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经济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产品积压销售不畅是2001年纺织行业的一个明显特征。销售收入、出口的增幅明显低于现价产值的增幅;产成品的增幅明显商于现价产值的增幅。在需求不旺、销售不畅的情况下生产不减,必然导致竞价抢占市场,销售利润因此大幅下降。2001年纺织产品平均售价下降2.25%。
二、出口市场过于集中;2001年出口的主销市场排序依次为;日本137亿美元,占25.8%,香港107亿美元,占20%;美国61亿美元,占11.5%;欧盟52亿美元,占9.7%,四大市场占出口总额的67%。出口市场的单一增加了纺织品出口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增加了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
三、国有企业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2001年国有企业减利,而非国有企业增利。其主要原因还是国有企业机制不活、人员多、债务重、社会负担重。国有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0%·比非国有企业的5.5%高出近5个百分点。
四、中西部与沿海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1年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企业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8.3%,出口创汇占全国的91.5%。绝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出现全面亏损。
五、棉纺业、化纤业效益下滑显著;化纤业和棉纺业是纺织行业减利最大的行业,分别减利34亿元和22亿元,而服装业增利15亿元。棉纱、棉布价格下降20%以上,涤纶价格下跌25%。化纤业减利主要是由于化纤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棉纺业减利主要是由于国内棉价一度高于国际市场,而棉纱、布价格下降。
六、产品创新能力差,企业竞争能力不强;它的直接后果是产品趋同。缺乏创新价值。2001年纺织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仅为3.7%,大大低于全国工业10.1%的平均水平。棉纺业90年代国际先进设备比重仅为1%,而巴基斯坦、印尼均占50%、印度也占44%。一些向我国出口纺织原料和设备为主的发达国家仍然在产品研发方面大量投入。
(摘自;青纺学会动态200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