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园地>第四期>我国天然纤维资源(一)/
麻类纤维 |
麻类纤维
本期<服装面料自给率调查报告>中有一条信息;在他们调查的14个企业中,国产面料自给率;化纤;42%,棉;70%,丝,毛;80%,麻;98。46%。今天我们就从麻的服装面料自给率最高谈起。说一说我国天然纤维中;麻和麻的资源;
八十年代,在我出口纺织品中,出现“麻热”,苎麻纺织品生产,纷纷上马。然而,不过几年时间,有人反映;我们的麻布穿着中有皮肤过敏现象,可能是有毒!我们对此毫无准备,贸易就此一厥不振。九十年代,涤纶仿麻产品进口,近乎疯狂。这几年仿麻与天然麻各有千秋,市场消费日趋理智与成熟。
"麻"衫的风格是;外观“粗犷”,手感“爽”。服用性能是;透气性比棉更好。夏季穿着时,还能体会到“吸汗快干,不粘搭皮肤”的特色。还有一个好处是;出汗后衣服上不留汗酸臭。实是夏季不可多得的衣料。
涤纶仿麻产品在风格上与天然麻织物相比;除外观粗犷,手感滑爽以外,还有不缩水,抗皱,悬垂性好等讨人喜欢的优点。虽然服用性能与天然麻相去甚远,但用作西裤,外套,却是扬长避短更显高挡的好衣料。.近几年市场上还出现过一种"麻灰",是以全棉加少许涤纶色纤维的针织汗布T恤衫,“望去”与“望梅止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实际穿着,舒适性显然不如"天然麻衫",
特别是在出大汗的时刻,从"粘不粘身""狼狈不狼狈"的感观,可以明显区分出来。
麻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利用的纤维作物之一。我国的麻类资源十分丰富,种植的有;亚麻,苎麻,大麻,黄麻(槿麻),有利用价值的野生麻中有罗布麻。
一.我国麻类资源;
大麻(hemp) 大百科全书P27
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的韧皮纤维,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利用的纤维作物之一。中国大麻有早熟,晚熟二类。早熟悉种纤维品质优良,线麻等属于这一类;晚熟种纤维粗硬,奎麻和杭州大麻属于这一类。1980年我国大麻产量6。75万吨(世界产量1978年为31万吨)。主要产地是中国,印度,和苏联,其次是土耳其,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等国。我国以山东,黑龙江两面三刀省生产最多,安徽,山西,甘肃,河北等省也有生产。大麻纤维可以织麻布,制渔网,麻线,绳索,嵌缝材料,造纸等种籽含油量约为30%,可榨油,油粕为家畜优良饲料。大麻干茎出麻率约为16-23%(雌株出麻率袍少。大麻纤维品质以雄株为好,雌株较差。现以获得雌雄同株品种,纤维品质将趋改善)大麻单纤维呈园管形,尖端有分义,表面有节和纵纹,无扭曲与亚麻相似。纤维的横截面略呈椭园形,胞壁厚。纤维中纤维素含量约为77%,比重1.49,强力5.9-6.9克/旦。
亚麻(flax) 大百科全书P295
属植物有百余种,有一年生和多年生,纺织用的均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分纤维用(亚麻)油用和油纤兼用(胡麻)三种。亚麻纤维细长质量好是优良的纺织纤维。油用的纤维质量较差,油纤兼用的居中。亚麻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北纬48-55度之间的地区最适宜种植。世界种植亚麻的国家有苏联,波兰,捷克,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其中以苏联产量最多。
亚麻的世界产量1970年为62。7万吨,我国1980年亚麻纤维产量达到2。6万吨,其中黑龙江省约占中国总产量的95%以上。
亚麻单纤维是细长,具有中腔的两端封闭呈尖状的细胞。平均长度17-25毫米,最长130毫米,表面有裂节,横截面为五角形或六角形单纤维支数约为3500公支,单纤维强度和刚性都远大于棉纤维,手感粗硬,但比苎麻纤维柔软。亚麻织物有挺刮,滑爽,弹性差,易折皱的特点。
