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纺织品的主要监控内容及其由来

(上海学习班资料)ITS 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 Labtest

禁用偶氮染料

    研究表明,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还原出某些对人体或动物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事实上,偶氮染料本身并无致癌性,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合成染料品种约有2000种,其中约70%的合成染料是以偶氮化学为基础的,而涉嫌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品种 (包括某些颜料和非偶氮染料)约为210种。此外,某些染料从化学结构上看,不存在致癌芳香胺,但由于在合成过程中中间体的残余或杂质和付产物的分离不完善而仍可被检测出存在致癌芳香胺,从而使最终产品无法通过检测。

     纺织品/服装使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这些染料在人体的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人体的活化作用改变DNA的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1994年7月,德国政府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以及使用这些染料的产品,荷兰政府和奥地利政府也发布了相应的法令。目前,禁用偶氮染料的监控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最重要的品质控制项目之一, 也是生态纺织品最基本的质量指标之一,

      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检测的技术已相当成熟,主要手段为先进的GC-MS和HPLC-DAD技术,检测方法的检出量仅为几个ppm,而国际通行的德国允许限量标准为 3Oppm,其它部分标准为2Oppm,可由买家根据相应的法规和标准选定。

致癌染料

    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其中最著名的品红(C.I碱性红9)染料早在100多年前已被证实与男性膀胱癌的发生有关联。目前已知的致癌染料有7种,致癌染料在纺织品上绝对禁用。

致敏染料

    某些染料已被证实对人体有致敏作用,因而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这些染料的使用也列入受控范围。目前已知涉嫌的染料有19种,均为分散染料。

可萃取重金属

    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上重金属的重要来源,而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过程中亦可能从土壤或空气中吸收重金属,此外,在染料加工和纺织品印染加工过程中也可能带入一部分重金属。

    重金属对人体的累积毒性是相当严重的。重金属一旦为人体所吸收则会倾向于累积于人体的肝、骨骼、肾、心及脑中,当受影响的器官中重金属积累到某一程度时,便会对健康造成无法逆转的巨大损害。此种情形对儿童尤为严重,因为儿童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远高于成人。

事实上,纺织品上可能含有的重金属绝大部分并非处于游离状态,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所谓可萃取重金属是模仿人体皮肤表面环境,以人工酸性汗液对样品进行萃取,并用ICP、AAS和UV-VIS等仪器分析方法测定可萃取的,并可能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危害的重金属的含量,这些重金属包括:Sb、As、Pb、Cd、Cr、Cr(Vl)、Co、Cu、Ni和Hg。Ti(2000年列入)用在涤纶切片中。

游离甲醛含量

    甲醛作为纤维素纤维树脂整理的常用交联剂而广泛应用于纯纺或混纺产品中 (包括部分真丝产品)。甲醛对生物细胞的原生质是一种毒性物质,它可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改变蛋白质结构并将其凝固,甲醛会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此外,甲醛对皮肤是强刺激利、同时也是多种过敏症的引发利。虽无直接证据,但仍有报道甲醛可能会诱发癌症。

     含甲醛的纺织品在穿着或使用过程中,部分未交联的或水解产生的游离甲醛会释放出来,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各国的法规或标准均对产品的游离甲醛含量作了严格的限定。

pH

人体皮肤表面呈微酸性以防止病菌的侵入,因此纺织品的pH值在微酸性和中性之间有利于人体的保护。

含氯酚(PCPTeCP)

五氯苯酚(PCP)是纺织品、皮革制品和木材、浆料采用的传统的防霉防腐剂。动物试验证明PCP是一种毒性物质,对人体具有致畸和致癌性。PCP十分稳定,自然降解过程漫长,对环境有害,因而在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受到严格限制。2356-四氯苯酚(TeCP) PCP合成过程中的付产物,对人体和环境同样有害。纺织品上残留的PCPTeCP可以用GC-ECD技术准确地进行检测。

