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园地第十一期/社论——怎样理解知识创新————兼介个人主页大青树

社论

怎样理解‘知识创新’

————兼介个人主页大青树

创新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科技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创新,还有颠倒过来称之为‘创新人才’的,它所指的,是不同于一般的人才,是新型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等等。这是在中央领导提出‘知识创新’以来,不断派生出来的一些新名词,且不论这些名词,能不能用‘知识创新’这个词涵盖它,单就现在议论的实质性内容来说,有些已经偏离了知识创新的社会实践意义。有人通过对世界大科家、大发明家、大政治家的推介、把人们的视线引导到培养高、新人才上来。

有人主张早期开发幼儿智力,有人以一些年少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爱因斯坦,邱吉尔,京普为例,描绘出‘创新人才’的生长轨迹,研究‘大器晚成’的素质培养方法。还有人则根据基因学说,主张将优秀人才的‘精子’通过试管婴儿的培育,造就一代‘创新人才’。这些学术观点的正确性,都很难用实践来检验。因此它不利于知识创新精神的发扬。

  其实‘知识创新’,自古以来就是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我国的四大发明,算得上是创新罢,抗日战争时期兵器专家吴运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非常简陋的土造设备,向前线提供兵器弹药,不创新能干出来吗? 解放初期涌现的一批劳模孟泰,郝建秀,王崇伦,倪志福还有近期的水稻专家袁隆平,他们不创新能干出这样大的工作业绩来吗?在平凡的岗位上也有不平凡的创新和业绩,高新科技前沿需要创新,传统工业也需要创新。所谓行行出状元,创新不限于高新技术领域。特别是创新精神更值得普遍提倡。

  五十年来,我们在生产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比起工业大国来仍然差距很大,我们的底子薄,物质基础不如人家,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承认工业大国先进的同时,崇洋、自卑,走以模仿为主的道路,是个重要原因。几十年来日本的、西欧的、美国的、不管成熟度如何,都成了我们吸纳的对象,人家一动作,我们就以此为方向。人家走弯路我们也跟着走弯路,亦步亦趋,糟蹋了许多好时光。想要听听具体例子吗?  印染上的高温高压连续炼漂、合成纤维中的涤锦复合超细纤维、涤纶仿丝绸中的常压硷减量、还有,我们自己有了有机硅氨基改性品种之后,还去引进他国的羟基有机硅技术,这不都是些实实在在的盲从例子吗? 这些都不是那个人想干就干的事,领导与组织者的指导思想很有关系。

  提倡‘知识创新’,要使广大劳动者破除迷信,解除崇洋、自卑的精神枷锁;还要让各级领导支持劳动者的创新思路和社会实践。

  本期转发的无锡维新漂染公司和滨州印染厂陈有波总工程师的二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印染行业生产前沿的一些薄弱环节,有待于改革创新的许多切入点,发人省醒。

  另外,这一期我们原文转载了大青树网页的六篇文章(大青树网址见下右角),它展现了我国古代印染工艺的灿烂文化。温故而知新,后世不忘前人之师,大青树网页撰稿人给我国各民族的创造能力和广阔前景找回了自信。

网上何处觅华夏   且看《大青树》下

丝路花雨何复求   承前后继建中华

(肖娜)

大青树

http://dye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