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流来了。 从香港到台湾,从沿海到内地。年青人争先恐后地加入追逐日韩流的大军,追风赶潮,乐此不疲,他们限里祗有时尚的万花筒。很难说眼下的‘日韩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她的流行,似乎更多依赖人们的浮躁心态,她给压抑寂寞的心灵带来快感。有时简单浅显的东西更容易使人快乐,让人满足。如同快餐,饥锇时让你很快吃饱,至于营养,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看《圣斗士》和《机器猫》长在的70年代末 |
BABY,木村拓哉,藤愿纪香,…这些日韩当红明星的名字你能数出几个,不仅要名字烂熟于胸,每部剧集剧情都滚瓜烂熟,并且不再对本土明星感冒,那么你就是一个标准“哈日哈韩”族了,要是你能头头是道地分析《挪威的森林》,拥有全套《城市猎人》《樱桃小丸子》,疯狂收集皮卡丘,KITTY,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点菜就像在中餐馆点鱼香肉丝那样熟练,那么你已经是一个非常地道的哈日哈韩族。(注:“哈”来源于台湾青少年文化的流行语,意指“非常想得到,近疯狂的程度”。“哈日哈韩族” |
||
的一辈人,追求的是被《东京爱情故事》样板化了的爱情;而80年代出生的新生 |
|
指一群狂热追求日本和韩国流行娱乐文化,穿着打扮甚至思想行为都仿效的人。) |
|
代,更是以追求日韩流为已任,时尚中无不感染,就像前几年日本电视剧的热播让我们一下子知道,原来用外语说再见,除了“拜拜”还可以说“莎扬娜拉”。现在街头衣着入时的女孩子接电话时,经常听到的不是“你好”或者“哈喽”,而是“要不再要”(韩语“喂”的谐音)。 试试看,HOT,安在旭,柏原崇,神话组合, |
不得不承认,日韩在目前已成为时尚的标签。她的音乐,服饰,化妆造型甚至语言都是年轻人的追逐热点。用快乐的方式生活,凭自己的感觉穿衣,这是掩藏在日韩流文化特征之中的潜台词。也是日韩文化对我们最有益的启示。 王克非(原载青岛生活导报2001/10/28-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