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园地/第六期》市场信息—1/1-5月份全行业经济 |
1一5月份纺织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1一5月份纺织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出厂价格逐步回升;国内市场明显启动,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增长;原料供求及价格趋于稳定,效益水平稳步提高。
国内生产、市场情况
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一5月四大类纺织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化学纤维产量266·4万吨,同比增长15·7%;纱产量255·1万吨,同比增长17·5%;布产量74·8亿米, 同比增长12·6%;丝织品产量15亿米,同比增长25%。化纤和棉纱产量在市场的带动下,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产品出厂价格逐步回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5月份,纺织业出厂价格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比4月份增幅高0,4个百分点;化纤业出厂价格同比提高20,7个百分点,比4月份增幅高1·7个百分点;服装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比4月份有所回升。化纤价格增幅较大主要是国际原油价格为去年同期的2倍左右,推动化纤原料成本的上升。5月份,纺织原科进厂价格比去年同期提高1·96个百分点。
居民衣着消费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一5月,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支出为410·57元,比去年同期提高9·13%,其中衣着消费月平均支出为48·21元,同比提高4·85%。衣着消费支出中用于服装消费33·18元,同比提高5·88%。5月当月,城镇居民衣着消费支出43·40元,同比提高10·92%,其中服装支出26·51元,同比提高13·17%。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今年1一5月份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服装销售额达99·2亿元,同比提高15·5%,5月当月提高24。1%。居民消费持续上升表明国内市场已明显启动。
纺织原料市场
国内棉花价格趋稳。在国家鼓励销售1998 年商品棉并下达进口指标等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棉花价格趋于稳定,棉花企业减少了囤积,商业库存逐步释放,纺织企业购棉渠道增加,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成交量呈下降趋势。截至6月27日,全国
棉交市场已交易棉花42·4万吨,日平均成交量9865吨,平均价格12016元/吨;5月份日交易量为11105吨,平均价格11818元/吨;6月份日交易量5727吨,平均价格11782元/吨。最近,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国棉交市场集中竞卖部分1998年度生产的高等级商品棉,直接销售给纺织企业,由中央财政统负盈亏。这部分棉花上市后,棉花交易市场成交量有可能增加,预计对缓解高等级棉花缺口的矛盾有积极作用。
国际棉价有所回落。5月份国际棉价涨幅较大,曾经在短期内由61·5美分/磅,剧烈波动到66·5美分/磅。但是,由于国际棉花库存消费比例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全球棉花库存下降也主要是中国库存的减少,因此国际棉价开始回落,国内外棉价基本接轨。6月初Cotlook
A指数为61美分/磅,6月27日A指数下降到58·4美分/磅,降幅4·3%。纽约棉花7月份期货价也由58·2美分/磅降到55美分/磅。从国际棉价趋势看,暂时不存在影响棉价大幅波动的因素。
国内化纤价格略有下降。6月初国际原油价格28美元/桶,已达到OPEC组织规定的最高临界价位,但国际油价继续上涨到31美元/桶,达到近3个月来的最高价,推动国际化纤原料价格上扬。6月份国际PX价格上涨了25~30美元/吨,PTA价格也止跌回升,进口化纤报价上升。但国内化纤价格有所下降。6月下旬,国内聚酯切片价格在9100一9200元/吨,较月初下降200元/吨;涤纶短纤价格10200元/吨,较月初下降200元/吨左右。国内化纤价格没有出现与原油同步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国内化纤产量和进口量均保持较高增速,供给增幅大于需求增幅,价格上涨空间减小;二是目前棉花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竞争力提高,棉花对化纤短纤替代性增强,抑制了化纤价格的上涨;三是由于目前的原油高价位属于交易价格,国内化纤原料企业的生产戍本并没有相应增加。但由于我国化纤单体的进口依存度高达50%以上,在国际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将推动国内化纤企业成本提高,进而彤响到国内化纤价格,对此纺织企业要密切关注。
纺织品服装出口
从目前国际经济形势看,尽管美国经济增长有所放慢,但世界经济仍处于明显的上升期,亚洲地区除日本外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国际纺织品服装需求稳定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1一5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19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3%,其中纺织品出口6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8%;服装出口128·9亿美元,同比增长45·6%。1一5月纺织行业净创汇140·2亿美元,占全国净创汇的134%。
对传统地区出口继续大幅增长,对非洲、大洋洲、中东欧等地区出口增长加快。1一5月份,对亚洲地区出口123·3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63·9%,同比增长42·3%,其中对香港、日本、韩国、东盟出口分别增长39。8%、36·7%、47·8%和54·7%。1一5月对欧盟、美国出口分别增长29·3%和29·5%。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发非洲、大洋洲、中东欧等市场的力度加大,对上述地区出口明显加快。1一5月份,对非洲出口增长55·2%,对大洋洲出口增长37·8%,对中东欧出口增长48·8%。
