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纺 织 工 程 学 会 |
中纺学[2007]21号 |
关于举办 2007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的征文通知 |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染整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更好地促进中青年染整工作者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努力钻研业务,增强使命感,能在学术、科研、生产中脱颖而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曾先后举办了2003“中大洁润丝杯”和2005“汽巴精化杯”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得到了全行业特别是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的支持和响应,同时也得到了相关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现将2007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的征文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方式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继续采用由企业冠名和资助的方式开展活动,有意冠名的企业可与我学会联系。
二、日程初步安排
初步安排在2007年第四季度。论文请在2007年7月 日之前寄到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届时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文评审。举办论坛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撰写论文的作者
在生产、科研、管理、行业中介组织、院校(包括在校教职工、硕士生、博士生及在读的高级专/本科学生)的中青年染整工作者;也包括相关行业(装备、染化料助剂、原料、环保、自动化、检测等)为染整业服务的科技人员(文章内容侧重在染整业的应用领域及整合);也欢迎服装等最终产品行业的科技人员参加(文章内容侧重如何加强上下游的整合,对染整业及产品的发展导向)。
年龄原则在50岁以内(含50岁),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海外有关人员(非中文文章需自行翻译成中文)。
四、征文范围
主题:环保、功能、新材料、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1、国内外染整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创新动向(包括行业、企业、管理、工艺、技术、产品、装备、新染化料、助剂等)。
2、生态染整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清洁生产、节水、节能、降耗和环保新技术)。
3、有关非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和新要求,包括条款、标准、检测等方面的新变化,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4、新技术(含工艺、装备、新染化料、助剂自动化控制、环保型新工艺、高新技术等)在染整新产品和生产中的应用与开发。
5、新材料、多组分、多元技术应用、接枝改性、功能性等新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
6、如何使我国的染整业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五、活动费用及主要用途
1、活动经费除冠名费用外,另征集有关支持企业。
2、论坛本着以会养会的原则,收到的费用主要用于论坛的组织、宣传、专家评审、对优秀论文作者的奖励、主办单位人员的有关组织活动费用等。
六、论文要求
1、2004年1月1日后发表的论文,如在国外公开期刊刊登过,有版权问题的文章请勿再投。
2、已获国家发明奖、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其它奖项(如桑麻奖、陈维棱奖等)的论文不再评奖。
3、在本次论坛活动中获得优秀奖的论文,可由主办单位推荐优先参加陈维稷优秀论文奖的评审。
4、优秀论文评选比例原则定为投稿论文数的20%,有创新内容、对本行业有指导意义或应用价值、专为本论坛撰写的论文优先参加评选。
5、稿件要求
围绕征文主题、内容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具体实用、明白易懂、数字准确、文字精练、稿件最好采用直接发E-mail或磁盘方式投稿,请勿用复印件。文稿的题名应不超过20字,并附3-8个关键词,200字以内的摘要。稿件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标准规定的有关术语及表示方法。稿件中引用他人文献时,请标明序号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请作者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为了方便联系和互相沟通,请在稿件中清楚书写作者的联系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及所在部门、职务/职称、电话、传真、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等,为了便于沟通,请留手机号或便于联系的电话)。
联系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联系人:白濛
电话:010-65016537 传真:010-65016538
E-mail:baimeng700O@126.com 邮编:100025
地址:北京市朝外延静里申街3号主楼六层
附件:2007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征文回执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2007/4/5
附件:
2007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 |
征 文 回 执 |
论文题目 |
|
|||||||
所在单位 |
|
|||||||
详细地址 |
|
邮编 |
|
|||||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职务 |
|
|
电子邮箱 |
|
电话及手机 |
|
传真 |
|
|||
本论文曾获奖项 |
|
|||||||
文章简介(300字 以内) |
|
|||||||