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cel/粘胶织物免烫整理工艺

浙江三元集团技术中心 (311221) 高波 于长海 刘在昆 王锐

东华大学 (200051) 王炜 毛志平

原载:<浙江印染信息与技术>2003/7-8p22-25

(纺织新科编者注:在2.3柔软剂使用效果一节中,稍作删节)

   摘要  选用超低甲醛和无甲醛整理剂对Tencel/粘胶纤维混纺织物进行免烫整理,并对实物物理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获得很好的免烫整理效果;施加少量有机硅柔软剂,可获得风格、手感、强力俱佳的DP整理Tencel/粘胶混纺面料。

   关键词  耐久压烫整理  织物  Tencel/粘胶纤维

    Tencel与粘胶纤维同属再生纤维素纤维,但由于生产工艺不同,致使超分子结构以及物理形态有所差异,物理性能有很大区别。Tencel纤维突出的优点是纤维的干、湿强力都很大,干强与涤纶纤维接近,湿强约为干强的85%。这说明纤维能较好地经受机械作用力及化学药剂的处理,不易使织物造成损伤。该纤维除具有天然纤维本身的特性外,还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吸水为70%,棉纤维吸水50%,粘胶纤维吸水90%)、较好的缩水性、舒适性、光泽度、染色性及生物降解性等。但同样突出的缺点是价格较高,易原纤化,高轴向溶胀性(Tencel的溶胀形式垂直于纤维轴线,溶胀度接近45%),手感较硬。粘胶纤维的优缺点正好与Tencel相反,而且手感柔软,毛感强,取两者混纺,即可改善Tencel的僵硬,又可赋予优良的强力,不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对于两者的染色性能已有过较多的研究[1、2],但对Tencel混纺织物免烫整理研究较少。我们对一定比例的混纺面料,优选最佳的整理工艺。

    整理的目标除了获得较佳的抗皱性外,整理品还应保持原有的光泽和质感,无黄变、手感滑爽丰满、柔软。然而,理想的免烫整理效果不可能仅通过Tencel本身的性能来获得,适宜的织物组织结构,恰当的前处理,以及适宜的树脂整理加工均可以提高TenceI的易护理性能,并同时具有价格

优势。

    随着全球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醚化2D树脂、多元羧酸作为传统的N-轻甲基类树脂的替代物己逐渐为人们接受。

    除了要降低Tencel面料的成本外,主要是追求得到高品质Tencel织物。整理的基本要求是:均衡的、稀疏的织物结构,通过染整前后加工使织物变得蓬松,并定形,通过整理获得舒适柔软的手感,高扭曲变形恢复性,优良的折皱回复性和洗后平整性。

1  试验

1·1材料

    65%TenceI(Acodis公司Tencel A100型纤维)与35%粘胶混纺织物,规格为2/1斜纹呢,244g/m2

1·2药品

    超低甲醛织物免烫整理剂尼普威Nupwell SDP 45%(新力公司),BTCA(丁烷四羧酸)免烫整理剂(常州印染研究所),氨基硅油柔软剂DH-710(杭州丹芙尼化学品有限公司),次磷酸钠(SHP),柠檬酸(CA),醋酸和NaOH等均为市售。

1·3仪器

    Datacolor SF60O测色仪,实验用小轧车(台湾瑞比),Mathis万能蒸烘箱。

1·4·1预处理方法

    Tencel纤维的横向溶胀度很大(40%以上),使织物在湿态时变得结构紧绷而僵硬,绳状加工时易产生擦伤及皱痕,且皱痕不易消失,经染色后更为明显。为克服以上缺点,一般Tencel织物退浆、染色都采用平幅加工,而原纤化及酶降解刚采用绳状加工。绳状加工必须加入脂肪酸酯类或聚酰胺衍生物类的低泡润滑剂,以减轻摩擦作用。试验用面料退浆、煮练的处理条件为:在卷染机上,平幅退浆/煮练(NaOH 3g/l,净洗剂LS 2g/l),95处理45min,热水清洗后冷水洗。

1·4·2   碱处理方法

    使用针板对织物施加一定张力,在NaOH溶液中浸渍2min,取出后静置8min,在水中漂洗,用3% HAC中和,洗涤至中性即可。

    织物经以上前处理后,在实验室中浸轧纤维素交联树脂工作液,取不同树脂用量和柔软剂,采用轧-烘焙工艺。

1·4·3    整理后织物检测

    (1)用于耐洗性测试的洗涤方法

    整理后织物于50洗涤,浴比1:50,白猫洗衣粉2g/L,洗涤8 min,甩干,漂洗2min,甩干;重复漂洗一次,晾干。

    (2)干折皱回复角测定

    50洗涤后采用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YG541A测定折皱回复角,按GB3819-3方法,分干湿两种,经纬各测5次,取平均值。

