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服装出口低价的博弈分析
徐临 陈人豪(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天津300160)
原载:<北京纺织>2003/5;8-10
[摘要]运用博弈论的有关原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低价出口的成因,各个企业继续沿用低价出口策略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要改变这一状况,国家对出口企业的管理、调控和监管都是必须的。
关键词:纺织品服装;低价出口;博弈;纳什均衡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3348(2003)05-0008-03
纺织工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虽然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逐步加快,纺织工业占全国工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产业,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纺织工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继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我国纺织工业具有较高的国际依存度,纺织品服装出口位居世界第一位。因此,纺织品服装出口对国民经济和外经贸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价格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且是在自1998年以来连续下降后继续发生的。据海关统计,2002年1月至6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为344.6亿美元,增长4.4%,其中出口266.4亿美元,增长6.4%,而价格减幅在加大。1至6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62.8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1%,数量增长12.72%,金额增长4.01%,单价下降7.87%。上半年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长主要是数量增长拉动的结果。
目前纺织品低价出口的原因是各个企业降价竞争的结果,这种局面从长期看对我国本身的危害是巨大的,现用博弈论进行分析,纺织低价出口产品的原因和继续沿用低价策略,会给各方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在出口产品的价格战中,假设各企业是理性的,企业之间是一种典型的非合作博弈关系,其博弈的基本原则是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博弈过程中,企业主要有两种出口产品价格策略可供选择:降低价格和稳定价格。为了分析简单起见,现在作这样的假定:设当前仅有生产同样产品的两家企业参加博弈,彼此的产品起初不存在非价格差异,双方共同分享某一世界市场,在出口产品降价前各自获得相等的收益R,当进行价格战时,一方认为先通过降低出口产品价格可以获得更高的国际市场份额,它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因价格降低带来的损失,故可使其收益净增B;与此相应,另一方因保持价格稳定而损失收益A。如果另一方同样也采取低价策略,那么在既定的国际市场上,双方会因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各自损失C(且C>A)
由假设可得到以下博弈支付矩阵:
厂商l |
厂商2 |
||
稳定 降价 |
稳定 降价 |
||
R R |
R-A R+B |
||
R+B R-A |
R-C R-C |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囚徒困境,其最优策略是(降价,降价)。这样,最先实行降价策略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的独占性出口优势,将随着其他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普遍下降而丧失殆尽,因此出口产品降价策略也就成了无效策略,并且,从收益矩阵中可知,降价前各方的收益为R,降价后其收益
则变为 (R-C,R-C)。由此可见,出口产品的"价格大战"不仅损害了自身利益,而且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利益,其结果必将造成两败俱伤。
以上博弈只是描述了一次博弈过程,博弈的结果对双方都不理想。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在同一国际市场上再次博弈的概率非常大,如果博弈双方都清楚他们将再次博弈,那么他们是否会采用合作策略,采用 (稳定,稳定)价格策略,从而获得较高利润?这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有限次重复博弈。设博弈将进行n次已成为共识。
根据逆推归纳法,我们光分析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因为在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时,无论先前博弈的结果如何,在不再有下一次博弈的情况下,实现自身当前利益的最大,就是第n次博弈的唯一原则。所以双方必然采用唯一的纳什均衡策略即 (降价、降价)。
再倒推到n-l个阶段。博弈双方都肯定知道他们的行动对第n次回合的行动没有影响,也就是说不管第n-l个阶段,博弈双方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第n次博弈的最优策略肯定是 (降价、降价),因此第n-l个阶段仍将采用纳什均衡策略。
由归纳法容易验证,各博弈方在每次博弈时都采用 (降价、降价)策略。
因此,当博弈次数为有限时,重复本身不会改变 (降价、降价)的均衡结果。
(2)第一部分已经证明有限次博弈结果不理想,以这种博弈为原博弈的无限次博弈的结果是否会有不同,也就是当n+m时,即博弈次数是无限次时的结果如何。
无限次博弈同有限次博弈重要的区别在于:
无限次博弈没有结束重复的确切时间,也就是最后一次重复。而存在最后一次重复正是破坏重复博弈中博弈方利益和行为的相互制约关系,使重复博弈无法实现更高效率的关键问题。
