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入世和国际化的我国企业与企业管理全文之三

信息化、网络化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

潘承烈

(原载美信息2002/7/5)

  

在全球化形势下,对企业和企业管理影响最直接的莫过于信息化、网络化对企业的传统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所带来的深刻变革与冲击。

    自上世纪初经泰勒将传统管理转向科学管理后,生产的系统化、规范化带来了规模效应。大量生产同一品种可取得最低成本和最佳效益。在组织上分工越细,管理才越有效。因此组织结构上是金字塔式的。长期以来,市场是由厂商主导的。

    但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科技的进步,使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更使市场竞争出现了一场革命性变化。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普及的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更使多年来营销流程由生产厂经批发、零售,到终端用户的过程。在网上变为生产厂与终端用户的直接对话。以往一个厂家对众多不同顾客的局面变为一对一的直接交易。利用网络不仅使用户面对全球范围的选择对象,也是生产厂商面对全球的潜在客户。这对中小企业尤为有利。因为过去中小企业一般没有能力在其所在地以外去建立营销网点。更不用说到国外市场去设点了。而现在,把自己产品上网便等于向世界市场上推销。由于改变了以往的营销环节,减少了原来流通领域的费用支出, 因而也降低了售价。据统计,美国利用电子商务在网上购物,一般比去商店购买要便宜13%。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主导权已由原来的以厂商说了算转到了顾客手中,变为市场由顾客主导。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决定权在顾客手中。企业只有及时跟踪顾客不断变化的潜在需求,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上有其立足之地。

在网络面前人人平等。对一个企业来说。网络为其提供了全球范围的商机。但这对于你的竞争对手来说,这些商机都是一样存在的。所以决策的速度就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只要你比对手慢一步,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遇为你的竞争对手抢去。对此,以往对一些要你拿主意、拍板的事,可以“研究研究”、“考虑考虑”,现在在网络化时代,就要求决策者当机立断,否则便会坐失良机,为此,决策者必须随时掌握有关的主要内外信息,以支持及时作出正确决策。

企业在经营上要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许多方便与优势,同时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对原来的整套管理体制进行网络化改造。过去那种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要求'下情需层层上报,决策要层层下达,职能部门林立,像铁路警察那样各管一段,互不通气,现在已远远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的市场实际,而只会坐失商机。

    企业在内部也要由网络联结,使之覆盖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从而使企业转向扁平化、信息化。这可大大加强各部门之问的沟通,并使数据和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加速生产周期。

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Reengineering),然后进一步实行企业资源计划(ERP),即对企业整个供需链进行有效管理,把人财物、供产销的所有经营数据纳入网络进行集中统一的利用。但这些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决不是把原来那套管理结构与方法原封不动地照搬到网络上去,而必须以改变原结构,进行流程重组为前提。最后使整个企业过渡到从上游采购到下游销售全部转移到网上进行;实现无纸化管理。这可大大降低管理成本,缩减管理人员,并使合同交货期极大地缩短。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在这种新的管理体制下,企业才能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正是在网络化基础上,现在出现了所谓"虚拟企业",即一个企业以其品牌为龙头,它可以自己没有一个直接的生产单位或生产厂,而是利用网络在世界范围内招募生产其零部件或产品的制造单位,按其规定的款式、工艺、质量标准,通过软件 "遥控"各地的生产过程。

     这些重大变革,如没有网络化这个条件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些高新科技的推动下,就促使现在市场以快节奏、短周期成为新的竞争格局。即使你在努力进行变革,但如变革的速度跟不上形势变化的节奏与要求,则一样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