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8000仍在争论中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社 文·图//
  SAI(社会责任国际)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在199710月,针对跨国公司的生产守则庞杂,缺乏监督,效率低下的情况制定了SA8000标准。并把SA8000认证的权力授予了9个国际的认证行。
  将道德标准转化成认证体系,在SA8000体系创立之初就产生了许多争议,但这些争议似乎并没有阻碍SA8000的发展,反而更加速了它的流行。
  这种争论的激烈性在47日的北京大学各方人士参加的有关SA8000的交流会中也表露无遗。

  争论一 什么机构来操作SA800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丁宁宁,并没有否认SA8000的功用,但对SA8000的商业化和本土化方面提出了疑问。他直言不讳地说:“如果SA8000是外国政治家设计的,你可以和它斗争,但如果是西方社会内生的东西,而且有相当多的合理性,你就回避不了。如果没有适当的机构操作它,它就会变成一个非常难突破的障碍,这个障碍不是来自于SA8000本身,而是来自于这种评审机制变成了又一种发财方式。如果要评审,就必然是垄断,但谁来监督垄断呢?我认识的许多ISO9000的评审员就跟我说得很明白,到时候买一个证书就行了,至于质量你自己负责。如果SA8000在中国成为一个普遍标准的话。恐怕不出三年,也会步ISO9000的后尘”。
  爱丽斯对此回应说,SAI目前在中国授权认证的公司,都是国际上非常著名的大的认证公司,公信力非常强。审核员在此之前都经过严格的培训,SAI在创制SA8000之初就有独立的起诉机制,一旦发现有渎职行为,将取消审核员的资格。如果严重的话,将取消公司的审核资格。
  据爱丽斯介绍,目前持有SA8000的证书的大陆企业有49家。其实经过认证的有70多家,但经过后来的审核,取消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工厂的SA8000的资格。这也说明真正严格的认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争论二 实施SA8000是“饱狗和饿狗”之争?
  “如果SA8000真正可以推行,是要看各方面是否都受益,但目前是否真是这样呢?”一位企业联合会的与会者在会议之初就如此质疑SA8000认证。中国社科院的戴建中则将实施SA8000的整个过程称为“饱狗和饿狗”之争。
  “以Nike在福州的厂商为例,一双鞋的出厂价是12美元,而在美国本土,一双Nike鞋的售价是80——120美元。台商的利润始终是一双鞋1.8美元。利润不增加,成本却增加。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厂商会想许多的办法来回避这一切,它会把工厂变成一个装配厂,其它的部分不断发包出去。跨国公司的生产守则运动也好,SA8000认证也好,供应商担负着绝大多数的成本。”戴建中接着戏称,如果有个SA8000来约束供应商,也应当有个“AS8000”来约束跨国公司这才合理。
  对于供应商来说,是否在实行了SA8000之后,会相应地增加订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哪家工厂施行了SA8000之后,丢失了订单。但确实有工厂在实施了SA8000之后,订单增加了两到三倍,但这是否是普遍现象还需要事实来说话。

  争论三 SA8000的标准高不高?
  爱丽斯说,SA8000的标准是在多方商讨下制定的。它依据的是《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在某些方面其标准低于中国《劳动法》。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劳动部门的人员在仔细研究了有关机构下发给工厂的SA8000的具体落实条款,“它规定的我们的法律都规定过。”这位人士如此评价SA8000
  “只要遵守了中国的法律,什么样的认证都可以通过,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中国做企业要不要守法”刘开明重复这句他已经重复了几百次的话。
  但勘察过跨国公司供应商的李静(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成员)却认为,SA8000的标准和中国企业的标准之间的差距的确是天悬地隔的。“你难以想象,一些SA8000的起码要求,比如改进卫生措施都让这些企业不堪重负。”李静如此说。
  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说法?也许我们必须正视一个现实,那就是跨国公司在中国选择了怎么样的供应商。事实上,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始它的生产和采购的时候,出于低价采购或者降低价成本的需要,劳动力成本相对高昂的工厂往往不会被选中。所以,以农民工为劳动力主体,各方面设施并不完善的工厂往往是它们的选择。

  争论四 SA8000认证花费贵不贵?
  对外经贸大学的以技术性贸易为研究方向的李丽,她曾写过一篇名为《社会责任体系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和对策》的文章,文中她把SA8000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她所提的问题也是许多企业关心的问题,SA8000认证到底花费几何?爱丽斯说,认证的具体价格是认证行去定的,SAI并不制定价格。据爱丽斯的介绍,一个有4000——5000人的玩具厂,通过SA8000的认证后,每个玩具的价格上涨了1毛多钱。“但跨国公司会不会因为这一毛多钱转移订单?”李丽问。
  刘开明坚持认为这个成本是不贵的。是促进中国企业优胜劣汰的办法。它以Nike公司为例,说Nike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量增加了,但供应商却减少了。并且,跨国公司委派的审核员一天之间的花费在1000美金左右。而目前的情况下是,每下一次定单就审核一次。一个工厂往往一年要经受40次左右的审核。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厂的花费也非常巨大。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申请SA8000,一年审核两次,岂不简单?

