚酯混纺织物的舒适性及其特性,等离子体能形成的离子和颗粒作用于织物表面,改善了某些特性。

应用氧、氮及CO2,在等离子体作用下,提高了亲水性,因而改善了织物的性能,诸如染色亲和力,吸热性能,特别是生理舒适性。

26.保新时间长的抗菌织物的舒适服装

J.D.Payne,et.al.,

Avecia Prctection and Hygiene,Blackley,Manchester M98ZS,  英国

气味是影响人类舒适和感觉安宁的基本问题,服装、毛巾、被褥、厨房抹布等对难闻气味发生都较敏感。Reputex 20,其活性成份为PHMB,可以防止细菌的繁殖,控制纺织品散发气味,这是通过实验室试验证实了的,厨房抹布作气味试验,短袜作穿着试验。

在服装上应用PHMB对舒适的好处可以应用到商标Purista让消费者知道。

27.大麻脱胶和漂白的碱性H2O2—浴法研究。

区黎军(Qu Lijun )等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上海200051,中国

大麻在碱性H2O2一浴中进行脱胶和漂白,而这一浴法是基于:诸如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类脂化合物(lipids)及灰份等各种类型化合物中,都具有不同的对酸、碱、氧化剂的可接近性,分析有关酸,碱,H2O2对这些化合物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后,才确认可行,在这一浴加工过程中,碱和H2O2同时有效地去除最大部份非纤维素化合物,加入Mg2+不仅可以防止纤维素被降解,并且还可提高H2O2的效率。在本文内,研究了大麻采用碱性H2O2一浴法进行脱胶和漂白的原理,并以通用的可旋转的组合设计(rotable composite design)取得主要参数。

28.应用果胶酶于棉的生物煮练

U.K.Sahin,et,al.,

Umut Kivanc Sahin,ITU Makine Fakultesi Tekstil Muhendisligi Bdumu,Istanbul,土耳其

我们研究了以现有商品果胶酶作棉煮练剂的潜在可能性,我们的目标是用酶提供应用于现有矸煮练中温和的反应条件,本文对棉织物应用果胶酶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煮练,评估了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吸水性,失重的影响,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酶以及表面活性剂与处理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证明在40℃时可以获得足够的吸水性。

29.天然染料的应用:从XVⅠ-XVⅢ世纪波兰纺织品到现代化织物;从考古学到工业化生产

Katarzyna Schmidt-Przewozna,et.al.,

The Institute of Natural Fibres,UL Wojska Polskiego 71b,Poznan60-630,波兰

对天然染料的最近五年研究规划,已经在Poznan天然纤维研究院付诸实施,大约50只源自植物的染料,在此时期,进行应用于天然原材料的可能性试验;亚麻、羊毛、黄麻、丝及大麻,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在XVⅠ-XVⅢ世纪天然植物染料在波兰纺织品的应用情况,在介绍中将描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在波兰纺织品新色和设计创作中,它们所起的作用,这些古老的染色方法开拓鼓舞现代化新色创作的灵感。

30.纺织整理含全氟烷基多功能基团化合物的合成

   徽(Shao Hui)等

东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上海200051,中国

设计和合成了新类型的含全氟烷基多功能基团化合物。1H,1H,2H,2H-全氟癸基三氯硅烷(4)用烯丙基镁化溴处理,生成了关键性中间体1H,1H,2H,2H-全氟癸基三烯丙基硅烷(2)。对(2)硼氢化,接着氧化、环氧化和二羟基化作用,分别得到了含全氟烷基多功能基团化合物1a,1b和1c。1d是1a通过琼斯氧化作用制备的。所有此4种化合物都是无甲醛多功能交联剂。这些设计和合成的新颖类型化合物,含有全氟烷基链和多功能交联基团,是对织物提供防皱性和对水、油、污物阻挡层的适用的整理剂。

31.减少羊毛纺织品毡化和收缩的改性蛋白酶

沈金松(Jinson Shen)

纺织工程和材料研究系,De Montford大学,Leicester,LEI GBH,英国

虽然羊毛用酶处理获得各种整理效果方面,目前很感兴趣;很显然在其大量应用期间,酶对纤维的降解程度都是一个主要问题。已知加工期间,蛋白水解酶会穿透和降解羊毛内部结构,而并不限制于表皮细胞的降解,造成了纤维的损伤。对蛋白水解酶攻击羊毛蛋白结构部位的认识,将会导致成功开发对羊毛获得各种整理效果的酶处理工艺。

