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园地》第四期》资料/2》国产面料自给率调查 |
服装产品国产面料自给率的调查报告
资料提供: 中国服装协会
我国服装业发展迅猛,据国家纺织工业局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我国校织服装产量80亿件,
出口数量31亿件,居全球第一,但出口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其中除少量使用外商指定国内生产
的面料外,大部分是进口面料,国产面料主要用于内销产品。
当前,面料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服装生产和出口发展的瓶颈。内外销服装生产采用进口面料
的比重逐年增长,1994年进口面料48.66亿米,金额48.76亿美元,1997年进口面料52.79亿米,
金额达61.7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占90%以上。进口面料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为香港、意大利、韩
国、台湾、日本。进口面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纺织业的生产,加剧了纺织品市场的竞争。
询查内容和结果
此次调查采用下发调查表和深人企业重点调查及组织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座谈等形式,其中
深人调查的有14个典型企业。在有效数据中,被调查企业生产总量为7127.56万件
(套),使用
面料13807.69万米。国产面料自给率调查数据,按服装产品内外销分,结果如表l;
销售方式 |
数量 |
采用国产面料 |
采用进口面料 |
国产面料自给率 |
内销 |
3462.26 |
3124.69 |
337.57 |
90·25% |
出口 |
3665.30 |
1655.98 |
2009.32 |
45.18% |
总计 |
7127.56 |
4780.67 |
2346.89 |
67.07% |
按服装面料种类分,调查结果如表2;
面料种类 |
国产面料数量 |
进口面料数量 |
数量 |
国产面料自给率 |
纯棉面料 |
2498.71 |
1047.14 |
3545.85 |
70.47% |
棉混纺面料 |
2071.99 |
712.83 |
2784.82 |
74.40% |
纯毛面料 |
687.37 |
198.56 |
885.93 |
77.59% |
毛混纺面料 |
757.80 |
153.65 |
911.45 |
83.14% |
丝绸面料 |
818.00 |
217.00 |
1035.00 |
79.03% |
麻及麻混 |
52.57 |
0.82 |
53.39 |
98.46% |
化纤面料 |
1358.59 |
1834.96 |
3193.55 |
42.56% |
其他 |
922.70 |
475.00 |
1397.70 |
66.02% |
总计 |
9167.73 |
4639.96 |
13807.69 |
66.04% |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计算,国产面料自给率分别为67.07%和66.40%,结果接近。通过调查数
据可以看出内销服装国产面料自给率较高,达到90.25%;出口服装国产面料自给率较低,为
45.18%。各种面料中,麻及麻混纺面料的国产面料自给率最高,达到98.46%,化纤面料的国产
面料自给率最低,为42.56%。服装企业不采用国产面料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在各类面料总体
16项原因中,服装企业认为不能采用国产面料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织物风格、手感、色差、色牢度、
疵点、缩水率这6项原因。而在不同的服装中,各种面料的各项因素所占百分比有所不同。
A.按服装品种分类所统计的各项原因:
(1)西服面料中,以织物风格、手感、色差、疵点、缩水率这5项原因为主,占全部12项原
因的55.77%。
(2)女装面料中,以织物风格、手感、疵点、悬垂性、颜色这5项原因为主,占总体12项原
因的63.73%。
(3)男衬衫面料中,手感、色差、色牢度、疵点、缩水率这5项原因占总体12项原因的63.73%。
(4)女衬衫面料中,织物风格、手感、色牢度、疵点、缩水率这5项因素占总体12项因素
的58.18%。
B.以面料分类各项原因:
(1)在男西服、女时装、男女衬衫这四类服装中,棉麻面料的色牢度、疵点、缩水率这3项
因素占总体13项因素的44.05%,丝绸面料的色差、色牢度、疵点、缩水率这4项因素占总体14
项因素的55.37%,集中程度较高。
(2)在男西服、女时装这两类服装中,化纤面料的织物风格、手感、疵点、悬垂性、颜色这
5项因素占整体12项因素的61.17%。
(3)在男女衬衫这两类服装中,TC面料的织物风格、手感、色差、疵点、悬垂性这5项因素
占整体12项因素的65.51%,仿真面料的手感、色差问题较突出。
国产面料存在的问题
在座谈及调查中,服装生产企业对国产面料反映比较多的同题如下,
(1)织物风格。同进口产品相比有差距,花型少,对流行趋势把握不好,新型混纺面料少,仿
真、薄型面料急需开发。
(2)缩水率。相对于进口面料而言,国产面料缩水率偏高,但大型纺织企业质量好于中小型
企业,此外热收缩率高影响面料与粘合衬的粘合及产品外观质量。
(3)疵点、色差。主要表现在疵点分布广,标记差,色斑、色差严重,匹与匹之间色差造成
大批且生产中左右片、前后片颜色不一致。日前国内已有毛纺面料生产企业采取条染织布,匹染
校正色差的方法提高产品质且量.
