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园地第三期---国产面料生产环境与市场[之四]

从国际,看我国市场保护机制差距

 

  市场竞争中有保护,自我保护是为了竞争.

  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进口纺织品设置各种限制,这是由来已久的做法,美国的配额制,北美和西欧的区域贸易联盟.过高的质量要求,高税壁垒等,都属于用政策手段调节,自我保护市场份额的做法,作为对等,受制约的国家也可以采取限制对方其他货物进口,增加关税等相应措施.在放开以后的大市场里,用投资办法在对方境内设厂,设置代理机构----分公司,等手段,可以使政策性手段失去控制, 代之而起的是,当前市场管理机制(功能)的改变;从创造优势产品.继而采取检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目前西欧创导的[环保纺织品]就是一个新典型.

环保纺织品:要求对人体健康无害,有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变)的药品和染料化料,含农药的坯布,经过驱虫整理和阻燃整理的服装面料.以及带有过量重金属离子和甲醛的织物,凡是对健康有害的,都要加以限制.有的国家为此制订了;禁止非环保产品在本区域内流通的法令,作为保护国民健康的政策措施.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还是一种市场保护手段---对于这种[名正言顺]的绿色[屏障].在世贸组织内部,也是非常可行的.     

  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挂上吊牌,让消费者在明明白白的情况下去选购,无疑是进步的,文明的做法.不过,这样重要的事情,该由谁来把关? 我国目前还祗有瑞士纺织检测公司(上海受理处)有资格做这项工作,他是欧共体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授权单位.以后我国也应有这方面的规定,和自己的屏障执法机构,对进入国内市场的纺织品,进行检测.

还记得八十年代初,日本对织物上甲醛含量已有规定,不合规定的产品,禁止进入日本市场,但当时,日本向我出口的二亿米[中长纤维]面料,甲醛却严重超标,显然国际贸易中的不对等现象,取决于各个国家间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善于接受挑战的国家,不仅会失掉机遇.进不去人家的市场,反过来,你没有相应的屏障,那好,从各处市场中淘汰下来的烂货,都给你!

  健全市场管理机制,对发展我国面料生产,保护自身利益,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