目前工作开始于蛋白酶改性的研究。开发了应用改性酶的新颖工艺,以限制酶的降解可在羊毛纤维的表皮鳞片。初步结果表明有可能减少羊毛织物的缩率,目前命名为“减少羊毛纺织品毡化和收缩的改性蛋白酶”的欧洲协作计划,开发了全新的生物加工一羊毛洗毛和整理工艺的领域,以及商品化产品(http://www.protex.dmu.ac.uk)。在“竞争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下,欧盟对此项计划提供有资金。

32.不同中国植物萃取液对非织造织物抗菌活力和表面性能的作用

裔廷树(Yi-Ting Shu)等

Chung Yuan Christian 大学生物医药工程研究所,Chung-Li320,台湾,中国

本研究中选择了四种中国植物—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Paeoniae Radix,Atractylodis Rhixoma和Typhonii Rhizoma,并萃取为中国植物萃取液。曾试图获得增加萃取量和效率的最佳萃取条件。将中国植物萃取液用于衣料产品作为有用组成,而两种射流喷网非织造织物(粘胶和涤/粘)用作衣料的基质。将中国植物萃取液处理非织造织物以制成服装。本文研究了不同的中国植物萃取液处理的非织造织物的释放性能及其抗菌性能的效果,从而了解中国植物萃取液用于衣料的可能性。抗菌性能是检测四种中国植物用不同溶剂的萃取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

33.纺织废水脱色的目前情况和今后展望

G.M.B.Soares ,er.al.

T.Pessoa Amoriml  Minho大学纺织工程系, Guimaraes 4800-058,葡萄牙

纺织染料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因而成为通常的工业污染物。它们大量生产,在生产期间或以后纤维染色期间可能进入环境之中。由于近代染料的稳定性,用工业废水的常规生物(活性污泥)处理方法是无效的,结果自处理设备产生了高度着色的排放物。因此,要求开发在废水流的源头消除染料的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

在现在的研究中,我们回顾了纺织废水脱色的现有方法以及有前途的新工艺技术。特别着重于生物技术和先进的氧化工艺,应用后者方法的结果,提供了高度有效而且操作简单的工艺。

34.用于细粉显影剂的PVA颗粒的制造及其染色性能

A.R.SON,er.al.,

Yeungnam大学纺织学院,Gyeongsan 712-749,韩国

为了研究PVA颗粒作为显影剂的可能性,用乳化聚合和表面皂化反应制造了PVA/PVAc颗粒。在制造的PVA/PVAc中的PVA皮层一面用C.I活性蓝2染色,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的PVA。所得PVAc微球的颗粒分布是75~90微米。

35.废水用再循环系统和相应处理的环境保护

Thomas Stegmaier ,er.al.

Denkendorf纺织和加工工程研究所(ITV),Denkendorf,德国

纺织生产包括各种过程,需用许多不同的化学品和助剂,如:前处理剂,浆料,染料和涂层剂。只有大约40%的这些化学品最后固着于纺织品上。残余量不能利用,而以固态废料或者废水和空气污染物的形式排出工厂。

为了防止或减少这些污染物,ITV正在开发集中处理解决,再循环系统和污染物降解系统。

这些方法适用于例如,减少浆料用不同工艺像预润湿,在线控制系统,浆料回收所造成的污染。

正在开发结合厌氧和好氧的废水处理,用作高度有效的降解工艺。

今后的工艺是减少COD,纺织生产中助剂和用水的回用。

36.棉织物活性染色和生物整理一浴处理的效果

KOKOL Vanja ,er.al.,

Maribor大学机械工程系纺织研究所 Maribor SI-2000,斯洛文尼亚

在棉活性染色开始时,加入酸性或中性和50℃时具有最佳活性的不同纤维素酶,以节省在两步工艺情况下酶预处理的时间和成本。

研究证实:白度增加,可染性改善(双偶氮染料,△K/S=16.10%;单偶氮染料,△K/S=8.39~14.70%;以及三原色染色,△K/S=9.61%),且手感较软,而机械性能和在预处理试样的情况下,织物经受内切酶一富集的纤维素酶处理相比,并无特别变化。整体一步法处理的试样只有在规定的酶一双偶氮染料结合应用的情况下,才表现有相似的结果。

37.应用聚乙二醇作为增深剂的蚕丝天然染料染色

Padma S Vankar ,er.al.,

印度技术研究所生态学和分析测试部(FEAT),Kanpur208016,印度

试验了丝织物用聚乙二醇(PEG)预处理后的天然染料染色。还制备了染料和PEG的结合物。上染率大为增加。湿洗涤和耐晒牢度性能有增加。这点,如这些染色织物在SEM所表示的,可能是由于形成氢键的丝蛋白,同PEG的部份吸着作用的结果。