(4)交货期。由于进口面料大多是现货交易,有些利用保税库进行交易,交货期短。现已有
外商在国内设立独资企业生产服装面料专供其加工服装出口。即使是期货,香港一般交货期为2
周,韩国为2一3周,因而对国内面料生产企业的冲击很大。而国内一般为4-6周左右,面料生
产厂的应变能力显得不够。在这方面已有一些面科生产企业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做了一些改
迸工作。但与服装生产企业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5)批量。目前服装生产日益趋向小批量、多品种,而国内面料生产企业一般对订货的量有
一定要求,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纺织面料生产企业不能适应服装生产企业的要求,服装
生产企业只好在现货中挑选或去批发市场寻找,使得服装设计师个性化设计思想得不到充分体现,
同时与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产生差距。这种现象在高档服装中最为突出。
(6)其它。边沿处理不好,不能适应服装CAD/CAM排料生产的需要,后整理差、福宽不一
致、热变色严重、颜色鲜艳度不够等等。提高国产面料自给率的建议。
1.政策方面
服装生产企业产品销售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由于生产周期、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生
产具有一定的风险,客商来料加工或指定面料使得服装生产企业在面料质量上不承担责任,不占
用企业自有资金,生产无风险;而使用国产面料,要经过订货、质检等过程,等到发现面料质量
有问题,即使顺利退货,也会耽误交货期,影响了企业使用国产面料的积极性。服装生产企业在
出口产品中使用国产面料大多是生产低档产品,而加工国外品牌大多采用进口面料和来料加工。
因此要满足双方的利益,就需要在产业政策、资金上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美国政府为帮助
中小企业发展,在1995年由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联同美国进出口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出口周转资金
信贷担保计划,以资助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建议国家能够研究制订相应的政策,扶持国产面料的
生产以替代进口面料,同时提供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由行业管理部门进行运作,为纺织服装生产
企业使用国产面料进行担保,以利于服装生产企业提高使用国产面料的积极性,降低风险。
2.国产面料产品标准方面
对服装生产厂来说,客户的标准就是产品的标准,而与面料生产企业签订合同时却以国标或
部颁标准为主,这中间就产生了差距,造成了一些服装生产厂不愿意使用国产面料。
服装生产标准在某些方面高于面料标准、在计量及技术指标上也有差别。疵点在面科标准中,
是整匹定义的,允许存在各个部位,对分布要求不严格,而服装标准中对各个部位都有严格的规
定;在西服、大衣生产标准中对服装有干洗收缩的要求,但在面料标准中没有此项质量指标,服装
生产厂家无从对比。因此,从标准订标准方面能够充分考虑到与下游产业的衔接,并且针对服装生
产的要求对现有标准进行一些修订是非常必要的。
3.乙双方利益结合点方面
纺织企业要在技术改造,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及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力度。通过改
进工艺、加强企业管理尤其质量管理来提高产品销量,在缩水率、色差、疵点等质量方面加以改
迸。即使产品价格高于一般水平,腋装企业也可以接受。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要加强和服装生产企
业的联系和合作,用提高服装的附加值来消化新产品开发的费用。
服装生产企业也要加强同面料生产企业的联系,采用新面料,设计新款服装,形成新的风格、
新的性能,用新品种开拓、占领市场,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中两方面的结合是双方利益的综合,面料生产企业在质量改迸中所增加的成本,服
装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接受,面料新产品开发的成本,服装企业要通过生产出新的风格的服装,
增加服装的附加值来消化,这一切是建立在消费者认同服装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双方利益的调整,
理顺价格体系,需要一个长期协商、合作的过程。通过合作加强相互了解,建立一个稳固的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便双方找到利益的结合点,才能真正提高国产面料的使用率。
4.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渠道
在市场条件下,面料服装双方除了直接相互接触外,还需要建立一个中介性的咨询机构和信
息网络。发布服装及面料的国内外流行趋势、市场动态、企业需求等信息,增强面料生产企业把
握流行趋势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得双方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沟通供求信息,解决服装企业
接单后到处找面料找不到,面料及纺织生产企业新产品推广难的问题,引导面料生产企业设计、生
产符合流行趋势市场潮流的面料,
提高国产面料自给率的必要性
提高我国服装生产面料自给率,符合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服装面料自给率
提高10个百分点,可应用国产面料16亿米,大纺织(包括纺织,印染,服装)行业可增加经济
效益54亿元,为国家节省进口面料用汇10亿美元,服装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将有一定的提高。
服装生产的发展不仅直接扩大了纺织品的市场,而且促进了纺织生产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纺
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装市场日益向着个性化、时装化、小批量、多品种方向发展,从
而决定了面料生产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产品升级、结构调整的方向,对于面料生产企业来说,市
场导向中服装生产就是最好的导向。最近国家经贸委下发的《关于印发 [重点开发的新产品导向
目标(第一批)]的通知》里提出了服装面料新产品开发的重点:开发高档涤纶长丝仿真面料,棉
抗皱免烫面料,高档针织服装面料、轻薄型毛纺面料。这将对提高国产面料的技术含量和竞争能
力,对服装行业提高国产面料的使用率打下基础。服装业的繁荣与纺织业的发展依依相关,形成
完整的上下游生产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也会促进国产面料自
给率的提高。
(青岛市纺织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