    (3)经纬向拉伸强力测定

    采用Huntsfild-HlO织物万能强力仪,经向测三次,取平均值;撕破强力按照Elmendorf方法测定,耐磨性按照Martindale方法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低甲醛整理剂对织物免烫性能的影响

    Tencel织物非常适合树脂整理,比较其他人造纤维,只需施加较少量的树脂即可获得很好的效果。据有关文献报道,通过苛性碱丝光处理可以提高织物湿折皱性能性。在对国内外有关免烫整理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考虑到整理后织物上

游离甲醛对人体的刺激作用,以及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采用超低甲醛、无甲醛整理剂是最基本的出发点[4]。我们选用改性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Nupwell SDP。

    研究结果表明[3],采用改性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进行DP整理,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整理剂浓度、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织物二浸二轧(带液率70%),80预烘,160焙烘1-5min,整理剂用量为100-300g/L。以面料的折皱回复角、强力保留率、白度以及耐洗牢度指标衡量整理效果,结果见表1。

   表l整理剂用量对Tencel混纺织物性能的影响

整理剂用量g/L

WRA

(经+纬)

强力保留率%

耐洗牢度

白度%

100

230

65

0.45

61

150

235

62

0.56

73

200

257

52

0.67

70

250

261

49

0.64

66

300

268

45

0.69

65

未处理

169

100

-

78

   注:焙烘时间均为2min,整理剂用量与催化剂用量比为10:1;耐洗牢度=1-[(干折皱回复角-洗涤后折皱回

复角)/折皱回复角-未整理的折皱回复角]。

    从表l可见,整理剂用量从100g/L提高到250g/L,Tencel混纺织物弹性明显提高,强力保留率下降,白度稍有降低。当整理剂用量从250g/L增加到300g/L,弹性提高趋缓,强力保留率继续下降,白度下降也基本不变。考虑到Tencel混纺

织物在强力损失52%后仍保持较高水平,整理剂用量选200 g/L较适宜(见表2)。

       表2不同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焙烘时间min

WRA(经+纬)

强力保留率%

耐洗牢度

白度%

1

223

71

0.39

71

2

253

58

0.53

67

3

261

54

0.67

65

4

263

44

0.67

59

5

269

34

0.70

57

未处理

169

100

-

78

    由表2知,焙烘时间从lmin延至3min,Tencel混纺织物弹性明显提高,强力保留率下降,白度稍有降低;当焙烘时间增加到5min,弹性提高趋缓,强力保留率继续下降,白度下降也基本不变。焙烘时间的延长有助于织物弹性回复角的提高,若焙烘时间过短,仅在织物表面发生交联;但焙烘时

间过长,将可能导致纤维在高温下脆损。综上所述,焙烘时间选3min较适宜。

2·2碱处理对Tencel混纺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

    由于TenceI纤维具有规整度很高的超分子结构,结晶度高,大量具有反应活性基团被封闭,各类化学试剂因难以渗透进人纤维内部,因此在整理前进行适当的碱处理[6],改变其超分子结构,增加其孔隙,使反应基团暴露,提高整理剂分子在纤维内的可及度,增加整理剂分子的交联量,从而获

得满意的耐久压烫效果。经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再用整理剂整理比较折皱回复角(见表3)。

       表3  织物经丝光处理后整理效果比较

NaOH %

WRA(经+纬)

强力保留率%

耐洗牢度

0

251

57

0.53

5

258

63

0.59

10

263

60

0.62

15

268

54

0.67

20

273

44

0.67

30

279

34

0.70

   工艺  室温浸轧NaOH溶液lOmin,水洗,中和(3g/L  H2SO4),水洗,烘干,二浸二轧整理液,预烘,焙烘160 ×4min;

   整理液配方  Nupwell SDP 200g/L,氯化镁25g/L,柠檬酸2g/L,渗透剂2g/L。

    由表3分析比较可见,用NaOH进行前处理有助于织物回复角的提高,随NaOH浓度提高,织物回复角提高。这可能是经NaOH处理后,Tencel纤维结晶度下降,整理剂分子可进人的空间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在纤维间形成更多的交联键。

NaOH用量越大这种交联越多,但随之带来的是纤维受外力作用时应力集中严重,断裂强度损失加大。综上结果,以NaOH浓度为20g/L,加张力室温处理lOmin,可获得满意结果。

2.3  柔软剂使用效果

    Tencel混纺织物经免烫整理后,手感变得僵硬,需加入柔软剂来改善手感,并希望织物弹性以及悬垂性都有一定程度提高。选用氨基硅油柔软剂DH-710,织物经树脂整理后再浸渍柔软剂。对比测试织物的免烫性能、白度以及拉伸强力保留率。由表4可见,无论是否进行树脂整理,经柔软整理后,折皱回复性都有提高,强力保留率下降,白度稍降低(6号试样则稍有提高)。

          表4柔软剂对整理织物的影响

编号整理试样

WRA(经+纬)