含氯有机载体

载体染色工艺是聚酯纤维纯纺及混纺产品常用的染色工艺,聚酯纤维由于其超分子结构相当紧密,且链段上无活性基团,用分散染料染色时,必须在一定的压力下在高于其玻璃化温度几十度的温度 (已高于水的沸点)下染色,即所谓的高温高压染色。高温高压染色不仅能耗高,而且对设备也有特殊要求。同时,由于走间隙性染色工艺,不利于控制产品的质量。载体染色有助于分散染料在常压沸染条件下对聚畴纤维进行染色。某些廉价的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如三氯苯、二氯甲苯(国际禁用,国内可用)是高效的染色载体。在染色过程中加入载体,可使纤维结构膨化,有利于柴料酌渗透,但研究表明,这些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对环境是有害的。对人体有潜在的致畸和致癌性。有关含氯苯的生态毒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如二氯苯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防蛀剂,长期以来一直被广泛使用,有不少研究机构通过试验证明其对人体无害,甚至一度被从对人体和动物疑有致癌作用的名单中去除,但最新的生态纺织品标准又将含氯苯列入了监控的范围。

 Cr(VI)

Cr(VI)常用于皮革制品的生产加工,有时甚至用量较大。 Cr(Vl)是一种强氧化剂,同时也是对人体和环境有相当毒性的重金属离子。因此,在生态纺织品标准中,在对总含Cr量进行监控的同时,对Cr(Vl)也进行严格的控制,P3

杀虫剂

    天然植物纤维,如棉花,在种植中会用到多种农药,如各种杀虫剂、除草剂、落叶剂、杀菌剂等。棉花种植中使用农药是必须的,如果对病虫害和杂草不加控制的话,将严重影响纤维的产量和质量。有一个统计,如果美国所有的棉花种植都禁用农药,将使全美国的棉花产量下降73%。显然这是无法想象的。在棉花生长过程中使用的农药,有一部分会被纤维吸收,虽然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绝大部分被吸收的农药会被去除,但仍有可能有部分会残留在最终产品上。这些农药对人体的毒性强弱不一,且与在纺织品上的残留量有关,其中有些极易经皮肤为人体所吸收,且对人体有相当的毒性。当然,如果产品不含天然纤维,则不必进行杀虫剂残留量的检测。

色牢度

    尽管并无证据表明纺织品上所使用的染料一定对人体有害,但提高纺织品的色牢度无疑可以最大可能地降低这种凤险,生态纺织品标准中选择四种色牢度指标作为监控内容,而这几种色牢度与人体穿看或使用纺织品直接有关。这四个色牢度为水溃、汗溃 (酸性/碱性)、耐摩 (干/湿)和唾液及汗溃 (尤对婴幼儿)。婴儿服装的唾液及汗溃色牢度尤为重要,因为婴幼儿可透过唾液和汗溃吸收染料。

气味

    任何与产品无关的气味或虽与产品有关,但气味过重(专家评价),表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品残留,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多氯联苯衍生物(PCBs)

    人们常在纺织品上检测出残留的多氯联苯衍生物,并习惯上将其归入杀虫剂。其实多氯联苯并非作为杀虫剂,而是作为抗静电剂及阻燃剂而可能被引入纺织品。多氯联苯对人体有毒,会引起皮肤着色、肠胃不适,并有致癌作用

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ODCs)P5

    目前有些氯氟烃常被用作制冷剂。这些化学物质挥发进入空间后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这是因为排入空气中的氯氟烃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不会分解,可稳定存在数十年,当它们积聚多了以后上升至同温层时就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增加人们患皮炎和诱发皮肤癌的可能性。纺织品在加工过程中有可能沾染氯氟烃类化合物,因此有时ODCs也被列入生态纺织品的控制项目。

(Ni)标准释放量

    某些服装辅料或饰品表面含有镍涂层,此类含镍配件直接或长期与人体皮肤接触会引起过敏和严重的皮炎,德国、英国及欧盟都已对此制订有严格的法规并加以监控。其检测方法包括标准释放量检测方法和加速磨损、腐蚀的检测方法。