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大幅提高。目前一般贸易增加主要是由于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化纤价格与国际差价缩小,提高国内纺织产品的竞争力。1一5月份,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70%,其中纺织品增长44·6%,服装增长87·6%。一般贸易占整个出口的比重为56·7%,同比提高9·9个百分点,比4月份提高0·4%,其中棉织物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达73·6%,针织服装达71·7%,化纤布50·7%,但非针织服装仍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一般贸易仅占45%。
主要产品单价回升明显。1一5月份,纯棉布单价同比上升2·3%,合纤布上升14%,成衣服装上升9.3%,但纯棉纱出口价格比去年同期低4·3%。数量增长较快是出口大幅回升的主要因素。1一5月份,纯棉纱出口量同比增长48·5%,纯棉布增长21%,合纤布增长23%,成衣服装增长34·5%。
全行业及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状况
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效益水平大幅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对18289户纺织企业的统计·1一5月份,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2995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3754户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29·4%。1一5月份盈亏相抵全行业实现利润80亿元,同比增盈62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5·5亿元,同比减亏增盈31·3亿元。国有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9·8亿元,同比减亏15·1亿元,减幅为43·3%;盈利企业盈利额35·3亿元,同比增长16·3亿元,增幅达81%。
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明显改善。1一5月份,全行业产品销售利润率10·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12·4%,提高1·6个百分点;亏损面27·8%,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42·7%,下降9·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7·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72·4%,下降2·3个百分点;全行业产成品下降6。5%,其中国有企业下降11·1%。
重点城市经济运行状况好转。据国家统计局对42个城市的统计,1一5月份全国重点城市纺织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同比增长9·5%,工业增加值(不变价)同比增长20%,产品销售收人同比增长25·3%。经济运行质量也同步改善,1一5月份,重点城市产成品同比下降11·8%,产销率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1次,同比提高0·2次,销售利润率由-2·2%提高到1·0%,利润总额同比减亏增盈9·3亿元。42个城市中,1一5月份盈利城市24个,占57%。其中无锡盈利水平最高,达9500万元;其次是石家庄,7300万元;南通、宁波、重庆等市盈利也在4000万元以上。
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全年出口增长可能会出现前高后低的特点。今年上半年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去年上半年的基数太低,1999年1一5月月平均出口仅27亿美元,而6月以后出口水平较高,1999年7一12月出口292·78亿美元,月平均出口额达41·8亿美元。从区域市场来看,欧美市场由于受配额限制,尽管目前的出口增长率较高,但全年的增长率会降下来。同时今年1一5月对周边地区的出口增长带有明显的恢复性,下半年不可能保持上半年的增速。
效益不平衡的问题仍很突出。一是地区之间效益不平衡。1一5月份,31个省市中全行业亏损的地区13个,占42%;国有企业亏损的地区15个,占48%。15个国企亏损地区中,中西部省市13个,亏损额占全国的68%,其中新疆、甘肃、江西、黑龙江等省区亏损较为严重。江苏、上海、山东是效益最好的三个地区,1一5月份三地区国有企业分别盈利6·1亿元、4·8亿元和3亿元,占全国国有企业盈利的90%。二是行业之间效益不平衡。从全行业看,1一5月份棉纺、毛纺、麻纺、丝绸、针织、服装、化纤等行业均保持盈利,其它行业仍然亏损。其中棉纺、服装、化纤行业分别盈利22·4亿元、22·2亿元和18·8亿元,占全行业盈利的80%。1一5月份,国有棉纺企业盈利18,3亿元,占国有企业减亏增盈额的58%。1一5月份,国有化纤企业盈利10·2亿元,同比增盈8亿元。
下半年产销形势可能出现新的动向。1一5月份纺织行业产销同步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全行业必须对市场趋势保持清醒的头脑,除出口增长有可能出现前高后低外,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需求增加较快也是基于去年同期市场处于低谷的恢复性增长,下半年市场形势不会象上半年那么乐观,目前这一趋势已开始显现,不少企业销售减缓,库存增加,产品价格有所回落。对此,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调整产品结构,苦练内功,以销定产,防止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新一轮过度竞争。 浙信摘自(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