38.对生态有利的纺织品染色的细菌色素

Vigneshwaran N,et.al.,

中央棉技术研究所化学和生化加工部,Mumbai400 019,印度

用于纺织品染色的着色剂多数为有机染料和颜料,有些无机颜料也在应用。大部份着色剂来源于合成,得自石油,虽然近年来已试图推动天然着色剂的扩大应用,特别用于染色方面。天然染料具有吸引人的美观性,对生态有利,可生物降解,而且无毒性。但是,植物来源的天然染料表现在色泽上缺乏均匀性,因为它依靠着成长条件,还有季节性的供应情况。微生物形成了有机着色剂来源的重要替代品。虽然细菌色素已在食品方面应用,它们在纺织工业中的用途尚未开发。细菌色素生产系统产生均匀的色泽,且可连续供应。来自Serratia marcescens,Rhodospirillum和Chorobium的色素用于研究纺织材料的染色。前者细菌是好氧的(色素生产需氧),而后两者属于光变性细菌。初步研究表明:和棉相比,合成纺织材料用细菌色素染色很快。正在进行中的进一步研究是增加色素的得色量以及增强在不同纺织材料上的各种牢度参数。

39.纺织工业中色差的测量——颜色恒定性

M.Vik,et.al.,

Liberec技术大学纺织系LCAM,Liberec461 17 捷克

已说明,颜色的存在要求三件事情:照明源,和来自此源的光线相作用的物体,观察产生的效应的人目。其中缺少任何一个,可以证实并不存在颜色。因此,作为颜色来源的基础的基本原理的处理,要求考虑此三方面的每个方面,从三种自然科学的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结合在一起。在文中我们想探索在不同测量单元,分光光度仪和两只数码化照相系统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磁板和纺织品颜色标准的颜色不一致性。

40.危险性气体透过智能化内衣防护服的比色鉴定

M.Vikova

Liberec技术大学纺织系,LCAM DTM,Liberec 461 17 捷克

对应用于完全化学性环境中的特定防护服,要求评价测量其安全性和缝隙可靠性。现在我们在市上有着对危险性物质具有良好绝缘性的防护服。很显然,防护性能是用局部被动剂量测定系统(Local passive docimeter system)测量的。此法有些复杂、费用大而且费时;另外,此法并不提供防护服中气体透过的正确地方。另一评价阻挡性能的方法是在模拟气体环境中在活动中测试这些服装,应用适当的检测仪,通过特定防护内衣透过反应性气体的颜色变化来表示出一定地方的渗透情况。

在本研究中,提供了所述内衣的颜色变化和试验气体剂量之间的关系。

Bojana Voncina,et.al.,

Maribor大学纺织学院机械工程系,Maribor SI-2000,斯洛文尼亚

环糊精是环状低聚糖。环糊精分子能同大量有机分子形成包合配合物(inclusion complex)。环糊精的性质使其能在许多不同的纺织品用途中应用。环糊精可作为洗涤和染色过程中的助剂,还能固着于不同纤维的表面。由于环糊精的络合能力,可以制备具有新功能性的纺织品。如1,2,3,4丁烷四羧酸(BTCA)的多羧酸是著名的无甲醛交联剂。BTCA具有四个羧酸基团,能同纤维素的羟基反应而形成稳定的酯键。我们试验通过BTCA将β—环糊精同纤维素的羟基交联。

42.用微波和超声波处理的大麻加工

H.M.Wang,er.al.,

Deakin大学工程和技术学院,Geelong,VIC3217,沃大利亚

韧皮纤维如大麻在纺织加工和应用之前,必须加以脱胶。通常应用机械、酶和化学脱胶方法。在本文中介绍以微波和超声波处理用作对未沤麻大麻在碱性条件下的脱胶。结果表示:微波处理对纤维细度和纤维亮度(DL*)有着显著的作用。增加微波处理时间会降低纤维宽度和增加纤维亮度(DL*)。超声波处理的作用很大程度地依靠着微波处理的应用,后者能使超声波处理适度地分开纤维,和有效地去除色素。增加超声波处理时间能进一步提高脱胶纤维的亮度。

43.聚氨酯废纤维用乙二醇醇解(GLYCOLYSIS)法的回用

王敬荣(Wang Jingrong)等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院,上海200051,中国

随着聚氨酯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聚氨酯废纤维的回用已成为迫切和重要的工作。本文报导了聚氨酯废纤维用二甘醇的乙二醇醇解化作用。废料在二甘醇中于不同温度和隋性气氛下进行醇解。用FTIR检定回用试样。根据乙二醇醇解机理,基于醇解产品的特性粘度测定,提出了乙二醇醇解化作用的二次动力学模型。测定了乙二醇醇解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44.聚(乙烯醇)薄膜最佳碘处理条件的研究

H.L.WOO′,et.al.

