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辨论市场经济地位

原载;青岛早报2004/6/8/41

 

中国代表认为美若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则双方共羸

    美国东部时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就美国是否应当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首次展开听证。

    美国商务部负责迸口管理事务的助理部长詹姆斯·约克哈姆主持了听证会。他说,任何中国从市场经济地位"毕业"的决定,不管何时作出,都要经过与美国《1930年关税法》有关条款一致的正式、准司法的程序。近期不会再开类似的

听证会,但仍接受各方的陈述材料。下个月,他还将访问中国,继续与中国方面就这一间题进行磋商。

非市场经济国家是否要当 15年

    中国加入WTO以后,美国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成为中国方面最关注的问题。

    由于中美两国在中国入世谈判中,中国作出让步,同意在中国入世后15年内,美国可以继续把中国当作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因此,入世后的中国尤其在反倾销诉讼中处境非常困难。中国、越南以及一些前苏联国家都被美国裁定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当美国公司要求对中国、越南等征收产品倾销税后,美国商务部往往是根据一个第三国的类似生产标准和价格制定反倾销税率。但事实上这种参考第三国价格而制定的反倾销税率往往显得过高。

    代表中国在听证会上陈词的中国驻美使馆商务参赞戴云楼指出,'美国方面对15年过渡期的解释是不准确的。戴云楼说,WTO协定所规定的是最长期限,而不是起码的期限。他说:"这不是中国入世协定的要求。协定确实有具体规定,要求美国等国家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不再把中国看作非

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一定要等到15年结束的时候。15年期限是极限,而不是最短期限。"

    戴云楼强调说,问题是现在中国已经变了、而且变化巨大。中国在1992年确定了市场经济的目标,到2002年,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世界银行最近在其对中国经济的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从对国有和集体经济的完全依赖转移为一种混合经济模式,私营经济已经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戴云楼表示,中国入世之后,改革速度加快,在法律、知识产权、降低国有经济、扩大私有经济比例、开放市场、改善投资环境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中国的生产和物价基本上已经完全受到市场的调节。中国入世以来,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己经相继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戴云楼表示,如果美国能够改变对中国的歧视,把中国看作是市场经济国家,那么

受益的不光是中国,美国经济、美国消费者和美国工人也将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增长机会、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货币的可兑换性成为第一问题

    上月底,美国商务部部长埃文斯在一份关于美中经贸关系的声明中强调,美国〈1930年关税法》中规定的劳资和汇率两项标准将是美国政府衡量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重点考虑的问题。

    他表示,除非由市场主导决定劳资和货币兑换率,否则中国将仍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

    美国国会议员菲利普·恩格里希指出,在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标准中,第一条就是货币的可兑换性。他说,国际上广泛地认为,中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被严重低估了;中国的货币不能够与其他货币自由兑换。中国现行

的汇率体制使中国得到了一种不公平的贸易优势,造成了对美出口的商品价格低廉,而美国对华的出口商品价格偏高的问题。因此,美国不能够把中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待。

   据(中华工商时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