亚麻工艺纤维支数约为4000-800公支。强度9-18克/旦左右。亚麻纤维在饱和蒸汽中的平均吸水速度为2000克/时。100克低于苎麻和棉纤维。织物的吸水速度大于3克/时。100克,仅次于苎麻织物,高于棉织物。浸湿后的亚麻纤维在21-24℃,相对湿度为69-74%的大气条件下自然蒸发经4。5小时可阴干,比苎麻慢,比棉快。因此亚麻织物较棉穿着舒适,卫生。此外亚麻纤维吸水后横截面胀大,能使水龙带等防水织物的布眼挤胀堵塞,达到不漏水的效果。
苎麻(ramie) 大百科全书P376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年龄可达10-30年,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可收割三次,广东南部地区每年可收割4-5次。产于北纬47-南纬40度之间。产量以中国为最多,巴西,印尼,菲律宾,日本,印度,朝鲜等次之,美国和苏联南部也有种植。我国苎麻的主要产区在长江流域,产量以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广西,江西等省较多。1981年收购量为4。75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巴西仅次于中国,1974年2。54万吨,1978年为1。6万吨。
苎麻纤维是单细胞,两端封闭,中部粗,两头细,内有中腔,呈长带状。纤维长度20-250毫米,平均60毫米。结晶度为90%,强力7-8克/旦,断裂伸长小,弹性恢复率低。因此织物弹性差,来耐磨,织物坚牢度不高,折皱回复性能很差。又因纤维的刚度大在成纱中容易形成较多羽毛,因而实用价值受到一定影响。吸湿放湿性能很好在饱和蒸汽中平均每小时吸湿率为9。91%(棉为9。63%),浸湿后经3。5小时即可阴干(棉需6小时),耐海水浸蚀,抗霉和防蛀性能较好。
黄麻(jute)与槿麻
(kenaf) 大百科全书P118,134。
黄麻主要产地是印度和阵加拉国次为中国,越南,泰国,印尼,尼泊尔,缅甸,柬埔寨,日本,澳大利亚,苏联,巴西和埃及等国。1980年世界黄槿麻总产量348万吨其中印度150万吨,阵加拉国83万吨。中国黄麻主要在长江流域和江南的水稻地区,以浙江,广东,台湾,福建等省最多,现大多已改种槿麻(两者性同,但比黄麻更粗硬)。
黄,槿麻能大量吸收水分且散发迅速,透气性良好,断裂强度很高。主要用作麻袋等包装材料和地毯底布。黄麻麻袋耐摔掷,挤压,冲击而不破。麻袋包用手钩搬运,用样杵抽样,所生洞孔会立即自行闭塞不致泄漏,散失。用黄麻麻袋盛装粮食,临时受潮,潮气能很快散发。但不能长期潮湿,它会因胶质分解而完全失去强力。
罗布麻(kender) 新缰罗布麻调查组调查报告1984
系夹竹桃科草本植物,野生.有白麻和红麻两种,古人用于沏茶入药,又名茶棵子.我国发现于新缰罗布泊,在山东黄河口,甘肃,陕西,江苏也有.苏联中亚地区,南欧,伊朗,阿富汗,印度地区也都有罗布麻生长.
二.麻类纤维的机械物理性能
表一、纤维物理指标
|
纤维长度 |
纤维细度 |
断裂强度 |
断裂伸长 |
结晶度 |
取向度 |
|||
平均 (mm) |
主体 (mm) |
tex |
公支 |
cN/dtex |
gf/旦 |
% |
|
|
|
大麻 |
20 |
12-25 |
0.34 |
2900 |
4.2-4.8 |
4.8-5.5 |
|
|
|
亚麻 |
17-25 |
10-26 |
0.33 |
3000 |
5.2-6.1 |
6-7 |
2.53 |
90 |
80 |
苎麻 |
60 |
20-250 |
0.45-0.9 |
2200 -1100 |
6.1-7.0 |
7-8 |
<4 |
|
|
黄麻 |
2.32 |
1.5-5 |
1.6-3.3 |
300-600 |
⊙ |
⊙ |
⊙ |
|
|
罗布麻 |
35-48 |
|
0.4-0.3 |
2500 -3000 |
5.6-7.9 |
5-7 |
3.2 |
|
|
注:
⊙黄麻纤维太短,不能采取单纤维测强方法.它是将初步脱胶后的熟麻,剪去两头,使麻的长度为30公分,其中分出重量为1克的纤维束,测定强力约为28-35公斤.
