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园地第七期》专论——提高中高挡面料质量,做好入世准备 |
专论
提高中高挡面料质量 ,做好入世准备
世贸组织,在减让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方面有多种规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利于降低消费,发展经济。但是,扩大国际间贸易,生产企业将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有产品优势的企业,由于市场的扩大而得到发展;但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将不断被淘汰出局,没有产品更新能力的弱小企业,将面对亏损,破产,重组。
中国是争取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入会的国家,除了得到进口关税可以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优惠条件以外,我们的幼稚产业还可以得到一份保护,入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这几年我国纺织规模,出口数量均已占世界第一位,是我国‘比较成熟’的产业,在世界上也具有"比较优势"的地位;另外,在外商眼里,我国又是一个很大的纺织消费市场。因此,在与各国的世贸谈判中,相互‘降低纺织品准入门槛’,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重要课题.
纺织产业,在发展中国家,大多已非常发展。另外,虽然工业发达国家的纺织产业规模不断收缩,但还生产着国内消费的一大半中高挡产品。我国纺织规模虽大,但挡次不高。出口创汇虽多,但吨纤维产值不高。再说印染加工水平,在中高挡服装面料方面,至今还落后于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从好的方面来说,我们有上升空间。但是,与中国男子足球相似,多年来,我们曾在加强管理,引进设备,与服装对口等方面,做过不少工作,少有起色。看来还需重新分析原因,统一认识,并切实做好入世准备,以求必胜。
纺织产业的竞争集中在;品种,花色,价格,质量四个方面。我们的差距表现在;①品种;从印染加工角度,过去我们祗是把‘品种’看成是‘产品组织规格’,而忽视了特色与风格的体现,我们知道;贡缎必须用电光整理,麂皮绒必须有书写效应,牛仔布必须有洗旧效果,仿丝绸必须做好硷减量处理。任何一个品种都连着一个“必须”的‘后整理要求’。但是,我们不知道(在多年的来样加工中,不理解)提高后整理水平,可以提高挡次,可以多赚很多钱。②在花色方面,过去,我们大多是来样加工,所以没有感觉到差距和压力,要转化为自主经营,要为自己的品牌争取市场的时候,创意设计‘花色’,对产品十分关键。③过去大多不太看重印染品的质量指标,打从服装产业兴起之后,品牌服装对面料色差,纬斜,缩水率,色牢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大多高于我们在五十年代制订的出厂标准。据服装厂反映,中高挡出口服装,面料国产化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印染加工质量达不到要求,说得更清楚一点;按目前印染行业出厂标准生产的产品,完全达不到服装行业制作中高挡服装的要求。
如果我们印染行业没有与品牌服装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市场开放,进口面料价位下降以后,服装业面料进口数量祗会增加不会减少。我国纺织工业由标准落后,导致生产力落后的问题就会日趋明朗。
下面,就如何提高中高挡服装面料加工质量,提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印染加工中的符样与色差
有人说;设备是基础,工艺是灵魂.而印染厂的灵魂主要体现在颜色符样与色差工作的把握上.通过打样使小样的颜色符合来样,再在生产设备上重复出小样的颜色.样子打出来之后,生产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色差,特别是不常干的品种,有时连顺色打包都有困难.应用电子测配色技术,可以提高打小样的效率.备有染料亲和力,提升率,固色率,温度,盐效应等颜色挡案,在减少色差的把握上,可以更理性一点。但是色差的解决,目前仍决定于工艺员的学识和经验.在进厂染料质量不统一,工艺参数与生产操作达不到规范要求(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条件下,‘符样’与‘色差’要把握在4-5级,难度极大.
我国现行色差标准是3-4级,因此,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备,高要求的自动化设施和专业人才配套.没有能力加工色差要求过高的产品。
如果印染厂的产品标识;有高,中,低挡的差别,并实行以质论价的行业管理办法,色差问题,将不难得到解决。
二.缩水率
有好的预缩机,就能做出缩水率不大的产品,但是缩进去1%,就会减少1%的销售收入,一般掌握,不要求缩水率过小,祗要求达标。检测缩水率的方法我国现行标准是水洗后晾干.而在国际贸易中,有要求3T(转笼式水洗接转笼式烘干重复三次)检测,方法不同,结果差异很大.原先不明真相,为什么出厂指标合格,而做出来的服装缩水严重,实际是出于印染和服装行业测试方法上的差异。按照现行测试方法标准,印染厂无需购买高缩率的预缩机,目前我国尚未有(像印度那样)专门处理服装面料的高缩率预缩专业加工厂,对待行业间的缩水率测试方法不一致问题,服装行业能够做到的,也祗能是采用进口面料.
统一测试方法,行业接轨,可以使缩水率得到解决。
三.纬斜(包括纬曲)
服装厂在用色织条格布制衣时,叠布中,需用大头针工具把布面条格,上下层拨拉对齐,使裁片符合对缝要求.印染厂在大整理加工中发生的纬斜纬曲,服装厂无法修正,完全不能用.我国色织布大整理后,适用于做高挡出口服装的几乎没有.这个品种我们的差距最大,价格差也最大(同类产品进口价,高我们一倍),如何做到一点不斜,看来,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通过优质优价行业管理办法,可以促进加工技术发展。
四.色牢度
我国的色牢度质量标准,不低于国际贸易通常要求,但日晒牢度因检测周期太长,没有列为出厂考核指标,比较突出的是浅色真丝绸(特别是鲜艳色),染料日晒褪色与丝绸日晒泛黄加在一起,暴晒处严重色变,陈旧,分布不匀,十分难看.这类产品使中国丝绸,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些出口美国的丝绸服装,被指名要用韩国的面料(包括染色和印花),祗是出于我国的色牢度不太有保证.
要改变消费者心目中,对我国丝绸产品色牢度不好的印象,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可以从考核日晒牢度指标(建立企业对本单位产品的永久性质量负责制)开始。
五.风格
‘风格’没有明确的指标,但有要求,‘同类产品中最佳’就是‘高挡’,重在货比货。全棉纺织品,以织纹清晰,布面光洁,色泽纯正(不要有自来旧),手感丰满(柔软但有身骨)为佳。仿丝绸以色泽浓艳,手感滑爽,悬垂性好为佳,麻类产品以织纹清晰,手感粗爽为佳,毛织物以手感厚实弹性好为佳。
风格也有创意,有些仿丝仿麻产品比真丝真麻还受欢迎,消费者喜欢它们颜色漂亮,色牢度好,挺刮。过去受配额制约,出口产品受‘纯’和‘混纺百分比’限制,为此,我们在化纤与化纤混纺产品方面,开创成功的例子不多。‘入世’,摆脱了这类限制之后,我们的纺织品又多了一个发展空间,在这里大有可为。
提高加工质量与产品风格,确实是我们中高挡面料市场竞争的重心。但是替代进口面料的任务,加工量祗相当于我现有印染能力的1/4左右。并不是说所有的产品加工都要如此要求,因此择优扶持部分企业,先行一步,对有‘标识’的优质优价高挡面料,试行与服装接轨的新标准,用建立科学的市场竞争规则,激活产业,以做好入世准备。 (肖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