  争论五 “壁垒”能说这不是吗?
  “这是发达国家制定的让发展中国家遵守的游戏规则,说是听取了各方人士的意见,制定的时候听取发展中国家的意见了吗?”一位商务部的与会人士如此表达自己对SA8000的看法。“我认为它就是壁垒,对出口造成了影响就是壁垒”,对外经贸大学的李丽如此给“贸易壁垒”下定义。
  但爱丽斯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她坚持认为,贸易壁垒是国家政策,而SAI是一个NGO组织,而SA8000是一个自愿认证的体系。看来贸易壁垒之争也将持续。是壁垒也好,不是壁垒也好,问题在于你能不能躲得开SA8000认证体系?
  问SA8000能否避免首先要问清楚跨国公司的生产守则运动能否避免。甚或,中国越来越深地卷入到全球化运动中能否避免。就象丁宁宁说的如果是外国政治家设置的东西,你可以斗争,如果是国外社会内生的东西,你是无法抗争的。

  相关链接 SA8000的核心标准
  SA8000以一致的标准指定了下列领域内的最低要求:
  1、童工: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控制最低年龄、少年工,学校实习,工作时间和安全工作范围。 SA8000关于儿童的定义是年龄界限是14岁)
  2、强制雇佣:企业不得进行或支持使用强制劳工或在雇佣中使用诱饵或要求抵押金,企业必须允许雇员轮班后离开并允许雇员辞职。
  3、联合的自由和集体谈判权:企业尊重全体人员组成和参加所选工会并集体谈判的权利。
  4、差别待遇:企业不得因种族、社会地位、国籍,伤残、性别、生育倾向、会员资格或政治派系等原因存在歧视。
  5、惩罚措施:不允许物质惩罚、精神和肉体上的压制和言词辱骂。
  6、工时与工资
  (1)公司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经常要求员工一周工作超过48小时,并且每7天至少应有一天休假;每周加班时间不超过12小时,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及短期业务需要时不得要求加班;且应保证加班能获得额外津贴。
  (2)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并且必须足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并以员工方便的形式如现金或支票支付;对工资的扣除不能是惩罚性的;应保证不采取纯劳务性质的合约安排或虚假的学徒工制度以规避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对员工应尽的义务。
  7、健康与安全:公司应具备避免各种工业与特定危害的知识,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采取足够的措施,降低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尽量防止意外或健康伤害的发生;为所有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干净的浴室、洁净安全的宿舍,卫生的食品存储设备等。
  8、管理系统:公司高管层应根据本标准制定符合社会责任与劳工条件的公司政策,并对此定期审核;委派专职的资深管理代表具体负责,同时让非管理阶层自选一名代表与其沟通;建立适当的程序,证明所选择的供应商与分包商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天行健)

  SA8000
认证花费几何?
  要想获得SA8000认证,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支付:
  a500美元的申请费:
  b)每人次的审查费x天数;
  c)交通和翻译费用;
  d5个月后,5名监督员进行为期3天的审查,每天每名监督员的费用是750美元,共11250美元;
  e)改善劳工条件——根据数量和违反类型。
  SA8000成员支付的年费按照他们的收入来决定:根据收入由250000000美元以下至100000000001分为6个等级,年费最低为1500美元,最高为15000美元。 非营利组织有20%的优惠。

 
相关社会责任国际机构
  1、“道德贸易运动”(ETI
  英国的道德贸易运动是一个由公司、非政府组织以及工会组成的联合体,旨在鼓励公司采用外部监督资源,遵守基本的劳工标准。
  2、荷兰的“洁净成衣运动”(CCC
  洁净成衣运动兴起于1990年的荷兰,它主要借助“洁净衣服基金会”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改善服装产业的工作条件。它是一个国际性的网络组织,成员组织包括工会、消费者群体、研究者、妇女组织、教会组织等。旨在通过各式各样的成员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动员自愿者,从而开展改善服装行业的劳工状况的活动。
  3 美国“公平劳工协会”(FLA
  由消费者、人权组织和大量的跨国公司以及许多大学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通过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联合行动,改善跨国公司的海外合约工厂的劳工问题。著名的厂商NikeAddidas都是FLA的成员,它可以直接进入这些公司的数据库挑选工厂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