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羊绒市场
我国是生产山羊绒的大国,年产山羊绒4000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解放前,我国没有羊绒工业,全部是原绒出口,主要是去英国。解放后,打破了英国在世界上的羊绒工业的垄断地位,建立了自己的羊绒工业,从分梳到纺纱,织造,染整以至到制成品;从工艺研究到设备制造,也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有的可与英国名牌媲美。现在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分梳绒和羊绒制品出口。
但是,几十年来我国羊绒市场时起时落,给多方面造成很大困难。有国际上的原因,也有国内的原因。就前几年而言,国际上的金融危机,市场不景气,客户手中有存货等原因,进货少。而国内成了买方市场,到处是压价竟销,加上掺假使杂,一时间,市场混乱,有点象前几年“羊绒大战”的苗头。到了1999年又变了样,国际市场看好,国内又成了卖方市场,货物紧俏,价格上扬,交易活跃。同时,吸取过去的教训,掺假也减少。再有,我国虽然有的产品创出了品牌,但是,象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名牌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坚持多年,经久不衰还很少。我国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卖不起价钱。从大面积产品质量来看,许多羊绒制品反映不出高贵的羊绒品质,有的认为,只要用羊绒纺成纱,做成产品,就成了高档样绒商品。还有经常发现在标明为纯山羊绒制品中掺入羊毛或棉羊绒,特别是在挂有品牌的制品中是很不应该的。这就是我们有的产品信誉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我们的工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例如羊绒在分梳和染色加工中造成损伤,纺高支纱做轻薄产品很困难,款式不新潮,以及由于工人技术水平不高和管理不严格,造成大面积产品质量不稳定。
当前,在我国羊绒市场形势比较好的情况下,并考虑到我国将加入WTO后,在客观上可能充分发挥我们的羊绒优势,出口配额会逐步取消,特别是到2005年,实现贸易完全自由化和公正,公平交易,自由的双向选择。我国羊绒制品的出口就会由某种程度的被动转为完全的主动。但是,我们应当摸索研究国际上和国内羊绒市场变化的规律,由国家采取行政和经济的办法,出台一些必要的政策和法规,行业内建立一定的制约机制,使我们的羊绒市场达到规范化的要求。然而,上述的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认真加以改进。(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