总镐(Cd)含量

    Cd常被用作高分子材料的着色剂、涂料的着色剂、PVC材料的稳定剂和金属的表面处理剂,因此某些塑料辅料或产品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Cd,必须加以严格的监控。对此,德国、瑞典、瑞士、荷兰等国和欧盟已有相应的法规。通过分解塑料样品,可以用ICP方法测定溶出的总Cd含量。

生态纺织品常规检测论证项目及控制指标

事实上,各国政府、地区性组织、标准化机构、国际性行业协会以及一些大的买家在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时,对生态纺织品监控项目的确定并不完全统一,这里面涉及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品的最终用途、检测方法成熟程度以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可行性等问题。如;对致癌芳香胺的界定,最初确定为20种,后来扩展到23种。但在实际执行中,大多数买家要求提供20种芳香胺的检测结果,少部分则要求22至23种不等。下表所列的这部分生态纺织品常规监控项目及限定值;

 

项目

最高限量

与皮肤直接接触

不与皮肤直接接触

婴幼儿用品

金属辅料

SC,NSC

pH

4.0-7.5

4.0-9.0

4.0-7.5

-

甲醛(法规

ll2),ppm

75

300

20

-

可萃取的重金属ppm

锑(Sb)

10.0

10.0

5.0

-

砷(As)

1.0

1.0

0.2

1.0/1.0

铅(Pb)

1.0

1.0

0.2

1.0/-

镉(Cd)

0.1

0.1

0.1

0.1/-

汞(Hg)

0.02

0.02

0.02

0.02/0.02

铜(Cu)

50.0

50.0

25.0

-/-

铬(Cr)

2.0

2.0

1.0

1.0/2.0

铬(Cr)(VI)

n.d

n.d

n.d

n.d/n.d

钴(Co)

4.0

4.0

1.0

1.0/-

镍(Ni)

4.0

4.0

1.0

4.0/4.0

杀虫剂(包括PCP,TeCP)ppm

1.0

1.0

0.5

-/-

含氯酚ppm

五氯苯酚(PCP)

0.5

0.5

0.05

-/-

2,3,5,6-四氯苯酚(TeCP)

O.5

0.5

0.05

-/-

偶氮染斗斗(23种芳香胺)

 

n.d

-/-

致敏染料

-/-

致癌染料

-/-

含氯有机载体ppm

1.0

-/-

气味

没有不正常气味

-/-

色牢度

 

 

按纺织品要求

-/-

-/-

汗渍(酸性/碱性)

-/-

摩擦(干/湿)

-/-

唾液和汗渍

-/-

: SC——与皮肤直接接触

NSC——不与皮肤直接接触

n.d——不得检出(低于某一限量)

 

P7 由于目前对生态纺织品的监控检测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因此,上表所列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绝大部分买家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自己的验收标准,不仅对检测项目会有所增删,对限定指标也会有所变化。其中有些监控项目因尚无成熟的检测方法而要求供应商签署承诺书,保证在其产品中不含或不使用其规定禁用的化学品或原材料。因此产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必须充分注意不同买家的各自不同的要求,委托具有国际检测认证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提供权威的检测报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除了常规监控项目之外,常被一些买家列入监控范围的化学品和原材料还有:

    pvc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类)

    防虫整理剂

    含氯或含溴阻燃剂

    多氯联苯和多氯三联苯

    臭氧层消耗化学品

    有机锡化合物

    卤代脂肪族化合物

    部分芳香胺及其盐类

    二甲基甲酰胺

    碳氯氟化合物及其卤代物

    酚类聚氧乙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

    含氯漂白剂

    有挥发性的有机烃类、烯烃类和芳香烃类化合物

    多种有机单体

    PVC材料

    石棉材料

    放射性物质

附;部分受控生态毒性物质一览P8

对人体或动物有致癌性的芳香胺

芳香胺

CAS No.

