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园地第十一期/转载自http://www.14xx.com.tw/reflist.php3?refmsg=1672 |
转载自http://www.14xx.com.tw/reflist.php3?refmsg=1672
傳統紡織品漫談——香云紗
香云紗又名薯莨紗,是一種20世紀四、五十年代流行于嶺南的獨特的夏季服裝面料,由于該面料具有涼爽宜人、易洗快干、色深耐臟、不沾皮膚的特點,特別受到沿海地區漁民的青睞。隨著歲月的流逝,各類新型紡織纖維和紡織產品不斷發展涌現,薯莨紗早已在市場上絕了跡,我們只能偶爾在老電影如《漁海怒潮》、《紅色娘子軍》等老電影中才能看到它的身影:老漁民、南霸天、老四等人都穿過這種外黑內棕,略帶閃光效果的對襟布扣綢布衫。現在也有一些電視劇中有類似的衣衫,比如《敵后武工隊》中的大漢奸劉魁勝的衣服,粗一看好象是黑面棕色里子,其實那是用兩層不同顏色面料做的仿香云紗風格的假薯莨衫。
薯莨紗數百年來一直由民間手工生產,我國第一個工廠化生產薯莨紗的企業是廣東佛山的公記隆絲織廠。從本世紀三十年底開始一直到九十年代初,薯莨紗都是該廠出口創匯的傳統產品,銷售對象主要是泰國、越南、新加坡、馬来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華人、華僑老用戶。
薯莨紗是一種經過表面涂層處理的小提花綢,這種涂料來源于一種叫山薯莨的野生薯類植物的汁液。山薯莨的觀與那個乾隆皇上喜歡吃的荔蒲大芋頭十分近似,所以才有劉羅鍋用山薯莨冒充荔蒲芋頭,讓乾隆老兒著實地苦澀了一回、從此不再讓荔蒲芋頭上貢朝庭的傳說(參見電視劇《宰相劉鑼鍋》)。
薯莨紗加工時,將山薯莨的汁水作為天然染料,對坯綢反復多次浸染,染得棕黃色的半成品后,再拿富含鐵質的黑色塘泥對其單面涂抹,并放到烈日下曝曬。待泥質中的鐵離子和其它生物化學成份與薯莨汁中的鞣酸充分反應,生成了黑色的鞣酸亞鐵之后,抖脫塘泥,清洗干凈,就成了面黑里黃、油光閃爍的香云紗。黑色的成份就是鞣酸亞鐵、棕色成份是氧化變性了的鞣酸。在當時,薯莨紗的價格相當于三倍左右的棉布售價,屬于那個年代的中高檔產品。
文章出自:
台湾纺织迪化街 http://www.infoscape.com.cn:8179/
北京纺织信息网 http://www.bjtextile.com/
http://www.14xx.com.tw/reflist.php3?refmsg=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