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信息/全国纺织品保健技术交流研讨会活动简况 |
※※※全国纺织品保健技术交流研讨会活动简况
2001年12月15~16日在上海,配合上海国际保健技术及产品展示会的举行,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后整理学组和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联合举办了一次全国纺织品保健技术交流研讨会。这是第一次举行全国性的保健纺织品生产技术的学术交流讨论会。这次会议能成功地召开,得到了上海纺织技术服务中心领导的大力赞同和支持。出席这次会议有来自;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和上海等十二个省市的144位代表。会议共收到来自九个省市有关保健纺织品的报告二十五篇,会前筹备组编印成册,出席会议的代表人手一本资料集,为大会的顺利地进行交流研讨提供了方便。
这次活动的特点;1、不设开幕式和主席台,仅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筹备情况后,就进行学术交流;2、学术交流气氛浓郁,没有传统的商品信息发布的纯商业宣传;3、尽管会议时间不长,共有十八位作者在会上宣讲,体现了会议以作者为本的的新局面;4、代表中来自生产单位的约占45%,研究开发单位的占30%,其余是关注保健纺织品生产的企业。有关专家教授和一些民间组织及传媒的代表;5、会议根据资料集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循序渐进。
出席代表反映;会议资料征集面广,紧扣主题,信息量大,内容详实,参考性强,不仅是总结了过去开发保健纺织品的经验,又为今后相互联系建立了桥梁,并拓宽了开发保健纺织品的思路。不足之处是时间太短,代表们之间的个别交流受到制约。
会议的主要议题如下:
1、 纳米材料的应用
会上有一个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报告。简要介绍了其开发历史,早在195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就提出制备纳米材料的构思,直至1999年纳米技术才逐渐走向工业化。它在当今的信息,能源,和新材料三个领域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对纳米技术十分重视,其中美国是最早研究此项技术的国家之一我国在1992年纳米技术列入国家攀登计划。纳米材料目前有五种制备方法,即低压气体中蒸发法、溅射、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高能球磨法。纳米材料的各种奇异功能,都可由纳米特性;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一一予以解释。纳米材料应用“植入法”,在纯棉织物上,已开发了抗菌棉布(含银),远红外棉布(含氧化锆)和抗紫外线棉布(含氧化锌和氧化钛),此外有用层状含银无机物制备了抗菌涤纶纤维等。
2、 天然的保健原料
会上介绍了PS丝绸的护肤治病保健功能,对中老年全身皮肤搔痒症,妇女妊娠期搔痒症,外阴,阴囊和肛门搔痒症,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辅助治疗效果。并对其保健功能的机理作了简要的分析。
大麻和壳聚糖等的保健功能也有专门报导。
3、 防紫外线辐射产品
国内1993年就进行紫外线屏蔽纺织品的开发,会上有国产抗紫外线整理剂及其应用工艺和性能的介绍,也有用科莱恩商品Ryosan C的应用工艺报导。同时,对防紫外线整理产品性能的四种测试方法,即GB/T 17032;1997,AS/NZS 4399;1996,AATCC 183;1998和BS 7914;1998作了比较,指出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对这类产品的要求是不同的,澳大利亚要求较为强烈,而英国仅对儿童服装有抗紫外线要求,美国是任选的。
4、 抗菌防臭产品
由上海三枪集团公司代表介绍与美国道康宁公司保作一开发Biosil针织物的产品性能,市场销售以及该公司在开发其保健纺织品方面的概况,同时指出今后市场看好的意见。而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使用进口的双胍类抗菌剂(Reputex 20)开发的床上用品性能资料受到代表的关注。会上介绍了三种国产抗菌剂;NBMSI—4,UMS—406,和CHMA以及它们的应用效果都有详细测定数据,可供生产单位选用,使抗菌防臭产品的开发完全立足国内。此外应用抗菌涤纶纤维与棉混纺,不同的混纺比开发成了可耐工业洗涤和医用的耐久抗菌产品都已工业化生产。
5、 其他
鉴于家庭电气化(电视机,微波炉,电冰箱等)的普及,移动电话和电脑已进入相当一部分家庭,以及办公自动化的环境,人们逐渐认识到要加强对电磁波危害人们健康的防范。会上东华大学提出防电磁波加工技术受到了多数代表的关注。该产品已投放市场,性能水平比南韩同类产品好。此外资料集中的织物金属化处理技术,能集防电磁波,防紫外线,抗菌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值得注意的一种加工技术。
此外,尚有抗过敏,防螨和芳香等方面的介绍。
(会议秘书组200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