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园地/第九期——学会改革初探/2 |
学会改革初探(二)
学会能为提高行业科技水平做些什么?
肖娜2000/12/5
一.抓理论成果与学术交流
在[保护知识产权]法制比较健全的社会条件下,开展学术活动必将提高全员科技水平,并促进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从理论上讲;科学实验与社会生产实践产生的每一项成果,不仅“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且大多凝聚着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验,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成文字材料,在交流,推广中再创造。应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旋律,也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缘由。
虽然我国国民经济的各条战线,都十分重视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但是,做这项工作最有利,最有成效的莫过于‘学会’。‘学会’工作成果的受益者,首先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纺织学会的传统学术活动形式是[学术年会],年会的使命首先是发动撰写科技论文,组织重点是来自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学术论文交流。学会各专业每隔五年举行一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交流的问题比较集中,实践经验相互补充,学术观点各杼已见,研讨启发思路,交流对于明确概念,提高理论水平收益颇丰。专业会议原先是由总会和所在地的厅局资助召开的,九十年代以来,祗能靠广告收入贴补会议开支;(约请化工,助剂,染料,设备厂商来会上为他们的产品做广告,并对这些信息发布单位收取赞助费)。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年会的广告来源逐渐增多,信息类文章逐渐增多,研究与生产单位的论文逐渐减少,论文中关键技术的透明度逐渐降低。特别是;自国家科委定义一千多个科技刊物以来,一些大专院校对学会年会评出来的论文(因为不是在刊物上发表的),不能用于晋升职称。因此原本比较活跃的院校论文,这几年投入到学会活动中来的也在减少。有人憾慨地说:年会学术气息少了,商业气息浓了,已开始失去“原汁原味”。
应用现代信息工具,为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供了方便,缩小了地区间技术发展的时间差。但是,落后十年也是落后,落后一年也是落后,如果重点放在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很难把自己建设成为纺织强国。
二.创建数据库
[刊物]是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另一个阵地,由于篇幅小,出版周期长,发行量少,成本高。现在靠广告支持的是大多数。
网上刊物有诸多优点;周期与篇幅不受限制,费用少,成本低,快捷,作者与读者交互贴近等,用作学术交流虽然效果不错,但这种形式尚未被公众接受,通过电脑阅读文献的人至今还是极少数。
挖掘整理文化遗产,是大家熟悉的一项事业,我国纺织技术也有民族遗产;兰白花布,扎染,夏布,香云纱,推陈出新更有焕发青春的前景。一些已经过时了的轧光,电光,油光;梳毛,起毛,起绒;轧花,烤花,烂花;目前又风回路转,粉墨登场。可见工艺技术,产品风格都有可能用以再创造。整理并保存我国纺织技术,丰富技术宝库,也应该是学会的一项工作。
每一本年会论文集纪录了我国纺织各个时期的历史创新。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篇,纺织品大全,染化药剂…这些著作从不同方面,真实地纪录了我国纺织印染业的技术积累。不过这些书笈,在我国的纺织技术宝库中,它祗不过像大海中的珍珠,虽然发光,但毕竟是过简,过少。若能建立起我国的纺织技术数据库,可供检索,它给社会生产带来的好处将是无可估量的。
三.为了[会员]的需要
学会改革如何在加强学术交流,搞好出版,为社会技术进步服务方面展开工作。参照美国学会AATCC的一些做法;会员直接向学会缴纳会费,学会向会员免费提供出版物,会员在参加学术交流,检索资料等方面享有优惠条件。如果我们也这样做的话,应该无愧于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纺织大国,无愧于这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要从旧模式中走出来,就应该考虑;
行政首长退出来,总会的机构搬出来,财团总裁走进来,有志者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