强力保留率%

耐洗牢度

白度%

l未经整理

169

100

-

78

2仅柔软整理*

197

84

0.45

69

3仅低甲醛整理剂

253

58

0.65

67

4低甲醛整理剂+柔软整理

271

54

0.68

66

5仅BTCA整理

264

60

0.66

71

6 BTCA整理+柔软整理

282

57

0.71

73

   注;*柔软剂30g/l,MgCl2 8%,分散剂1%,二浸二轧,80烘干3min,l20  焙烘2min。

    氨基硅油本身具有较强的成膜性,弹性较好的膜使织物的形变恢复性提高。(此处稍有删节---编者)

   实验中观察到织物手感及悬垂性有明显改善。

   Tencel纤维具有较高的干湿强力,使用柔软剂后,强力损失稍大些,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然而,考虑织物折皱回复性的提高,以及织物手感、悬垂性的改善,则得远大于失。

2.4 无甲醛整理剂整理工艺研究

    Tencel织物采用N-羟甲基类整理剂进行DP整理会引起甲醛释放,关系到人体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因而相继开发研制许多无甲醛整理剂。丁烷四羧酸(BTCA)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无甲醛多元羧酸类免烫整理剂,最为有效的催化剂是次磷酸钠,但对Tencel/粘胶纤维的使用情况尚未见报道。我们选用BTCA免烫整理剂,根据对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定BTCA用量A,催化剂用量B,焙烘温度C,焙烘时间D作为实验因素,各因素取3水平,选用L9(34)正交

表,进行工艺探索,结果见表5。

5  BTCA对Tencel/粘胶织物整理工艺研究因素水平表

水平

A

(BTCA用量g/L

B

(催化剂用量g/L)

C

(焙烘温度 )

D

(焙烘时间min)

1

60

50

165

1

2

70

60

175

2

3

80

70

185

3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制定试验方案(表6)。

          表6正交试验方秦

实验编号

A

(BTCA用量g/L

B

(催化剂用量g/L)

C

(焙烘温度 )

D

(焙烘时间min)

1

60

50

165

1

2

60

60

175

2

3

60

70

185

3

4

70

50

175

3

5

70

60

185

1

6

70

70

165

2

7

80

50

185

2

8

80

60

165

3

9

80

70

175

1

   注:柔软整理均为柔软剂30g/L,MgCl2 8%,分散剂1%,二浸二轧,80烘干3min,12O焙烘2min.试验结果见表7。

          表7  BTCA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序号

折折皱回复角(经+纬)

强力保留率%

白度%

1

224

75

83

2

249

55

81

3

257

69

77

4

256

47

78

5

257

51

81

6

233

57

83

7

264

72

76

8

238

79

80

9

256

59

81

10

169

100

88

    利用正交表对弹性、强力和白度进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

    (1)对折皱回复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焙烘温度,温度高折皱回复性好,但强力和白度下降。

    (2)影响断裂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时间,时间越长强力下降越多。

    (3)影响白度的主要因素是整理剂用量。

    根据正交分析得出,因素A(BTCA浓度)以70g/L较为适宜,因素B(次磷酸钠脓度)以60g/L较为适宜,因素C(焙烘温度)以175较为适宜,因素D以2min为最好。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免烫整理主要指标是折皱回复性,但提高织物弹性回复性必须考虑到强力和白度,因此最佳工艺处方为:BATC为65g/L,催化剂60g/L,温度175,时间2min。

3  结论

    3·1研究获知TenceI/粘胶(65/35)织物经免烫整理可获得较好的弹性,并具有柔软丰满的手感、强力、悬垂性。采用改性2D低甲醛整理剂整理,试验采用整理液组成为Nupwell SDR 5Og/L,焙烘温度160,时间3 min时,整理效果最好。

    3·2 Tencel/粘胶混纺织物经NaOH溶液前处理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有较大提高,NaOH用量大整理效果好,但强力损失也大。前处理时,NaOH浓度为20g/L,加张力室温处理lOmin可获得满意结果。

    3.3在整理织物使用氨基硅油柔软剂整理后,性能得以提升,弹性回复角提高,强力损失变大。同时手感变得柔软爽滑,悬垂性提高。

    3·4 选用无甲醛整理剂BTCA时,适宜的工艺处方为:BTCA为65g/L,催化剂60g/L,温度175,时间2 min。

参考文献

[l]赵涛,宋心远。Tencel纤维染整工艺研究,印染,2001,

   (5):20-22。

[2]宋心远。新合纤染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10。

[3]石春燕,周翔。棉织物无甲醛DP整理,印染,1997,12。

[4]刘俊江,彭文光。纤维素纤维的防皱整理,印染,1998,(10):30-32。

[5]Allen.TC.Non-aqueous Easter Crosslinking of Cotton Cellulose TRJ,34(4);331

[6]高鹏等。Lyocell织物烧碱处理的应用研究。印染,2002,(1):13-15。

摘自《印染》(2003.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