无限次博弈必须考虑不同时间得益的价值差异和贴现问题,因为重复博弈的每次重复有时间上的先后次序,这意味着不同阶段的得益有时间上的先后之分。因为由于心理作用和资金有时间价值的原因,不同时间获得的单位利益对人们的价值是有差别的,忽略这一点就不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分析结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引进将后一阶段得益折算成当前阶段得益 (现在值)的贴现系数。贴现系数一般可以根据利率计算,公式为:
δ=1/(1+γ)
其中γ是以一阶段为期限的市场利率。
有了贴现系数δ以后,若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一路径下,某博弈方各阶段得益为丌l,丌2,丌3……丌n,则该博弈方总得益的现在值就是
对于无限次重复博弈来说,上述贴现系数δ和折算现在值的方法是必须的。以上个例子进行分析。
该博弈的一次性博弈有惟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降价、降价),双方得益为 (R-C,R-C)。这个纳什均衡不是最高效率意义上的最佳策略组合,因为策略组合 (稳定,稳定)的得益 (R,R)比(R-C,R-C)要高得多。但因为 (稳定,稳定)并不是该博弈的纳什均衡,因此在一次性博弈中不会被采用,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类型的博弈。根据第一部分的分析,该博弈的有限次重复博弈也不能实现潜在的合作利益,两博弈方在每次重复中都不会采用效率较高的(稳定,稳定)。
在这个博弈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我们假设两博弈方都采用如下触发策略:先试图合作,第一次无条件选稳定策略,如果对方采取的也是合作态度,则坚持选稳定策略;一旦发现对方不合作 (对方选降价策略),则用以后永远选降价报复。
我们在这种博弈规则下考虑博弈过程:
由于在某个阶段出现与 (稳定,稳定)不同的结果以后企业1将永远采用降价,此时企业2也只有一直选择降价。因此企业2对企业1触发策略的最佳反应策略的后半部分与触发策略的后半部分是一样的。
假设企业2在第一阶段选择了降价,则在该阶段多得了B的收益,但以后引起企业1一直采用降价的报复,自己也只能一直采用降价。因此企业2以后每个阶段的得益将会是R-C。总得益的现在值为:
|
|
如果企业2选择稳定价格策略,那它在该阶段的收益为R,下一个阶段又将面临同样的选择。从第二阶段开始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因为与从第一阶段开始的只差一阶段,因而在无限次重复时可看作相同的,因此当第一阶段的最佳选择是稳定价格策略时,整个无限次重复博弈总得益的现在值为:
|
||
|
|
|
|
|
|
企业1触发策略的最佳反应是第一阶段采用稳定价格策略。由于从第二阶段开始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与从第一阶段开始的无限次重复博弈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博弈方第二阶段的选择必然也是稳定价格策略,第三阶段也同样。依次类推,只要企业1采用前述触发策略,那么企业2的最优选择就始终是稳定价格策略。因为企业1,2的地位是对称的,因此博弈方2对博弈方1触发策略的完整反应策略是同样的触发策略。这就证明了双方都采取上述触发策略是一个纳什均衡。
以上说明,当贴现系数δ比较大时,对于厂商来说,未来利益同当前利益相比较,未来利益是重要的,他们不会为了当前利益而导致自己的长远利益受损。
但我们在此是假定参加博弈的企业是两个,企业越多,每个企业一次性机会主义不合作行为中的净收益相对于未来利益的损失的比率越大,因此机会主义行为的诱因越大。这一点和现实观察相吻合,在我国,纺织企业的为数众多,导致其降价策略频频发生。
如果在出口产品价格策略上进行的是无限次重复博弈,而在一个市场中企业很多的情况下,必将导致价格下降,从而必将使企业陷入危害性极大的恶性循环之中。
总之,当企业都只为自身利益打算时,即使彼此都遵守经济规则,但个体的最佳行为是不一定符合集体利益的,甚至也不一定能真正实现个体的最佳利益。
纺织品服装价格价格竞争导致了出口多出没能多收甚至多出少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很可能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迎来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发展的机遇丧失殆尽,还可能导致主要进口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采取反倾销。如果国外对我实施反倾销,对我国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假设qi(I=1,2)代表第i个企业的产量,其中企业1代表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企业2代表进口国的相关企业。成本函数元固定成本,只有等于常数边际成本Ci(i=1,2),市场出清价格P(可以将产品全部卖出去的价格)是市场总产量的函数,为线形结构,
出口企业1低价出口产品到2国,导致最终被反倾销税S,则我国企业的利润函数为:丌1=qiP [a-b(q1+q2)]-c1q1-sq1
进口国相关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丌2= q2P [a-b(q1+q2)]-c2q2
求我国企业被征收反倾销税S后的纳什均衡产量 (q1**,q2**)
所以αq1**/αs<0我国企业的出口量与反倾销税率成反比。
αq2**/αs>0进口国相关企业的销售量与反倾销税率成正比。
α丌1**/αs<0我国企业的利润与反倾销税率成反比。
α丌2**/αs>0进口国相关企业的利润与反倾销税率成正比。
这说明了,反倾销一旦发起,就会使我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量和利润都会降低,考虑到国外对我反倾销所征收的反倾销税的大小,我国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由此可见,低价出口的结果是很严重的。说明国家对出口企业的管理、调控和监管都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祝爱民等·价格变动的博弈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1999(8)
[4]扬仕辉等;反倾销对抗博弈[J],预测,2000(6)
收稿日期;2003-05-09
作者简介;徐临(1970-)男,山东临清市人,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