表中数据摘自;1.<麻纤维开发利用>顾名淦等编著1993
2.<亚麻纺纱>顾伯明编著1987
3.<黄麻纺织>邬季炜等编1982
4.<开发利用新缰罗布麻>新缰罗布麻调查组调查报告1984
三、纤维成份
它们的含量见下表;
品种 |
纤维素 |
半纤维素 |
水溶物 |
脂腊 |
果胶 |
木质素 |
水份 |
棉 |
93-95 |
-- |
1-1.5 |
0.3-1.5 |
1-1.5(6*) |
3 |
|
麻(脱胶后,打成麻的化学成份) |
|||||||
亚麻 |
70-80 |
12-15 |
4-6 |
1.2-1.8 |
1.-5.7 |
2.5-5 |
|
苎麻 |
65-75 |
14-16 |
4-8 |
0.5-1 |
4-5 |
0.8-1.5 |
|
大麻 |
55-67 |
16-18 |
10-13 |
1-1.2 |
3.8-6.8 |
6.3-9.3 |
|
黄麻 |
57-60 |
14-17 |
1.2-2.8 |
0.3-0.6 |
1-1.2 |
10-13 |
|
洋麻 |
61.43 |
14.13 |
0.76 |
0.27 |
0.72 |
12.14 |
10%** |
注;
1.棉的生产过程是籽棉,轧花后得到皮棉和棉籽,后者用于榨油,皮棉中有棉籽壳,棉的化学成份是按皮棉的干重计算.其中木质素含量是籽壳上的.
2.麻的生产过程是麻杆,剥皮,沤麻(脱胶),清洗,晒干,扯裂(打成),分梳(分出精梳麻和落麻;精梳麻,束纤维[又称工艺纤维]长麻切断,加柔软(养生)使之适合于毛纺设备加工,落麻中还可分梳出少量长纤维,部分中长纤维,
较多的可纺短纤维和不可纺的过短纤维以及皮屑).
3.麻杆中含麻(合打成麻)15-20%,打成麻的化学成份中有10%
左右的水份没有在表中表现.
4.苎麻纤维很长,它可以在完全脱胶后纺纱,亚麻中有一部分短纤,胶去的太净制成率低,一般少留一点胶,粘接起来的束纤维比单纤维长,适合于纺纱.但因束纤维较硬抱合困难,故有采用湿纺工艺的,现在大都采用柔软(养生)干法纺纱.
大麻纤维也比棉短,但比亚麻软,所以束纤维可以干纺.
5.黄麻,洋麻纤维短而粗硬,束纤维制品用于产业和装饰用布,目前已有的产品有如麻袋,地毯.
6.麻纤维抗腐烂,所以沤麻时,经天然霉菌(酶)的作用,分解去除了果胶与部分木质素而且纤维不受损伤.棉纤维不抗霉菌,不能用沤麻方法去除杂质,
如要生化精炼,须用纯净酶。
7.纤维素酶能分解纤维素,有抛光和改善织物手感的作用,麻纤维有很好的抗霉菌作用,但用纤维酶处理,却也能改善织物手感,减轻苎麻织物对皮肤的剌痒感.
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四.麻的加工特点
1. 可纺性差;表现在纤维粗细,长短,离散系数大;刚性大;抱合力差;纱的粗细节明显。
2. 染色性差;不如棉得色浓艳
3. 耐温性差;热稳定性一般要比棉低20-30℃
4. 耐硷性差;硷煮时间越长,强力下降越明显
5. 白度差;难漂,白度不如棉
6.苎麻织物起毛;烧过毛的苎麻织物经后道加工还会起毛;成品做成服装,穿着洗涤后还会起毛;织物经过树脂整理的毛茸增加;经过酶抛光处理的,服用中还会起毛;苎麻刚性大,是否对抱合力和剌痒感有重要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纤维截面与检测
图一。摘自AATCC纤维资料
横截面 |
|
|
外形 |
||
|
亚麻 |
大麻 |
横截面 |
|
|
外形 |
||
|
黄麻 |
苎麻 |
图二、摘自泰安大麻集团资料(手绘)
|
|
|
图四、摘自山东纺织研究院资料(手绘)
|
|
|
大麻工艺纤维 |
炼漂后的大麻纤维 |
炼漂后的棉纤维 |
从纤维图片来看;大麻坯布中的工艺纤维,胶质在炼漂中脱尽,纤维散开后的形状,部分与棉的截面相似,采用‘数数法’检测麻棉混纺比,误差较大。(肖娜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