Yeungnam大学纺织学院,Gyeongsan712-749,韩国

为了研究数均聚合度为1700,2300和2600的聚乙烯醇(PVA)薄膜的最佳透射程度和极化程度,PVA用碘-KI溶液着色,并讨论其处理条件。随着在碘—KI溶液中浸渍时间的增加,透射程度下降。另一方面,在一定时间内极化程度也增加。考虑到透射和极化程度,PVA薄膜用碘—KI溶液的适宜浸渍温度为室温。尤其浸渍温度稍有变化,便较大地影响着着色程度,PVA薄膜的透射程度。为了减少碘在PVA薄膜中的升华性能,着色PVA薄膜用1%(重量)的硼酸处理。

45.阳离子染料可易染型PET纤维用碱失重的研究

吴建华(WU Jianhua)

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宁波315211,中国

阳离子染料可染型聚酯(ECDP)纤维是一种变性聚酯纤维。由于大分子链和超分子结构的不同,ECDP在NaOH处理时比PET纤维较易失重。因此,它变成难于制造仿丝产品。本文介绍了ECDP纤维用NaOH的碱失重试验。研究并论述了失重比率同NaOH浓度,处理温度和时间,以及浴比之间的关系。表明了EDCP纤维分子量,纱线强度,上染百分率对失重比率的影响。

46.低粘度羧甲基CANNAEDULISKER淀粉性能及其在纺织品上浆应用的研究

吴宗文(Wu Zongwen)

东华大学化学和化工学院  上海200051,中国

本文介绍了由Cannaedulisker淀粉经酸解和醚化作用制成的低粘度羧甲基淀粉(ZY-CMS)的性能。结果表明ZY-CMS是一种高含固量和低粘度的浆料,具有良好的粘度热稳定性。DS愈高,粘度热稳定性愈好。ZY-CMS的DS约为0.3。它具有良好的上浆性能,例如耐磨性和毛羽降低百分率。还研究了ZY-CMS作为PVA代替品的上浆能力。应用结果表明:ZY-CMS具有作为绿色浆料代替PVA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47.汽蒸膨化的羊毛纤维改性

徐伟林(XU Weilin)等

武汉科学技术研究所纺织研究中心  武汉430073,中国

本文报告了羊毛纤维经在不同压力下蒸汽膨化处理的改性试验。蒸汽膨化改性后,SEM结果表示破坏了一些毛纤维的鳞片,纤维表面产生了一些小的沟槽。FTIR测定结果表示:蒸汽膨化期间纤维的化学组成并无明显变化。X-射线测定结果表示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纤维的结晶度下降,这点和热分析结果相符良好。在DSC热分析结果表示:温度分别相对应于水的蒸发,以及S-S键的分裂随着汽蒸压力的增加而下降。被试纤维热分解能的降低表明:可能汽蒸膨化破坏了纤维中一些晶体,以及大分子链的一些交联键。处理还导致了纤维性能的一些变化,包括回潮率的降低,以及在烧碱溶液中的溶解度稍减。

48.TiO2纳米粒子在水中分散性的研究

H.Y.杨(H.Y.YANG)等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0051,中国

由纳米科学技术提供给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无机物质是纺织品上应用很好的新机会。在此,二氧化钛(TiO2)正是这种情况。除了具有通常TiO2的性质,如耐久性UV防护性能,无毒性,高温下化学稳定性外,纳米结晶TiO2比通常TiO2还有较强的UV吸收能力,对纺织品较好的亲和性以及对纺织品的外观和手感较少副作用。纳米TiO2的分散性对其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纳米TiO2在水中的分散性,以便接着用作棉织物的UV防护处理。优化了分散过程,并且根据分散和稳定理论选择了几只润湿和分散剂。应用了超声波设备。测定了沉降性,Zeta电位以及粒子大小分布以表征TiO2的分散性。试验研究了悬浮体的PH,分散剂的类型和含量等对TiO2分散性的影响。取得了纳米TiO2较好分散的最佳参数,并对结果作了理论性解释。

49.大麻纤维膨化处理的研究

殷祥刚YIN Xianggang 等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上海200051,中国

