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园地第十八期/生态纺织品专栏——在国际"绿色壁垒"面前中国纺织品如何进人绿色通道? |
在国际"绿色壁垒"面前中国纺织品如何进人绿色通道?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弱化,绿色壁垒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的产生原因
"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有三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绿色产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三是随着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的逐渐弱化,"绿色壁垒"成为世界各国保护本国利益的主要贸易手段。
目前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绿色壁垒"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针对纺织品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没置的壁垒;另一类则是由于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的影响所引发的,即要求纺织品服装在使用和穿着过程中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有三个层次一是由一些国家的政府或地区性国际联盟颁布的有强制作用的法律或技术法规,由这类法律法规所衍生出来的各类具体的条例、实施细则和强制性标准等就成为各种"绿色壁垒"的组成部分。二是由一些国家的产业管理部门、行业公会、国际性行业协会以及标准化组织推出的非强制性的各类技术标准。这类标准虽然是非强制性的,但如果不执行或达不到这些标准的规定或要求,你的产品就不会被接受。三是由各类科研单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推出的各种符合性评定程序(包括授权使用各类标志),它们也是非强制性的。但是这些符合性评定程序一旦成为市场和消费者信心的标志,那么申请接受这类评定就意味着汀单的增加、市场的做大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特别是对一些大的国际采购经销商而言,由它们企业自己制订的采购标准对供应商来说不能满足即意味着没有订单。
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中设置的"绿色壁垒",绝大部分体现在对进口产品是否含有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以及某些被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的监控上,目前已被列人监控检测范围的项目主要有:
某些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裂解出对人或动物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某些直接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染料;某些对人体有致敏作用的染料;产品的酸碱性;游离甲醛含量;可萃取重金属含量;由天然材料制成的产品的杀虫剂残留量;五氯苯酚等。
需要说明的是,井非每一货单都要进行上述所有项目的检测。出口一批货究竟应选择哪些项目进行检测,必须根据进口国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的用途和市场定位、买家的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
生态纺织品认定方式
目前,在各个国家和国际贸易中对生态纺织品的认定主要来取三种方式:第一,申请使用某种标签的方式。国际上的一些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地区性民间组织、大型生产或流通企业、消费者组织或第三方公证检测机构根据各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各种符合性评定程序,纷纷推出了各种与生态纺织品有关的标签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及授权使用该标签的审核程序,如:德国Scotdic染料公司的Eco-Tex、消费者和环保纺织品协会的MUT等。其中Oko-Tex标准100由于较好地兼顾了市场与生产者的要求,且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全面,已成为欧洲较具影响力的被采用较多的生态纺织品标签。纺织品生态标签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评定程序,由经授权的专业检验机构,按照确定的检测项目和指标对申请者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可能按附加的要求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进行评估后才能授权在其申请的某种产品上使用该标签。
第二,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证检验机构按照国际通行或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提供国际认可的检测认定报告。
第三,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证检验机构按照买家(进口商)指定的检测项目或自定的标准对由卖家或供应商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出具国际认可的检测认定报告。
选择使用生态纺织品标签进行生态纺织品的认定,其对象为申请者的最终产品。相对而言,其手续繁杂严格、过程长、花费多,且使用标签只能局限于申请的某一产品或某一类产品,而不是有些人误认的获得某一产品使用标签的授权就可以在其所有产品上使用该标签。另外,授权使用某种标签有一定的有效期,在有效期即将过去时,必须经过一个简易的复审程序才能继续使用该标签。而在标签使用有效期内,一旦原材料、工艺、使用的染化料和生产环境发生变化,必须进行申报并经过评估后才能继续使用该标签。因此,此类标签认证方式的实际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实际上,绝大部分买家(进口商或经销商)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进口国(地区)的法律法规确定自己的验收标准,不仅对检测项目会有所增删,对限定指标也会有所变化。其中有些监控项目因尚无成熟的检测方法而要求供应商签署承诺书,保证在其产品中不含或不使用其规定禁用的化学品和原材料。采用这类方法进行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认定,在目前的生态纺织品检测认定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它不仅省时、省钱,而且同样能够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申请生态纺织品检测程序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在申请进行生态纺织品检测认定时,应灵活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必盲目跟风,一般的选择原则和程序是:
1、由买家提出产品的验收标准。国际上一些大的买家一般都有自己的验收标准或符合性评定程序,出口方应认真核对对方的具体要求和指标并正确评估自己的履约能力。在确定检测项目时,应根据与产品有关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舍取,特别是有些根本不必检测的项目要说服买家坚决删掉。当买家和出口方对有关规定都不是很熟悉时,可向能提供国际性权威检测服务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咨询。在一般情况下,这类检验测试项目的数量在5一8项左右,其中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项目和买家对该产品的特定的要求。
2、当买家或贸易商没有具体的验收标准时,出口方可根据进口国的法律法规及产品的性质选择一些基本的监控项目,委托国际性的第三方专业检验机构进行检测,并获取相应的检测报告或证书。如果对相关要求不熟悉,则可向送检机构咨询。一般情况下,这类基本检测项目有3一5项。应当注意的是,一旦检测项目选定之后,应预先得到买家的确认。
3、当买家有要求,而更多的是一些生产商为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或创立某种品牌时,会申请授权使用某种标签。申请者在选择时应根据自身产品的具体情况和主要进口地的市场需求慎重选择申请认证的标签,最基本的是要弄清你所申请的标志或证书是否获得国际的认可。在通常情况下,申请授权使用某种标志所要检测的项目在10项以上,并会辅以一些必要的现场审核及文件审核。
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面对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不断出现和增多的"绿色壁垒",我国的纺织品生产企业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抓住机遇,巩固和提高我国作为全球纺织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
首先,"绿色壁垒"虽然具有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阻碍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消极一面,但它更有利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的一面。"绿色壁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趋向和产品的生产商、经销商对正在全球掀起的"绿色浪潮"的积极回应。因此,在WTO的游戏规则中,它是受到保护和鼓励的。
其次,要通过立法、制证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标准和建立各种规范化运作的符合性评定程序以建立我国自己的"绿色"保障机制。在全面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绿色"安全保障。
第三,要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积极研究应对各种"绿色壁垒"的措施,包括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料、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信息渠道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
第四,近年来的发展表明,"绿色壁垒"是动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态、环境、安全、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乃至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绿色壁垒"不仅不会消失而会不断地变化和加强。
事实上,国际绿色消费潮流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服装出口,随着绿色、生态等观念逐渐被消费者所认同,对纺织品服装的生态要求正迅速成为阻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主要障碍。
我国对"绿色"纺织品服装的开发起步晚,至今尚未制定相应的认定标准和制度。这与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原载浙江印染信息与技术2002/4-5 p27-29)——摘自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