4-氨基联苯

92-67-1

联苯胺

92-87-5

4-氯邻甲苯胺

95-69-2

2-萘胺

91-59-8

邻氨基偶氮甲苯

97-56-3

2-氨基-4-硝基甲苯

99-55-8

4-氯苯胺

106-47-8

2,4-二氨基苯甲醚

615-05-4

4,4二氨基二苯甲烷

101-77-9

3,3-二氯联苯胺

91-94-1

3,3'-二甲氧基联苯胺

119-90-4

3,3'-二甲基联苯胺

119一93-7

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苯甲烷

838-88-0

2-甲氧基-5-甲基苯胺

110-71-8

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

101-14-4

4,4'-二氨基联苯醚

101-80-4

4,4'-二氨基二苯硫醚

139-65-1

邻甲苯胺(2-甲基苯胺)

95-53一4

2,4-二氨基甲苯

95-80-7

2,4,5-三甲基苯胺

137-17-7

邻甲氧基苯胺

90-04-0

2,4-二甲基苯胺

96-68-1

2,6-二甲基苯胺

87-62-7

 

对人体有致癌性的染料P9

C.I.名称

C.I.索引号码

CAS No.

C.I.碱性红9(品红)

C.I.42 500

25620-78-4

C.I.分散兰 1

C.I.46 500

2475-45-8

C.I.酸性红 26

C.I.16 150

3761-53-3

C.I.直接黑 38

C.I.30 235

1937-37-7

C.I.直接兰 6

C.I.22 610

2602-46-2

C.I.直接红 28

C.I.22 120

573-58-0

C.I.分散黄 3

C.I.11 855

2832-40-8

 

对人体有致敏性的染料

C.I.名称

C.I. 索引号码

CAS No.

C.I.分散兰1

C.I.64 500

 

C.I.分散兰3

C.I.61 505

 

C.I.分散兰7

C.I.62 500

 

C.I.分散兰26

C.I.63 305

 

C.I.分散兰35

 

 

C.I.分散兰102

 

 

C.I.分散兰 106

 

 

C.I.分散兰124

 

 

C.I.分散橙l

C.I.11 080

 

C.I.分散橙3

C.I.11 005

730-40-5

C.I.分散橙37/76

 

 

C.I.分散红1

C.I.11 110

2872-52-8

C.I.分散红1I

C.I.62 015

 

C.I.分散红17

C.I.11 210

 

C.I.分散黄1

C.I.10 345

 

C.I.分散黄3

C.I.11 855

2832-40-80

C.I.分散黄9

C.I.10 375

 

C.I.分散黄39

 

 

C.I.分散黄49

 

 

 

列入监控范固的各种杀虫剂P10

名 称

CAS No.

2,4,5-涕

93-76-5

2,4-滴

97-75-7

艾氏弃

U309-00-2

西 维 因

63-25-3

DDD

53-19-0,72-54-8

DDE

3424-82-6,72-55-9

DDT

50-29-3,789-02-6

狄氏齐

60-57-1

a-六氮硫环

115-29-7

B-六氮硫环

33213-65-9

内氮甲桥茶

72-20-8

七氯

76-44-8

环氧七氯

1024-57-3

六氯苯

118-74-1

a-六六六

319-84-6

b-六六六

319-85-7

8-六六六

319-86-8

高丙体六六六

58-89-9

甲氧氯

72-43-5

灭蚊灵

2385-85-5

毒杀芬

8001-35-2

氟乐灵

1582-09-8

 

含氯有机载体

含氯苯

含氯甲苯

二氯苯

氯甲苯

三氯苯

二氯甲苯

四氯苯

三氯甲苯

五氯苯

四氯甲苯

六氯苯

五氯甲苯


禁用阻燃剂P11

多澳联苯

-(2,3-二溴丙基)-磷酸酯

-(氮丙啶基)-磷化氧

 

限用增塑剂

名称

简称

CAS No.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DINP

28553-12-0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NOP

117-84-0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DEHP

117-81-7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DIDP

26761-40-0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

BBP

85-68-7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8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