分析了大麻纤维经膨化处理后特征的变化,包括脱胶情况,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示:洗后纤维素比率增加,其他物质如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降低。膨化的脱胶效果优于其他处理方法。处理纤维的染色性能获得了改进。因为红外光谱在1510厘米-1和1736厘米-1波长处发生了变化。

50.超临界CO2处理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俞志诚(YU Zhicheng) 等

浙江科技研究所,杭州310012,中国

超临界CO2染色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染色方法之一。它利用了在超临界状态的CO2作为染色介质,避免了水污染,染料能加以收集回用。在本文中,通过DSC,SEM,WAXS和定向度分析,研究了PET纤维超临界CO2染色前后的熔点,形态和结晶结构。还研究了缩率。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温度和压力导致了较高熔点和熔解焓以及较高结晶度,较多低聚物从纤维内部迁移到表面。然而,超临界CO2处理后,PET纤维的定向度稍减。缩率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染色前预热有助于降低PET纤维的收缩百分率。而且,染前加热温度愈高,收缩百分率愈低。

51.丝织物应用桑果紫红色素的研究

俞志诚(YU Zhiecheng )等

浙江科学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12,中国

桑果是桑树的天然果实。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还有丰富的红色素。当pH范围从3.5到13时,其色泽可从深红色变到黑蓝色。本文中桑果紫红色素是作为天然染料用于丝织物的着色。研究了桑果紫红的萃取技术,稳定性,以及上染能力,还测试了染色织物防止UV辐射的能力。结果表明:桑果紫红具有很好的上染能力,最佳染色条件为pH4,温度约90℃。织物用媒染剂染色,有较高的K/S值,较低的亮度L*值, a*, b*,还有稍低的c*值。证明用桑果紫红色素染色的织物具有很好防止UV辐射的能力。在整个从200到400纳米的UV波段中,UV渗透率为2.3%~5.1%,如若媒染剂合适,可下降到1.9%~3.2%。

52.棉用苯甲酰基巯基乙酸钠的改性及其对分散染料可染性的影响

邵涛(Zhao Tao )等

东华大学化学和化工学院,上海200051,中国

本文讨论了苯甲酰基巯基乙酸钠(BTG)的合成和对棉纤维的应用。证明其主要产物为BTG。用BTG改性棉纤维改进了对分散染料的染色直接性。讨论了改性条件如碱性质及其用量,固着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还测定了得色量和耐洗牢度。

53.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金属复合物浸渍的聚合物及其在金属板上的应用

XI ZHAO,er.al.,

Fukui大学工程研究生学院,Fukui 910-8507,日本

常规的非导电聚合物材料的金属电镀要求10个以上的步骤。而且,废水处理不易进行。本文中我们提出了非导电金属电镀的新颖两步预处理方法,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将一些有机金属复合物浸渍进入聚合物材料,如PP和PA6。另外,通过过热过程,便易于释出起接触作用的金属。施加接触剂时,将加工的聚合物放入镀铜溶液,短时间内聚合物表面便能粘附着强烈光亮的铜膜了。

54.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处理苧麻织物内部结构的改性

Guanghong Zheng ,et.al.,

Fukui大学工程研究生学院,Fukui910-8507,日本

测定了用超临界CO2流体改性苧麻纤维织物的机械性能,内部微结构和热稳定性,并且研究了超临界条件对纤维性能变化的影响。结论为:苧麻纤维性能可以通过超临界CO2流体处理而改进,处理的苧麻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水性。据此即能易于进行对苧麻织物进一步赋予不同性能的加工。

55.激态分子激光—诱导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表面接技改性

朱明(Zhu Min)等

东华大学化学  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051,中国

PET薄膜和织物表面上,由XeCI激态分子(excimer)激光照射,同时进行诱导丙烯酰胺接枝聚合作用,以改进PET的表面亲水性。接枝薄膜的接触角比对照样和仅经照射样显着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示,接枝聚合作用期间薄膜表面的形态变化表明:在接枝的表面上产生了刻蚀效应。X-射线光电子分分光光度(XPS)分析结果表明:单体分子接枝在表面上,通过变角解析(angle-resolved)的XPS分析,得到了元素深度的图形(elemental depth profile),表明了单体进入接枝表面的渗透深度。证明了接枝织物用分散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的染色性能较优于对照和照射织物,这点在纺织领域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上述五十五篇论文如按其涉及的内容分:超临界液体和纤维改性各有六篇,天然彩棉和色素有五篇,抗菌方面有四篇,纳米技术、特种整理、一步法工艺和酶处理各有三篇,等离子技术、微波技术和污水处理各有二篇,其余分属其它方面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